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w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学习环境, 改进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出大批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的目的。然而,由于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缺乏深度思考与实质性定位,影响了其改进教学方式的效度与质量。笔者从应用的角度为信息技术难以深入日常课堂教学找出原因和症结, 并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才能适应和促进目前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课堂互动 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虽然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意识到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且身体力行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促进教学实践之中,但面对信息技术如何真正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如何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不足出发,针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学改革做进一步分析,以期使两者融通,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1 信息技术尚未切入教学改革的核心
  1.1 唯技术倾向
  首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唯技术化。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往往严格按照技术操作的规范与程式,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辅助手段的信息技术往往盖过了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为了凸显技术而使用技术”,很多学校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运用高端技术设备及手段进行课程整合,但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这往往使教学过程沦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浅层展开,颠倒了本末关系。
  其次是教学评价的唯技术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评价的实施变得简单而直观,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可量化”、“可预测”、“可控制”,而将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等因素拒之于课堂教学评价之外,唯技术至上,必然导致教育的“麦当劳化”——使快餐厅准则主宰社会的各个领域。①
  1.2 教学灵活性不足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间接经验”,能够突破课堂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知识。但目前信息技术多是教师演示教学课件,它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展示信息而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同时,由于预设在计算机内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内容是高度结构化和固化的,也就无法做到在复杂多变的课堂环境下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式。
  1.3 忽视课堂中的同步交流
  “网络交互工具的应用,如BBS和e-Mail的功能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广泛的交流,它主要用于异步的环境,可是我们却把它搬到同步环境的课堂上,用于取代直接的语言交流工具”。②在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够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因此,网络工具作为课堂教育的辅助平台在很多学校被广泛应用,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在网络进行的课堂教育活动。但是如果网络互动在日常教学中纵深过大的话,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要比网络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网络教学如果用得不好,也会起到反作用。
  2 信息技术如何深入教学改革: 促进互动与生成
  2.1 信息技术是促进而不是代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信息技术的介入是为了帮助而不是替代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教育过程首先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能完成,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一种充满多样性和人文性的活动。对学生情感和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是教育过程的首要条件,这些都必须由教师言传身教所获得,不是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因此,信息技术介入教学过程的本意是提高教学效率或做一些教师力所不及的事情,而不是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介入主要帮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层面有更好的了解和渗透,以及辅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过分地依赖它,那么教学过程难免会变成一成不变的技术重复活动。正如当代信息技术专家迈克尔·德图佐斯以他从教经验得出的结论那样,“点燃学生心中的求学之火,树立教师风范,建立起学生—教师纽带,才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这些首要条件将不会由信息技术提供,即使信息市场能根本改善学习,教师的献身精神和能力也将是最重要的工具。”③
  2.2 信息技术应作为教学桥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期望重组和推进课堂教学。现在国内很多学校的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很难全面、及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表达自己疑问和想法的欲望,却往往没有表达的机会和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和思考在课堂中遭遇忽视或冷落。斯金纳所倡导的程序教学就是要强调每个学生能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是保持行为、树立信心的有效措施。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错误、问题、质疑、差异等等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反馈給教师,并且加以转化和利用,更好地点缀课堂。④
  2.3 信息技术应促进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模拟真实情境的功能,但由于它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设计好,具有预定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会变成灌输知识的过程,虽然教学过程中也有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但是学生往往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也就难以真正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越来越淡薄,创新思维也被慢慢磨灭。因此,课堂教学不能限定于预设的框架之内,教师也不能拘泥于预定的教学设计,而是需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组和生成课堂教学过程,随时改变课堂教学的思路和程序,从而使预设式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注释
  ① 沈骑.唯技术化·麦当劳化·去技术化——课堂教学技术化倾向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61-64.
  ② 蒋鸣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A].见:聚焦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第二次会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1.
  ③ 马和民,等.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69.
  ④ 徐江峰.例谈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4):116-118.
其他文献
本期的小站风光,我们选择了两个诗歌的小站,这些小站的质量尚可,但我们选择诗歌小站的用意,并不仅仅在此,而是希望大家留心这样一个现象:诗歌在生活中寂灭,却在网络中复活,心
“郁闷”心态是折射大学生心理的一面镜子。对大学生郁闷心态的意义表征、形成原因及克服对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性分析,有利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构建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论是从现实的选择还是从理论的要求两方面来看,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个人梦实现为忧是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基础,以中国梦实
利用MicrosoftVisualFoxPro建立PSC信息库,开发PSC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普通话测试的考务和测试工作微机化管理,并利用自动编号的关键技术,实现自动编排考号、考场,证书自动编号
二十一世纪,人类真正迈进了网络时代的门槛。互联网正以疾如迅雷的速度,渗透到了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接触
据Forrester最近一次对CIO的调查显示,Web 2.0不再只是普通网络用户短暂的时尚,Wiki和RSS等技术开始进入面临竞争压力的企业。90%以上参加调查的CIO至少使用以下一种Web 2.0技术:博
正确实施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实施的根本:一是要“以人为本”,二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实施的关键:要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
为了研究西山煤田古交矿区8号煤层煤中锂的赋存规律,从古交矿区镇城底、屯兰、马兰、西曲、东曲、嘉乐泉等6座煤矿8号煤层采取37个刻槽煤样,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