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利弊,然后指出了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PPP模式;市政道路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一般译为公私合营关系,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为了合作建设某个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其能够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为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但是PPP项目所具备的工期长,规模大的特点使得PPP项目承担较高的金融风险。
PPP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模式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传统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一直以来是我国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因而传统模式是通過政府干预的手段,对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实施管控。区别于传统模式,PPP模式强调的是工程市场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对项目工程的管理。PPP模式的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下,共同管控减轻了政府部门的管控压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道路工程,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活跃了民间资本,提高了资本的运转效率,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1、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利弊
1.1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优势
1.1.1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管理和技术。当前我国存在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将这部分社会资本吸引到市政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资本利用不充分的现状。此外,按照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者为了争取价值、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必然把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到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保证项目的有效运行。因此,市政道路工程采用PPP模式,不仅能引进资本,还能引进社会资本方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本方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
1.1.2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政府职能。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建造、运营与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政府财政杯水车薪。此时,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可以优化政府职能。政府可以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其他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高社会总体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以为更多人民谋取福利。
1.1.3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社会资本进入市政道路工程领域,将不仅为市政道路工程带来庞大的资金,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高效的管理,这将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2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劣势
1.2.1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难度高,投入大,工程建设周期长,风险不确定性较大。这在无形中挫伤了社会资本参与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阻碍了一部分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来。
1.2.2PPP项目相关经验缺乏。PPP在我国发展已经将近有25年,这期间虽然有运行成功的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大部分采用的是BOT、TOT模式,这与真正意义上的PPP模式还是有所区别的,我国在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的相关经验还是比较匮乏的。
2、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流程繁杂成拦路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建设采用的PPP模式,是流程非常复杂的项目运作模式。由于项目投资较大,可行性研究的时间较长,实施的流程长,从项目锁定、考察论证、制定PPP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入库、社会资本采购及评标、谈判、实施方案正式审批到签约,一般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因此,社会资本还难以在短时期内有效续接政府推出的PPP项目。
2.2政府守信成心中疑。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PPP项目实施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是否守信用。地方政府在以往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执行力弱、缺乏契约精神等问题,是社会资本对PPP模式仍然顾虑重重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博弈中,社会资本处于相对弱势,如果地方政府违约,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将难以保障,因此,考量政府信用怎么样是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重要一环。
2.3信息不明成玻璃门。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设施建设,必须建立在对项目具体信息非常了解的基础上。目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PPP项目信息库中,虽然显示了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政府参与方式、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但并没有公布每个项目的具体信息。而政府部门审批环节的不透明、审批周期的不确定性更让投资人望而却步,难以取得社会资本的信任,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
2.4收益有限成绝缘衣。
由于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巨大,PPP项目公司成立后需要大量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资金,虽然央行连续降息,但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此外,由于PPP的公共服务属性,社会资本只能从投资中得到合理而非超额的收益,因此,PPP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据专家测算,如果一个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于12%,对于社会资本方来说,就很难具有吸引力。而现有PPP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基本上处于5%-8%的水平,总体上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3、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PPP模式下开展相关的建设项目时,一定要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实际的项目开展中,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3.1加强项目前期调研、论证
社会资本参与方如建筑业企业作为施工方,风险意识不强,在PPP模式下,企业要改变思维,在PPP项目前期调研上做足准备。 3.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PPP项目的特点是链条长,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项目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土地开发、投融资筹划和实务、税务筹划管理、工程施工管理、法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运营维护等多项工作,因此,项目需要一支视野开阔、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项目开发设计人才至关重要,既是PPP领域专家,同时也得是业内专家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布局,做好优秀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3.3政府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虽然有关于PPP融资模式应用的一些规定,但是还尚未针对PPP模式形成完善的法律规定。随着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PPP项目所涉及的主体不断增多,从而各种问题、矛盾和争执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PPP项目的规模较大,工期较长,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分担,所以我国必须建立与PPP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严格PPP项目的各项操作,并且有了法律的支持之后,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投资者的信息.从而为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4明确政府定位
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政府不能够完全的操纵PPP项目建设对于政府来说,其应该充分的发挥政府职能。为PPP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项目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不断提高项目融资
成功的几率。政府需要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合理的定位在PPP项目中所充当的角色,明确各参与主体权利和责任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保障群众的利益。同时与私人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相互协作的关系,不能够完全的将PPP项目建设的责任交给市场,政府需要不断的帮助和支持私人部门,避免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以透明的制度预期保障私人部门的盈利目标。
3.5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对于项目建设来说,有效的监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PPP项目来说,其需要引进大量的外汇资金,所以更加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制度来量化指标,形成具体、有效的监督体系,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PPP项目监管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价格监管、安全监管和退出监管。在价格管理方面,在PPP项目建设之前需要明确产品价格,通过举行听证会和向专家咨询来获取社会各方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时采用价格上限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定价格上限指标,从而保障价格的合理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都需要全方位客觀分析PPP模式,准确把握其各阶段出现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各阶段融资风险,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率。以此,降低高速公路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运营效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智勇.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Ol6
[2]窦立萍.基于VaR的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对策[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O16(1)
[3]李文启.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融资风险研究[J].海南金融,2O16(9)
关键词:PPP模式;市政道路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一般译为公私合营关系,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为了合作建设某个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其能够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为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但是PPP项目所具备的工期长,规模大的特点使得PPP项目承担较高的金融风险。
PPP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模式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传统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一直以来是我国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因而传统模式是通過政府干预的手段,对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实施管控。区别于传统模式,PPP模式强调的是工程市场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对项目工程的管理。PPP模式的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下,共同管控减轻了政府部门的管控压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道路工程,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活跃了民间资本,提高了资本的运转效率,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1、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利弊
1.1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优势
1.1.1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管理和技术。当前我国存在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将这部分社会资本吸引到市政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资本利用不充分的现状。此外,按照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者为了争取价值、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必然把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到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保证项目的有效运行。因此,市政道路工程采用PPP模式,不仅能引进资本,还能引进社会资本方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本方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
1.1.2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政府职能。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建造、运营与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政府财政杯水车薪。此时,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可以优化政府职能。政府可以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其他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高社会总体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以为更多人民谋取福利。
1.1.3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社会资本进入市政道路工程领域,将不仅为市政道路工程带来庞大的资金,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高效的管理,这将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2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的劣势
1.2.1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难度高,投入大,工程建设周期长,风险不确定性较大。这在无形中挫伤了社会资本参与市政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阻碍了一部分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来。
1.2.2PPP项目相关经验缺乏。PPP在我国发展已经将近有25年,这期间虽然有运行成功的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大部分采用的是BOT、TOT模式,这与真正意义上的PPP模式还是有所区别的,我国在市政道路工程PPP项目的相关经验还是比较匮乏的。
2、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流程繁杂成拦路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建设采用的PPP模式,是流程非常复杂的项目运作模式。由于项目投资较大,可行性研究的时间较长,实施的流程长,从项目锁定、考察论证、制定PPP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入库、社会资本采购及评标、谈判、实施方案正式审批到签约,一般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因此,社会资本还难以在短时期内有效续接政府推出的PPP项目。
2.2政府守信成心中疑。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PPP项目实施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是否守信用。地方政府在以往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执行力弱、缺乏契约精神等问题,是社会资本对PPP模式仍然顾虑重重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博弈中,社会资本处于相对弱势,如果地方政府违约,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将难以保障,因此,考量政府信用怎么样是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重要一环。
2.3信息不明成玻璃门。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设施建设,必须建立在对项目具体信息非常了解的基础上。目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PPP项目信息库中,虽然显示了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政府参与方式、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但并没有公布每个项目的具体信息。而政府部门审批环节的不透明、审批周期的不确定性更让投资人望而却步,难以取得社会资本的信任,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
2.4收益有限成绝缘衣。
由于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巨大,PPP项目公司成立后需要大量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资金,虽然央行连续降息,但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此外,由于PPP的公共服务属性,社会资本只能从投资中得到合理而非超额的收益,因此,PPP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据专家测算,如果一个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于12%,对于社会资本方来说,就很难具有吸引力。而现有PPP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基本上处于5%-8%的水平,总体上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3、PPP模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运用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PPP模式下开展相关的建设项目时,一定要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实际的项目开展中,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3.1加强项目前期调研、论证
社会资本参与方如建筑业企业作为施工方,风险意识不强,在PPP模式下,企业要改变思维,在PPP项目前期调研上做足准备。 3.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PPP项目的特点是链条长,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项目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土地开发、投融资筹划和实务、税务筹划管理、工程施工管理、法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运营维护等多项工作,因此,项目需要一支视野开阔、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项目开发设计人才至关重要,既是PPP领域专家,同时也得是业内专家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布局,做好优秀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3.3政府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虽然有关于PPP融资模式应用的一些规定,但是还尚未针对PPP模式形成完善的法律规定。随着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PPP项目所涉及的主体不断增多,从而各种问题、矛盾和争执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PPP项目的规模较大,工期较长,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分担,所以我国必须建立与PPP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严格PPP项目的各项操作,并且有了法律的支持之后,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投资者的信息.从而为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4明确政府定位
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政府不能够完全的操纵PPP项目建设对于政府来说,其应该充分的发挥政府职能。为PPP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项目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不断提高项目融资
成功的几率。政府需要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合理的定位在PPP项目中所充当的角色,明确各参与主体权利和责任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保障群众的利益。同时与私人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相互协作的关系,不能够完全的将PPP项目建设的责任交给市场,政府需要不断的帮助和支持私人部门,避免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以透明的制度预期保障私人部门的盈利目标。
3.5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对于项目建设来说,有效的监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PPP项目来说,其需要引进大量的外汇资金,所以更加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制度来量化指标,形成具体、有效的监督体系,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PPP项目监管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价格监管、安全监管和退出监管。在价格管理方面,在PPP项目建设之前需要明确产品价格,通过举行听证会和向专家咨询来获取社会各方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时采用价格上限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定价格上限指标,从而保障价格的合理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各参与方都需要全方位客觀分析PPP模式,准确把握其各阶段出现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各阶段融资风险,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率。以此,降低高速公路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运营效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智勇.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Ol6
[2]窦立萍.基于VaR的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对策[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O16(1)
[3]李文启.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融资风险研究[J].海南金融,2O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