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使建筑的强度更大、荷载能力更强,很好的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建筑需求#但在建筑设计中,除了要使建筑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外,还必须要考虑到建筑抗震性能的高低,即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进行框架施工。本文将探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18-0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绑扎等原因,经常会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不放、少放或间距不满足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钢筋连接的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1]。下面,通过对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分析,提出现场施工中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配置
在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由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要保证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的要求,为保证满足节点核心区最小体积配箍率,设计尽管根据不同抗震等级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但梁柱节点核心区钢筋还是很密集,且构造复杂,特别是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梁柱接头部位,梁柱钢筋主筋纵横、垂直交错,柱子的箍筋绑扎很不方便。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普遍采取先安装梁底模,柱子箍筋先套在柱主筋上,再绑扎安装梁纵筋,造成节点区箍筋难能及时调位和正确绑扎,甚至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不放箍筋或少放或者箍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给节点核心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2]。
二、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
现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有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要求,有时还相差很大,由此就产生了相邻构件,不同强度混凝土交接而的位置如何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与此相关的钢筋安装、施工缝留置等常规施工方法的改变。
一般而言,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 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一般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梁和板高,甚至高出几级。柱的混凝土强渡等级C60已属常见,而梁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为C30或C35,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还要低些。在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节点区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的框架施工情况采取合理的节点核心处理方法。
三、处理措施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的处理措施。对于这种框架结构节点混凝土保护层问题,首先在施工时要保证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然后再采取两种措施,以解决内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问题。 (1)先在加工内层梁箍筋的时候,就考虑把处于节点区域附近的箍筋尺寸减小2~3 cm,保证箍筋和梁钢筋能够绑扎到位,避免出现梁截面小而箍筋大的问题。(2)根据文献的规定,当梁、柱中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 mm时,应该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建议在实际施工时,可以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钢筋(内层钢筋)外加铺一层钢丝网[3],并且与梁钢筋绑扎固定好,这样就可有效防止钢筋表面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解决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问题[3]。
4.混凝土施工缝。在框架结构中,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会将施工缝留在剪力不大,易于施工的地方,在柱的施工中,宜将混凝土施工缝留置于基础的顶而、梁之下或板之上等部位;若梁的承重能力有主次之分,其楼板的浇筑方式应当依照梁的主次顺序依次浇筑,并将施工缝留置于次梁之上,最好控制在中间的1/3范围之内。为了便于施工,在框架结构柱的顶层和中间层的节点核心处,通常会将施工缝留置在柱中距离梁底几个钢筋锚固长度的位置而非梁下面[4]。
5.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施工。不同混凝土等级的混凝土在交接而接续连续施工,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种混凝土结构前,将后续混凝土浇筑完毕,不能将交接而作为施工缝处理。将快易收口网作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而的模板,施工非常方便,该收口网与混凝土结合牢固,接续浇筑混凝土时表而不用处理,现已广泛应用,效果很好。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良好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式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中的主要设计方式,那么其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处理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节点核心区域的施工水平,使节点的施工能够更加简便、快捷、安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参考文献
[1] 陈霞.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技术[J].建筑,2014,02:56-58.
[2] 张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07.
[3] 罗燕,徐建.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41.
[4] 杨海旭,王维韬.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30-335.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18-0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绑扎等原因,经常会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不放、少放或间距不满足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钢筋连接的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1]。下面,通过对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分析,提出现场施工中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配置
在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由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要保证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的要求,为保证满足节点核心区最小体积配箍率,设计尽管根据不同抗震等级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但梁柱节点核心区钢筋还是很密集,且构造复杂,特别是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梁柱接头部位,梁柱钢筋主筋纵横、垂直交错,柱子的箍筋绑扎很不方便。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普遍采取先安装梁底模,柱子箍筋先套在柱主筋上,再绑扎安装梁纵筋,造成节点区箍筋难能及时调位和正确绑扎,甚至出现梁柱节点核心区不放箍筋或少放或者箍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给节点核心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2]。
二、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问题
现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有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要求,有时还相差很大,由此就产生了相邻构件,不同强度混凝土交接而的位置如何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与此相关的钢筋安装、施工缝留置等常规施工方法的改变。
一般而言,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 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一般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梁和板高,甚至高出几级。柱的混凝土强渡等级C60已属常见,而梁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为C30或C35,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还要低些。在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节点区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的框架施工情况采取合理的节点核心处理方法。
三、处理措施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的处理措施。对于这种框架结构节点混凝土保护层问题,首先在施工时要保证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然后再采取两种措施,以解决内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问题。 (1)先在加工内层梁箍筋的时候,就考虑把处于节点区域附近的箍筋尺寸减小2~3 cm,保证箍筋和梁钢筋能够绑扎到位,避免出现梁截面小而箍筋大的问题。(2)根据文献的规定,当梁、柱中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 mm时,应该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建议在实际施工时,可以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钢筋(内层钢筋)外加铺一层钢丝网[3],并且与梁钢筋绑扎固定好,这样就可有效防止钢筋表面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解决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问题[3]。
4.混凝土施工缝。在框架结构中,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会将施工缝留在剪力不大,易于施工的地方,在柱的施工中,宜将混凝土施工缝留置于基础的顶而、梁之下或板之上等部位;若梁的承重能力有主次之分,其楼板的浇筑方式应当依照梁的主次顺序依次浇筑,并将施工缝留置于次梁之上,最好控制在中间的1/3范围之内。为了便于施工,在框架结构柱的顶层和中间层的节点核心处,通常会将施工缝留置在柱中距离梁底几个钢筋锚固长度的位置而非梁下面[4]。
5.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施工。不同混凝土等级的混凝土在交接而接续连续施工,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种混凝土结构前,将后续混凝土浇筑完毕,不能将交接而作为施工缝处理。将快易收口网作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而的模板,施工非常方便,该收口网与混凝土结合牢固,接续浇筑混凝土时表而不用处理,现已广泛应用,效果很好。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良好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式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中的主要设计方式,那么其施工中的节点核心处理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节点核心区域的施工水平,使节点的施工能够更加简便、快捷、安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参考文献
[1] 陈霞.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技术[J].建筑,2014,02:56-58.
[2] 张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07.
[3] 罗燕,徐建.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41.
[4] 杨海旭,王维韬.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3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