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财富杂志和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一月之间先后出了两个榜单。二者的交集是中国央企。这是一幅意蕴颇深的关联图
《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揭榜一月后,8月初,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201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也发布出来。
对于央企来说,这两份标示央企的社会及经济地位的榜单,至关重要。
“世界500强”,是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其评选范围是递交财务年度报告的公司,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
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对企业和管理者本人,堪称一份无上的光荣。管理这样一家企业,无疑也将倍儿有面子。
而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则显得更为务实一些。国务院国资委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即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以此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早前国务院国资委某官员表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将“里子”“面子”和“位子”结合起来,真正解决了谁对企业负责的问题。“所谓‘里子’,就是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中有60%与业绩相结合;‘面子’就是考核评级,太差了他们面子上挂不住;连续两年未能完成考核目标,企业负责人就得换‘位子’或者被免职。”
经营着一家国资委眼中的A级企业,对管理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收益、职位升迁等都大有裨益。
两份榜单,一份中国官方发布,一份国外机构发布。虽然发布主体不同,但就央企而言,世界500强企业和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关联。
哪些因素使得央企考核排名上升或下降?为什么有的央企能获得考核特别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幅意蕴颇深的关联图。
两榜大PK
一份来自中国官方,一份来自国外机构,正是由于这种发布主体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构成了故事。
数据揭秘 两榜异同
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有44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上榜。巧合的是,国资委2012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数量也为44家。
两份榜单,如果雷同才是奇怪的。
世界500强中,排名与中石化相差67位的中国移动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夺魁,与去年相比排名上升了3位的中交集团在业绩考核中下降了29位。
另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则未能在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500强中排名100位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排名212位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排名222位的宝钢、排名328位的武钢……此次均未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
关联分析 500强央企与A级央企数据对比
榜单不同结果不一,再正常不过。
《国企》杂志统计了几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500强央企与A级央企二者之间的数据关联。
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500强央企中所占比例:
2011年,38家央企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1.40%),其中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23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60%;见饼状图一。
2012年,41家央企入选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4.74%),其中A级企业23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56%。(见饼状图二)。
2013年,44家央企入选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7.28%),其中A级企业26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59%。(见饼状图三)。
500强央企在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所占比例:
2010年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47家(占央企总数的38.84%),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48.9%。(见饼状图四)。
2011年A级企业46家(占央企总数的38.98%),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50%。(见饼状图五)。
2012年A级44家(占央企总数的37.28%),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59%。(见饼状图六)。
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近三年来,央企的现状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和业绩考核A级企业均只占央企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世界500强企业和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重合度达到一半以上。
专家观点 两榜有何关联
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
他的理由是:世界500强是单纯以营业收入作为排名的依据,反映的是企业“体量”的大小;央企业绩考核则是综合性的考核指标,反映的是综合的经营效益与质量。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则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
尽管国资委设定业绩考核指标时并没有设定500强企业的加分项目,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关联。具体来说,央企有规模扩张的冲动,企业做大以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扩张起来也比较容易。客观来说,兼并重组时,被兼并的企业也愿意进入到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央企中去。
换一个角度看,规模能扩张的企业(建筑施工等行业除外)一般来说效益并不差。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缘故。
中国经济增加值应用研究会会长殷明德说得更明确:“两者有正向直接关联性。”
原因有三:
一、央企业绩考核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具体来说,收入是利润的直接来源,利润是价值(EVA)指标的来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任期指标)在权益性资本数额既定的情况下也靠未分配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为获得较高的业绩考核排名, 央企自然要以收入增长为核心, 而收入又恰恰是500强的核心指标。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高度协同性。 二、央企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占有较大权重。为凸显业绩,就需要控制好成本费用。在中国,央企可以获得较其他经济体更多数量、更低成本的稀缺资源供应(如能源、土地、直接与间接融资);央企在产业布局中占有上中游(以生产性要素为主)环节的相对优势;当今中国社会对于央企往往给予较高的信任和较小的风险评价。由此, 央企在规模扩大(成为世界500强)的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业绩考核A级企业)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在国外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 相对而言, 央企还有较大的国内市场, 具有经济波动中的“保底”效应。 因而,央企只要以常规速度增长, 就能在体量上占据先机。也就是说,经营业绩好的央企更容易成为世界500强。
《国企》杂志把比较的对象做了一个限制,为三年来某一领域的常客。显示结果则更具震撼力:三年来全在世界500强的央企有27家,其中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23家,占比85%。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向《国企》记者表示:上榜世界500强的央企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要么是资源垄断性,要么具备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接近垄断的特性保证了其具备世界500强企业规模的营业收入。虽然央企业绩考核指标并不仅仅参考营业收入,但与“总量”相关的指标占比仍然较重,500强央企与央企业绩考核A级企业会出现一个较高的重合性。
祝波善分析认为,两榜高度重合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前几年大重组的背景下,往往营业收入大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也会不错,所以会出现比较高的重合度;
二是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在世界500强榜单之内,往往说明这样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也会是不错的,否则就会出现大的波动。
“A级企业占比85%并非巧合。”赛迪经略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波向《国企》杂志进一步解释说, 27家500强常客大多集中在电信、能源、化工、钢铁、矿产等领域。除钢铁、矿业外,大多领域保持相对较高的成长性,也反映了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并且运行稳定。
如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在保持较高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周转率,A级企业85%的占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企》杂志发现,三年来全是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有34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占比44%。为此《国企》得出简单推论:超过半数的业绩考核A级常客还未进入世界500强。
对此,祝波善表示,这说明央企的业绩考核没有完全以“大小论英雄”,还是努力在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尤其是对于资金周转率、科技投入等方面的关注。当然,业绩考核所涉及的一系列指标也不是营业规模大小所能够决定的。
特别指标 任期特别奖意义何在
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设定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管理进步三个任期特别奖,与世界500强及业绩考核A级企业有何关联呢?
《国企》杂志统计显示,中央企业2010—2012任期考核,科技创新企业奖(31家)中,世界500强企业18家,占比58% ;业绩考核A级企业27家,占比87%。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19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占比63%;业绩考核A级企业17家,占比89%。管理进步企业奖(11家)全是A级企业,占比100%。(详见P41名单)
科技创新企业奖、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这两个奖项的获得与央企是否入围世界500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那么,这三个指标的意义何在?
郭凡礼认为,世界500强企业占比科技创新企业以及节能减排优秀企业仅超过50%的比重,央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的排头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应该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殷明德表示,作为央企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 多年来重视“软实力”评价工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管理进步就是国资委对央企监管的三个核心或“软实力”评价指标。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三项指标中的高比例, 说明了各指标与业绩考核量化指标间的基本共生关系。这里, 除了减排可能引起的净成本之外, 只要科技创新在短中期的效益为正、同期管理成本低于经营效益增量、节能的成本节约与减排的连带或协同效应明显, 其共同作用的效果就必然导致央企业绩的提升(构成因果关系)和与A级评价的几乎全正相关关系。
刘波说,国资委在任期考核中设立任期特别奖,并且业绩考核A级企业占比较高,说明了国资委的考核体系更趋完善,更能与国际接轨,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绩效考核目标更趋向严格,目标和要求将趋于更高标准。
根据去年底最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未来,“国际化经营特别奖”和“品牌建设特别奖”也将成为央企业绩考核的重点和亮点。
由此可见,“500强排名的唯一指标是营业收入,但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并非完全以营业收入或利润论英雄,而是全方位的考核,考核排名是央企经营效益和质量的体现。
在中央企业2010-2012任期特别奖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需要值得注意:2010—2012任期考核管理进步企业奖(11家,同业绩考核A级企业百分百重合),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仅2家(国药和新兴际华),占比18%。
这是否是世界500强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例证呢?
祝波善认为,获得管理进步奖不能简单地与“强”划等号。
在过去几年内强调管理提升的背景下,一些央企在管理提升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而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问题,管理提升本身比较困难,或是效果显现的比较慢。“这可能也与世界500强央企自身管理优化、进取精神不足有关,体现出央企“铁饭碗”的岗位色彩。”郭凡礼表示。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殷明德强调,这恰恰说明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越具有管理创新和提升的惰性, 而规模较小、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反而具有较强的管理进步动因。若从管理进步的实施角度看, 越是规模大的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难度越大, 因为这里涉及到管理方法、运作模式、信息结构与传递方式、管理人员认知等一系列变革的 “技术或自然阻力”问题, 而且还因为特大型、上游产业所属企业的管理变革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前景不确定的预期, 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故难以获得出资人的“免责待遇”或“考核豁免”优惠。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长久以来, 经济及企业管理领域的思想体系、基础理论、方法论和管理模式无不来自西方经济先发国家, 而中国企业只是在国外舶来品的框架之下从事 “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实践”层面的创新。而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愈益呈现出独特性,国外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已远远脱离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现实。中国企业仅仅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又无以挑战国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由此导致中国大型、产业主导性企业的“管理创新真空”而无所作为。
“获奖其实是一种鼓励。”刘波说,国务院国资委在任期考核中设立“管理进步特别奖”目的在于鼓励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盈利水平,着力于扭亏增效、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管理进步奖的目的是针对较为薄弱行业或产业、不够大也不够强的领域、管理相对落后的企业的业绩考核激励措施,重点在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进行管理创新,并推动行业整合,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资产组织效率,在做大的同时,要做强做优。
《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揭榜一月后,8月初,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201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也发布出来。
对于央企来说,这两份标示央企的社会及经济地位的榜单,至关重要。
“世界500强”,是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其评选范围是递交财务年度报告的公司,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
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对企业和管理者本人,堪称一份无上的光荣。管理这样一家企业,无疑也将倍儿有面子。
而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则显得更为务实一些。国务院国资委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即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以此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早前国务院国资委某官员表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将“里子”“面子”和“位子”结合起来,真正解决了谁对企业负责的问题。“所谓‘里子’,就是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中有60%与业绩相结合;‘面子’就是考核评级,太差了他们面子上挂不住;连续两年未能完成考核目标,企业负责人就得换‘位子’或者被免职。”
经营着一家国资委眼中的A级企业,对管理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收益、职位升迁等都大有裨益。
两份榜单,一份中国官方发布,一份国外机构发布。虽然发布主体不同,但就央企而言,世界500强企业和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关联。
哪些因素使得央企考核排名上升或下降?为什么有的央企能获得考核特别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幅意蕴颇深的关联图。
两榜大PK
一份来自中国官方,一份来自国外机构,正是由于这种发布主体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构成了故事。
数据揭秘 两榜异同
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有44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上榜。巧合的是,国资委2012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数量也为44家。
两份榜单,如果雷同才是奇怪的。
世界500强中,排名与中石化相差67位的中国移动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夺魁,与去年相比排名上升了3位的中交集团在业绩考核中下降了29位。
另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则未能在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500强中排名100位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排名212位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排名222位的宝钢、排名328位的武钢……此次均未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
关联分析 500强央企与A级央企数据对比
榜单不同结果不一,再正常不过。
《国企》杂志统计了几组数据,可以看出世界500强央企与A级央企二者之间的数据关联。
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500强央企中所占比例:
2011年,38家央企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1.40%),其中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23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60%;见饼状图一。
2012年,41家央企入选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4.74%),其中A级企业23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56%。(见饼状图二)。
2013年,44家央企入选500强(占央企总数的37.28%),其中A级企业26家,占500强央企总数的59%。(见饼状图三)。
500强央企在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所占比例:
2010年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47家(占央企总数的38.84%),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48.9%。(见饼状图四)。
2011年A级企业46家(占央企总数的38.98%),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50%。(见饼状图五)。
2012年A级44家(占央企总数的37.28%),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占A级企业总数的59%。(见饼状图六)。
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近三年来,央企的现状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和业绩考核A级企业均只占央企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世界500强企业和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重合度达到一半以上。
专家观点 两榜有何关联
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
他的理由是:世界500强是单纯以营业收入作为排名的依据,反映的是企业“体量”的大小;央企业绩考核则是综合性的考核指标,反映的是综合的经营效益与质量。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则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
尽管国资委设定业绩考核指标时并没有设定500强企业的加分项目,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关联。具体来说,央企有规模扩张的冲动,企业做大以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并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扩张起来也比较容易。客观来说,兼并重组时,被兼并的企业也愿意进入到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央企中去。
换一个角度看,规模能扩张的企业(建筑施工等行业除外)一般来说效益并不差。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缘故。
中国经济增加值应用研究会会长殷明德说得更明确:“两者有正向直接关联性。”
原因有三:
一、央企业绩考核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具体来说,收入是利润的直接来源,利润是价值(EVA)指标的来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任期指标)在权益性资本数额既定的情况下也靠未分配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为获得较高的业绩考核排名, 央企自然要以收入增长为核心, 而收入又恰恰是500强的核心指标。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高度协同性。 二、央企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占有较大权重。为凸显业绩,就需要控制好成本费用。在中国,央企可以获得较其他经济体更多数量、更低成本的稀缺资源供应(如能源、土地、直接与间接融资);央企在产业布局中占有上中游(以生产性要素为主)环节的相对优势;当今中国社会对于央企往往给予较高的信任和较小的风险评价。由此, 央企在规模扩大(成为世界500强)的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业绩考核A级企业)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在国外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 相对而言, 央企还有较大的国内市场, 具有经济波动中的“保底”效应。 因而,央企只要以常规速度增长, 就能在体量上占据先机。也就是说,经营业绩好的央企更容易成为世界500强。
《国企》杂志把比较的对象做了一个限制,为三年来某一领域的常客。显示结果则更具震撼力:三年来全在世界500强的央企有27家,其中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23家,占比85%。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向《国企》记者表示:上榜世界500强的央企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要么是资源垄断性,要么具备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接近垄断的特性保证了其具备世界500强企业规模的营业收入。虽然央企业绩考核指标并不仅仅参考营业收入,但与“总量”相关的指标占比仍然较重,500强央企与央企业绩考核A级企业会出现一个较高的重合性。
祝波善分析认为,两榜高度重合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前几年大重组的背景下,往往营业收入大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也会不错,所以会出现比较高的重合度;
二是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在世界500强榜单之内,往往说明这样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也会是不错的,否则就会出现大的波动。
“A级企业占比85%并非巧合。”赛迪经略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波向《国企》杂志进一步解释说, 27家500强常客大多集中在电信、能源、化工、钢铁、矿产等领域。除钢铁、矿业外,大多领域保持相对较高的成长性,也反映了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并且运行稳定。
如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在保持较高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周转率,A级企业85%的占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企》杂志发现,三年来全是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的有34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占比44%。为此《国企》得出简单推论:超过半数的业绩考核A级常客还未进入世界500强。
对此,祝波善表示,这说明央企的业绩考核没有完全以“大小论英雄”,还是努力在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尤其是对于资金周转率、科技投入等方面的关注。当然,业绩考核所涉及的一系列指标也不是营业规模大小所能够决定的。
特别指标 任期特别奖意义何在
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设定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管理进步三个任期特别奖,与世界500强及业绩考核A级企业有何关联呢?
《国企》杂志统计显示,中央企业2010—2012任期考核,科技创新企业奖(31家)中,世界500强企业18家,占比58% ;业绩考核A级企业27家,占比87%。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19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占比63%;业绩考核A级企业17家,占比89%。管理进步企业奖(11家)全是A级企业,占比100%。(详见P41名单)
科技创新企业奖、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这两个奖项的获得与央企是否入围世界500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那么,这三个指标的意义何在?
郭凡礼认为,世界500强企业占比科技创新企业以及节能减排优秀企业仅超过50%的比重,央企特别是500强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的排头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应该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殷明德表示,作为央企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 多年来重视“软实力”评价工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管理进步就是国资委对央企监管的三个核心或“软实力”评价指标。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三项指标中的高比例, 说明了各指标与业绩考核量化指标间的基本共生关系。这里, 除了减排可能引起的净成本之外, 只要科技创新在短中期的效益为正、同期管理成本低于经营效益增量、节能的成本节约与减排的连带或协同效应明显, 其共同作用的效果就必然导致央企业绩的提升(构成因果关系)和与A级评价的几乎全正相关关系。
刘波说,国资委在任期考核中设立任期特别奖,并且业绩考核A级企业占比较高,说明了国资委的考核体系更趋完善,更能与国际接轨,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绩效考核目标更趋向严格,目标和要求将趋于更高标准。
根据去年底最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未来,“国际化经营特别奖”和“品牌建设特别奖”也将成为央企业绩考核的重点和亮点。
由此可见,“500强排名的唯一指标是营业收入,但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并非完全以营业收入或利润论英雄,而是全方位的考核,考核排名是央企经营效益和质量的体现。
在中央企业2010-2012任期特别奖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需要值得注意:2010—2012任期考核管理进步企业奖(11家,同业绩考核A级企业百分百重合),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仅2家(国药和新兴际华),占比18%。
这是否是世界500强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例证呢?
祝波善认为,获得管理进步奖不能简单地与“强”划等号。
在过去几年内强调管理提升的背景下,一些央企在管理提升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而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船大难掉头”的问题,管理提升本身比较困难,或是效果显现的比较慢。“这可能也与世界500强央企自身管理优化、进取精神不足有关,体现出央企“铁饭碗”的岗位色彩。”郭凡礼表示。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殷明德强调,这恰恰说明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越具有管理创新和提升的惰性, 而规模较小、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反而具有较强的管理进步动因。若从管理进步的实施角度看, 越是规模大的企业管理创新和提升难度越大, 因为这里涉及到管理方法、运作模式、信息结构与传递方式、管理人员认知等一系列变革的 “技术或自然阻力”问题, 而且还因为特大型、上游产业所属企业的管理变革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前景不确定的预期, 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故难以获得出资人的“免责待遇”或“考核豁免”优惠。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长久以来, 经济及企业管理领域的思想体系、基础理论、方法论和管理模式无不来自西方经济先发国家, 而中国企业只是在国外舶来品的框架之下从事 “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实践”层面的创新。而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愈益呈现出独特性,国外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已远远脱离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现实。中国企业仅仅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又无以挑战国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由此导致中国大型、产业主导性企业的“管理创新真空”而无所作为。
“获奖其实是一种鼓励。”刘波说,国务院国资委在任期考核中设立“管理进步特别奖”目的在于鼓励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盈利水平,着力于扭亏增效、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管理进步奖的目的是针对较为薄弱行业或产业、不够大也不够强的领域、管理相对落后的企业的业绩考核激励措施,重点在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进行管理创新,并推动行业整合,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资产组织效率,在做大的同时,要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