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据在嘉峪关关城保护中的分析应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1987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利用实时监测设备和便携式监测仪器得到了大量关于文物赋存环境及本体病害的基础数据.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获取的监测数据,分析文物本体病害发育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文物本体病害的作用关系,总结文物保存现状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更加精准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更好地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
其他文献
客家族谱记载了客家的优良传统作风,记录着家族的规约训诫.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规家训是其中的精华之一,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从古至今都是陶冶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涵育优良家风、培养爱国精神的有效载体.
马具、兵器和“野兽风格纹样”三者合称为“斯基泰三要素”.中国北方草原很多地区也出土了具有“斯基泰三要素”的遗物.从时间和空间上来梳理“斯基泰三要素”在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体现和传播.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源头,即以西周至春秋时期为开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后进入消退期.
宋代瓷器精美绝伦,产量丰硕,制瓷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宋代既是制瓷业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科技成果灿若星辰.宋代统治者重视教育,同样重视科技教育,科技人才层出不穷.宋代造纸术的成熟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为文献复制与传播夯实了物质基础.科技的发达、图书印刷的便利、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制瓷工艺的精进,为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的诞生与流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陶记》的留存,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中国科学技术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
遗址见证了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土遗址保护至今仍是难点工作,南越国宫署遗址地处岭南高温且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遗迹种类多样,更加大了本体保护的难度.南越王宫博物馆近年来一直着力于探索遗址日常保护的方式,以减缓遗址的不利变化.与此同时,也逐步开展并丰富对遗址的检测和监测,进一步了解遗址变化,为实施遗址保护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日常维护保养反映出防病胜于治病的思想,对遗址预防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的金漆木雕是这一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其工艺复杂、题材多样.因语言、生活习俗、人情世态等不同,同样题材的金漆木雕,各地区的又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现依据厦门市博物馆现藏部分金漆木雕板,结合福建各地现存且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及名人故居、庙宇、会馆等,进行对比分析,做一个简要的分类,并对各地金漆木雕工艺特征做初步的总结.
山东地区的刺绣统称鲁绣,衣线绣作为当今鲁绣体系中最古老的一支,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衣线绣具有鲜明的北方特征,材料坚韧、针法独特、花纹苍劲,在明代之前非常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鲁绣的工艺种类不断增加,而古老的衣线绣逐渐被人遗忘.2020年“鲁绣-衣线绣”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山东博物馆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在该项目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均建有都城,保留至今仍完好的都城数量甚少.从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古代都城遗址看,尽管它们是少数民族兴建的都城,但其规划设计与思想理念与中原地区各朝代建制都城基本相同,从而可以纳入我国无论哪个民族或历史时期建设的都城,它们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科学规划思想,都体现出共同的选址理念、建设理念,反映出我国都城的规划具有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文章从现有的考古与历史资料出发,从具有一定代表性、特殊性或重要意义的古代都城出发,以城址包括历史中记载详尽、考古明确形制或现今留存完整的都城为代表,分析古代都城规
高旭出生于金山张堰,诗人,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家乡创办觉民社、出版第一份革命刊物《觉民》,同柳亚子等人创立南社、撰写成立宣言书《南社启》,编辑《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留下《变雅楼选诗图》,为金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章结合现有上海市金山区地面文物保护点及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部分馆藏,截取高旭一生在金山发生的数个事件,回眸高旭与金山的过往,探寻高旭对近代金山的影响,同时作为金山文物保护的成果展示,讲好文物故事.
啰兀城遗址位于榆林镇川镇石崖底村悬空寺山崖之石山峁,为宋夏时期必争之地.啰兀城历经更易与兴废,侧面可佐证宋夏之间的系列战争、北宋边防体系及武将群体发展、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也与北宋政治改革息息相关,如可证熙宁变法中“保甲法”在边防地区的应用等.然而关于啰兀城筑城之时间、建立者及位置,唯有白滨先生的《啰兀城筑城考》进行研究.作者经实地考察,基于其文,进行进一步补充说明.
一处门下铺有暗渠的商代城门遗址日前在河南偃师商城小城被发现,为研究偃师商城的道路系统、水系分布、城市布局、功能属性提供了一把新钥匙.rn“这是首次在偃师商城小城发现城门遗址,是我们追踪偃师商城城市水系分布时,在晚期水道穿越小城东墙处发现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偃师商城考古队领队陈国梁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