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人生重大的关键节点,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才能有效保障孩子健康幸福的度过人生这一美好且重要的黄金时段。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关键时期,俗称“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极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出现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危险期”。 “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极端事件,多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埋下的祸根。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新时代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但无论什么情况,问题出现后,都会对个人、家庭产生不可挽救的伤害,对学生、学校、社会乃至国家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017年11月12日,正值全国高三学生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之际,惊现“湖南学霸杀师”事件,引发了对新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
近年来,高中生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这些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大,承受力差,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记忆力衰退,学习困难,成绩不稳定,与同学、父母、老师关系紧张,出现早恋、自卑、焦虑、孤独、失眠、恐惧、肥胖等不正常现象。
2、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自我失控,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學、私奔等严重问题。
3、网瘾、酗酒、吸毒、淫乱、自伤或伤人等极端行为。
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矛盾是基础
高中阶段是人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过度,往往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不愿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意见,但此时其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常存在偏差,易犯错误和有挫败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随着性发育不断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向往,进而陷入早恋,迫于各种压力,其极易产生抗拒。同时,在激素水平影响下,更容易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顶撞逆反,大吵大闹,甚至选择自暴自弃、离家出走、自杀、攻击他人、伤害无辜等极端方式。
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加重心理负担
1、家庭环境。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家长的行为方式、学历水平、经济收入、生活阅历等情况决定了其对孩子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有效。家长往往会提出过高的期望值,倾向于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离婚率增高、高房价下家庭矛盾压力增加、单亲家庭增多,导致孩子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易出现人格缺陷。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部分家庭迎来了二孩,或想方设法准备要二孩,父母的关注点转移让部分孩子感到受重视程度下降,容易采取不正确甚至极端的方式吸引家长注意,反对家长决策。
2、学校教育。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要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考试,日复一日要经历上课、考试、作业及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心理一直处于高压、紧绷的状态,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不考虑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灌输“一考定终身”、“分、分,学生的命根”、“出身看本科”等扭曲的高考观,使学生处于精神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
3、社会影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期,社会中暴露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事物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读物、暴力游戏、酗酒、毒品、不良性行为等残害学生的心灵。
多方共建方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高中生顺利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
1、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准确自我定位,坚定目标,增强自制力,不懈怠、不躁狂,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正确处理情感、网络等问题,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不在风华正茂时浪费青春,不害人害己。加强体育锻炼,科学作息,合理饮食,愉悦身心,保持健康体魄和旺盛精力。妥善处理师生、同学和家长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学习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首先要理性认识高考,牢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文凭更重要。家庭生活规律,家人和谐相处,不将工作的不愉快带到家里,不做“怨妇”,更不将火发到孩子身上,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喜好,培养共同话题,减少代沟,要掌握情绪转移、痛苦宣泄、克服自卑等心理调节手段,帮助孩子疏缓压力。多听少说,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不“家长作风”、倚老卖老、“一言堂”。适当约束与管控,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和各种小毛病。坚定目标,提高效率。家长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3、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老师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转变教育理念,预防为主,将心理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减轻学业压力。配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设立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挫折教育,保障学生健康,与精神卫生部门开展校院合作,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沟通疏导。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出现的苗头问题,抓早抓小,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新闻媒体、网络监管等部门首先是要坚持正能量主旋律的社会舆论导向,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其次是要整顿社会环境,尤其是要加强学校周边网吧以及娱乐场所的治理,降低各类不良因素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开展全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千方百计降低心理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关键时期,俗称“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极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出现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危险期”。 “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极端事件,多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埋下的祸根。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新时代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但无论什么情况,问题出现后,都会对个人、家庭产生不可挽救的伤害,对学生、学校、社会乃至国家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2017年11月12日,正值全国高三学生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之际,惊现“湖南学霸杀师”事件,引发了对新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
近年来,高中生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这些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大,承受力差,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记忆力衰退,学习困难,成绩不稳定,与同学、父母、老师关系紧张,出现早恋、自卑、焦虑、孤独、失眠、恐惧、肥胖等不正常现象。
2、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自我失控,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學、私奔等严重问题。
3、网瘾、酗酒、吸毒、淫乱、自伤或伤人等极端行为。
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矛盾是基础
高中阶段是人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过度,往往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不愿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意见,但此时其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常存在偏差,易犯错误和有挫败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随着性发育不断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向往,进而陷入早恋,迫于各种压力,其极易产生抗拒。同时,在激素水平影响下,更容易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顶撞逆反,大吵大闹,甚至选择自暴自弃、离家出走、自杀、攻击他人、伤害无辜等极端方式。
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加重心理负担
1、家庭环境。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家长的行为方式、学历水平、经济收入、生活阅历等情况决定了其对孩子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有效。家长往往会提出过高的期望值,倾向于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离婚率增高、高房价下家庭矛盾压力增加、单亲家庭增多,导致孩子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易出现人格缺陷。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部分家庭迎来了二孩,或想方设法准备要二孩,父母的关注点转移让部分孩子感到受重视程度下降,容易采取不正确甚至极端的方式吸引家长注意,反对家长决策。
2、学校教育。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要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考试,日复一日要经历上课、考试、作业及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心理一直处于高压、紧绷的状态,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不考虑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灌输“一考定终身”、“分、分,学生的命根”、“出身看本科”等扭曲的高考观,使学生处于精神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
3、社会影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期,社会中暴露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事物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读物、暴力游戏、酗酒、毒品、不良性行为等残害学生的心灵。
多方共建方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高中生顺利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
1、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准确自我定位,坚定目标,增强自制力,不懈怠、不躁狂,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正确处理情感、网络等问题,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不在风华正茂时浪费青春,不害人害己。加强体育锻炼,科学作息,合理饮食,愉悦身心,保持健康体魄和旺盛精力。妥善处理师生、同学和家长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学习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首先要理性认识高考,牢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文凭更重要。家庭生活规律,家人和谐相处,不将工作的不愉快带到家里,不做“怨妇”,更不将火发到孩子身上,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喜好,培养共同话题,减少代沟,要掌握情绪转移、痛苦宣泄、克服自卑等心理调节手段,帮助孩子疏缓压力。多听少说,不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不“家长作风”、倚老卖老、“一言堂”。适当约束与管控,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和各种小毛病。坚定目标,提高效率。家长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3、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老师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转变教育理念,预防为主,将心理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减轻学业压力。配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设立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挫折教育,保障学生健康,与精神卫生部门开展校院合作,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沟通疏导。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出现的苗头问题,抓早抓小,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新闻媒体、网络监管等部门首先是要坚持正能量主旋律的社会舆论导向,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其次是要整顿社会环境,尤其是要加强学校周边网吧以及娱乐场所的治理,降低各类不良因素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开展全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千方百计降低心理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