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人于久博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久博有很多头衔:中荣建投控股集团副总裁、中城建投(北京)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人、北京戴普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石景山区第四届青联委员、北京石景山区工商联执委,同时,他还是“不二禅茶院”的主人、“甲虫俱乐部”的创始人,他创办了东方龙人国际幼儿园,并担任中创知行(北京)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近这十年,于久博的事业蒸蒸日上。
  作为一个商人,他敏锐、务实,充满睿智。做起公益事业,他热情、细心又谦和。当多年夙愿得偿,踏上古丝绸之路征程的时候,他风尘仆仆的脸上,又写满了一个行者的坚毅。更多的时候,你看到的他,着一袭茶服,凝神于茶席之中,恍若白衣秀士,举止儒雅、风度超然。
  谁没经过创业初期的艰难?
  


  于久博曾在中央警卫局工作,后来选择回到家乡吉林,就职于省政府外事办。工作并不如他想象中的理想。他从最底层的办事员做起,相比较先前的中央警卫局工作人员,于久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就好像领略过大江大河的宽广浩渺,终难耐于一条小河的清浅。于久博,这个曾在首都的熔炉里历练过的人,强烈地感受到省城的地域局限性,以及那种局限性带来的精神世界的不满足。想到今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再加上眼前的种种不适,于久博决定辞去稳定的省政府外事办工作,到北京创业。
  初到北京,无钱无人脉,于久博经历了创业之初的艰难。


“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学校

  要解决吃、穿、住、行,但是兜里的钱少得可怜。于久博在海淀区田村租了一间小平房,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冬天冷夏天热。于久博最深刻的记忆是夏天他只有两件棉布T恤——一件薄、一件厚。于久博是个爱干净的人。整个冗长的夏天,于久博奔波一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第二天穿另一件。条件再艰苦,他也要求自己每天清清爽爽、利利落落。至于行,挤公交地铁那是家常便饭,时不时地,部队出身的于久博还来个步行拉练。


“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中于久博先生与孩子们互动

  创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容易。一次次碰壁后,于久博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底蕴的不足。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生存,光凭热情、凭苦干不会有大的起色,于久博决定从充电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白天,于久博在外面四处奔波,晚上回到自己几平方米的小屋后,草草吃几口饭,就开始疯狂学习,一学就到后半夜。渐渐地,他有了自己初步的创业目标,沿着这个目标,他稳健实干,兼收并蓄,局面打开了。
  那段时间,于久博就像上紧发条的机器,不敢停歇,痛并快乐着。多年以后,他回忆那段日子,艰难没有摧毁什么,反而快乐成了那段日子的主旋律。也许是一颗年轻的心需要拼搏,也许是骨子里的血性需要磨砺,翻开那时候不多的一些照片,他的脸上青涩中透出一股倔强。
  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茶·趣”石景山春季旅游系列活动(摄影/李文明)

  于久博出生在吉林山区。山区日子艰难但民风淳朴,童年的乡情记忆让于久博无论走到哪里,都把淳朴和爱心视若人世间最宝贵的品性。到北京后,每每耳闻目睹社会上濒于绝境的人发出的求助信息,于久博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总会被深深触动,做公益的念头萌发已久。
  2009年,于久博已经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可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他经历了一次生死的临界考验。这件事过后,于久博朦胧的意识开始变得清晰: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要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充盈与富足。
  2010年7月,事业小有所成的于久博发起组建了甲虫俱乐部。
  甲虫俱乐部汇集了各行业的精英们。这些会员除了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外,都懂得谦卑,懂得爱。俱乐部成立后,活动主要以从事教学、敬老爱老、帮困扶贫、文化扶贫、关爱疑难病患者及其他困难人员为主。
  民间做公益,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受益于受助者,但其间的困难也有目共睹。为了让会员们心有准备,在一次会上,于久博说:“多难都要坚持。每一次活动,只要有一个人报名参加,也要去。”
  正是缘于这种信念,甲虫俱乐部在5年时间里,足迹遍布全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养老院的老人、从自闭症患儿到疑难病患者,甲虫俱乐部先后筹集了近百万元的救助资金。
  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于久博感受着人与人之间最纯净的情感,内心变得充盈而安宁。
  对贫困孩子的救助,于久博认为:物质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拓展他们的视野。201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弥亚牛老师发起了“为孩子朗读”的公益项目,甲虫俱乐部作为唯一一家执行单位参与了这项公益活动。俱乐部购买了全套录制设备,由国际台邀请多位著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录音并刻盘。被邀请的人听说是为孩子做公益,都欣然同意。播音员、主持人、演员们深厚的朗读功底,让朗读准确、生动、自然。在于久博看来,即便是以公益之名,也要带给孩子们一流的精神食粮。当然,于久博想得更远,也更周全,他为孩子们考虑的有时比家长、老师还细心。   2014年10月20日,“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走进孟家乡中心小学,送去了播放朗读音频所需要的高质量音箱、U盘以及图书。2015年1月5日,“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走进青海果洛、玉树,将播放录音带和播放设备以及820件羽绒服等总价值20余万元的物资,送到了藏区。2015年3月27日,“为孩子朗读”公益活动走进西藏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的四所小学,送去了8套音响设备以及500件羽绒服。
  未来,于久博仍会一边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一边继续“为孩子朗读”。一路行走,一路撒播,让中国文化的种子沿着丝绸之路,生根发芽,茁壮成林。
  做一场雅集,播一粒种子
  2012年,于久博创建不二禅茶院,任董事长。茶院从酝酿、筹建到运营,得到了石景山区委、石景山文委、石景山建委、石景山旅游委等的大力支持。
  茶院坐落在长安街沿线,偏于一隅,很有闹中取静的味道。走进茶院,中国古建筑独有的韵味氤氲其间。而禅意,就在这古朴的韵味中静静流淌。14个雅间的名字分别取自佛家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14个章节。茶院里随缘敬设着佛墙、佛堂、莲花灯。
  对茶院,于久博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不二之意,不在于利,而在于传承、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种意义上,茶院就是一个精神家园,它让于久博寻求多年的闲情和意趣得以安放,也寄托着一个商人内在之思维、心中之挚爱的文化理想。
  在于久博看来,石景山人文荟萃,但缺少文化交流的平台。打造一处高品质的茶、禅文化交流平台,可以汇四海之宾客,引五洲之商机。茶院建成后,很快成了政商洽谈、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徜徉其间,你能从中找到一丝禅定,得到一份释然。这里,东方与西方、现代和古代的文化交汇融合。
  于久博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多年,有了茶院这个平台后,他开始拜访名师,学琴学茶。因为喜欢,他钻研起来往往废寝忘食,乐在其中。痴迷让于久博开始钟情于古琴,心系于茶道。他不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但只要提起古琴,提起茶道,就触到了于久博的兴奋点,那掩饰不住的热爱,随着他的侃侃而谈,倾泻而出。现在,茶院设有国学班、古琴班、围棋班、茶艺班。学员们年龄参差不齐,但心无二致,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在茶院的一间雅室里,一扇落地窗如一个画框,将北京雕塑公园最美的亭台水榭收入画中。室内轩敞古雅,几案古拙,古琴静待一隅,瓶中有青葱翠竹,瓮里盛梅花两枝,一时间恍若误入唐诗宋画之中。
  在这间雅室里,于久博和客人们一起切磋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场雅集,钵鸣琴起,初席始,次席至,茶人含笑事茶,马头琴琴音悠扬,一颗又一颗在都市喧嚣中躁动的心沉静安然。
  走出雅室,于久博更希望让琴音、茶艺与自然山水相融合。
  2014年春天,于久博携茶院与石景山文委、石景山旅游委合作,在北京雕塑公园做了一场雅集。4月,雕塑公园内,茵茵绿草,玉兰花在枝头俏然绽放,花香馥郁。玉兰花下,穿汉服的女子,优雅婉约,抚琴、煮茶、歌之舞之,吸引了游客们驻足流连。游客们在领略了明媚春光的同时,还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于久博与石景山文委、石景山旅游委的再次合作,这种合作还将持续下去。
  2015年3月31日,于久博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以“丝路茶语”为主题的文化雅集。这次活动是“茶家十职”、HAYA乐团等艺术机构和团体的创意策划,活动主办方代表和来自14个国家的媒体领袖,参照中国古人曲水流觞、品茶吟咏的雅好,一边体验宁静致远的中华茶道,一边穿越时空畅叙丝路梦想。
  2015年7月31日,于久博作为被专门邀请的中国顶级茶人,参加了在河南省登封市嵩阳书院举行的“嵩山问茶”雅集。于久博应邀为华裔学生做培训导师。嵩阳书院内,古柏苍苍,翠竹青青,于久博一领白衫,面容静穆,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小客人们领略到了茶道的魅力。他将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娓娓道来,小客人们听得入迷。3个小时的培训,于久博为这些长居海外的华裔孩子播下了一粒茶文化的种子,他相信这粒种子会随着这些孩子在海外生根发芽。“嵩山问茶”活动的过程被制成了MV带回美国,在习主席访美期间,这个短片在美国ABC播放,受到中宣部的关注。
  2015年夏天,于久博与旅行家雷殿生先生从西安出发,沿中国古丝绸之路,经陕西、宁夏、甘肃,到达新疆。通过行走,体会祖辈开拓进取的精神及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
  作为一个茶人和古丝路行者,在丝路上举办一场茶会是于久博的一个梦想。2015年8月23日傍晚,借助“丝路茶语·天山天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于久博终于圆了这个梦。那一天,在博格达峰的见证下,于久博和来自中国各地的茶人们,在高山湖畔布置具有中国韵味的二十茶席,并与来自土耳其、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英国的宾客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天山融雪的水配以缕缕茶香,伴随着流传千年的古琴曲和悠扬的萨塔尔琴声,这次雅集的MV,在习主席访土耳其期间,在土耳其国家电视台播放。
  随着一场一场雅集的成功承办,一些商业项目和合作伙伴找到于久博,希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噱头,联手做商业活动。但于久博拒绝了。在于久博看来,做一场雅集,就是播下一粒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作为一个播种者,他要保护种子的纯净和优质。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在这条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石景山旅游人物系列报道之一)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对专刊出版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从客观需求、特殊机遇、人才储备3个方面探讨了加大专刊出版力度的可行性,并深入分析了专刊对期刊拓展稿源、培育核心编委、
本文分析了现代公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古代墓葬图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括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等给现代公墓艺术设计带来的借鉴作用出发,讨论了公墓艺术设计改进措
一   将一个缓慢而温暖的中午变得急促而寒冷的消息来自东南方。正弯腰在火盆前拨火的李大男接到电话,电话来自身后东南方的省城。女人漂亮是个资本,弯着腰的大姐正洋洋得意这么想,身后东南方的消息如寒风一样刮过来。电话是省城正在读研究生的小妹妹打来的。   李大男腾出一只手接电话,说话的却是妹妹的女导师。女导师告诉她,她小妹妹怀孕了,要她赶到省城帮忙处理,尽快打掉。她听清了,但是感觉不对,她以为是个诈
期刊
纪录片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真实生活及社会现实变化的影视艺术形式.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途径悄然发生变化.现在,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决定了出版业在我国的垄断和特殊地位。随着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出版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其本身就是
本文在场域理论视角下通过男性塑造职业身份的过程与对职业和性别身份的平衡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学校与职场对妇产科男医生的身份塑造起重要作用,个人拥有的资本量和资源的
通过对第20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观摩和调研,结合多年的运动实践,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和剖析韩国队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并对改善我国运动员的超越能力提出了训练设想
摘 要:民权运动所引发的大学民主化浪潮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权利的保障,但也引起著名学者布鲁姆对大学违背其传统使命、走向肤浅的忧思。布鲁姆的批评揭示出大学内部权利格局的变化本质上必然是权力格局的变化,学生权利与学术权力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变化是工业化和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不必然引起思想道统的沦丧。大学应当回归其作为教师、学生、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事业,真正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
“使、让、叫”在现代汉语中被称为“使令动词”,是构成汉语兼语式的重要动词.所谓兼语式;即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在兼语
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一个学生走到我跟前,怯生生地对我说:“谢老师,我是五(3)班的徐栗,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说完,他踮起脚尖把嘴巴附在我的耳朵旁:“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