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添加了“口语交际”,要求低年级学生能认真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并且会复述基本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有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意愿,能做到大大方方,有礼貌。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笔者在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上不断尝试改革创新,力求训练扎实且富有时代气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努力实践新课标的新理念、新特点,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形成互动的交际模式
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如,笔者在教学《说说我的家》一课时,对学生的说话提出以下要求:1.你的家在哪里?2.家中有哪些成员?3.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的?4.你的家温暖吗?你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学生说,伙伴补充;学生问,伙伴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作补充;学生问,教师回答;还可以是由教师说,学生来补充;教师问,学生回答。再如,平时笔者经常会让学生复述一些故事,之后会让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故事讲得动听吗?可不可以讲得更好些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都是双重的,我们要注意角色的转换。除了师生之间构成的教与学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善于像实际生活中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一定的交际关系,经常模拟训练。只有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能在不断的言语信息传递中增强,他们的思维才会渐渐具有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二、创设交际的情境和氛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教学也不例外,方法要灵活多样。笔者以为“活”最应该体现在能创设一种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情境和氛围。笔者在训练时常会通过提供交际案例这一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力争做到工夫花在课前,精心选择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并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看图说话表演赛每周一次,故事大王比赛两周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每月一次,这种系列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形式丰富多彩,再加上引导的方法科学有效,使学生在乐说、会说的状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学会道歉》专题训练。笔者首先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星期六,小华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留神砸碎了邻居家的花盆。邻居李大叔走了出来。让学生评一评以下小华的做法:1.小华被吓哭了,球也没捡就落荒而逃。2.小华极力否认:“这花盆不是我砸碎的,是它自己掉下来的。”3.小华看到李大叔,连忙跑到他跟前道歉:“叔叔,不好意思。我踢球时不小心砸碎了您的花盆,您的花盆在哪儿买的,明天我一定赔您一个。”通过对案例的比较,学生的说话能力无形之中得到提高,同时又让他们领悟到犯了错要有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说话时要有诚恳的态度,文明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语气。
三、实践训练延伸于课外
口语交际能力的诸项能力因素,每一项都在学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口语交际训练如果仅限于课堂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将训练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也可以在校内模拟一些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手机展销会”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推销各款手机;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的模拟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实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主张家长配合教师的口语训练,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例如,家里有客人来,让学生学着接待、到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学生跟营业员询问、结账……像这样将训练融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获取的知识方法也丰富了,同时又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课这一新鲜事物是鲜活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用大教育观、大教学观浇灌自己,努力强化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以生为本,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
一、形成互动的交际模式
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如,笔者在教学《说说我的家》一课时,对学生的说话提出以下要求:1.你的家在哪里?2.家中有哪些成员?3.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的?4.你的家温暖吗?你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学生说,伙伴补充;学生问,伙伴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作补充;学生问,教师回答;还可以是由教师说,学生来补充;教师问,学生回答。再如,平时笔者经常会让学生复述一些故事,之后会让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故事讲得动听吗?可不可以讲得更好些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都是双重的,我们要注意角色的转换。除了师生之间构成的教与学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善于像实际生活中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一定的交际关系,经常模拟训练。只有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能在不断的言语信息传递中增强,他们的思维才会渐渐具有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二、创设交际的情境和氛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教学也不例外,方法要灵活多样。笔者以为“活”最应该体现在能创设一种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情境和氛围。笔者在训练时常会通过提供交际案例这一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力争做到工夫花在课前,精心选择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并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看图说话表演赛每周一次,故事大王比赛两周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每月一次,这种系列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形式丰富多彩,再加上引导的方法科学有效,使学生在乐说、会说的状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学会道歉》专题训练。笔者首先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星期六,小华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留神砸碎了邻居家的花盆。邻居李大叔走了出来。让学生评一评以下小华的做法:1.小华被吓哭了,球也没捡就落荒而逃。2.小华极力否认:“这花盆不是我砸碎的,是它自己掉下来的。”3.小华看到李大叔,连忙跑到他跟前道歉:“叔叔,不好意思。我踢球时不小心砸碎了您的花盆,您的花盆在哪儿买的,明天我一定赔您一个。”通过对案例的比较,学生的说话能力无形之中得到提高,同时又让他们领悟到犯了错要有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说话时要有诚恳的态度,文明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语气。
三、实践训练延伸于课外
口语交际能力的诸项能力因素,每一项都在学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口语交际训练如果仅限于课堂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将训练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也可以在校内模拟一些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手机展销会”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推销各款手机;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的模拟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实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主张家长配合教师的口语训练,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例如,家里有客人来,让学生学着接待、到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学生跟营业员询问、结账……像这样将训练融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获取的知识方法也丰富了,同时又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课这一新鲜事物是鲜活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用大教育观、大教学观浇灌自己,努力强化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以生为本,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