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月亮》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欣赏雪花,激趣导入
  1. 教学“雪”字。(出示雪花飘的图片)冬天来了,天空中飘起了一朵朵晶亮洁白的小雪花。(板书:雪)雪花飘呀飘呀,一会儿往下,一会儿又被风吹起来。(教师用手势提示第三声)“雪”字,上面是个雨字头,水蒸气遇到寒冷空气变成了一种六角形的白色冰晶,就是雪花。雪花飘落在地,人们用扫帚清扫地面,“雪”字下面部分的横山,就像是扫帚的样子。
  2. 它们飘呀飘呀,都飘落在哪儿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雪景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们听读时要做到:看字听音,听清字音,听清停连。
  2.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自读时要做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 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 教学第1自然段。
  (1) 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哪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出示词卡:飘呀飘呀)谁来读?小雪花多么轻盈可爱,“呀”是轻声要读准,要读出小雪花持续地轻盈飘落的感觉。
  (3) 轻盈可爱的小雪花飘呀飘呀,都飘落在哪儿啊?(出示词卡:枝头、田野)咱们一起读。小朋友们伸手摸摸自己的“头”,头在我们身体的最上面。“枝头”在哪儿呢?谁来指一指图?
  (4) 落在枝头的小雪花是什么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点红:好像梨花开放了。)读读这个词语——“开放”。(出示梨花开放图片)看,雪白的梨花开放了,多美呀!谁来读?
  (5) 那飘落到田野的小雪花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点红:好像给麦苗盖上了棉被)(出示词卡:麦苗)麦苗生长在田野,“苗”字上面是草字头,像刚刚长出的苗,下面是“田野”的“田”字。小雪花飘落到田野里,就像给麦苗盖上了棉被呢。小朋友在冬天盖着棉被睡觉,是什么感觉?是呀,多么温暖啊!小麦苗盖着雪被也很温暖呢。
  (6) 齐读第1自然段。
  2. 教学第2自然段。
  (1) 小雪花继续飘呀飘呀,谁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2) 引读:“枝头的梨花越开越多,麦苗的棉被越盖越厚。”小雪花一直在持续地飘呀飘呀,枝
  再来瞧,“再”这个字表示又一次,“瞧”的左边是“目字旁”,表示看。当我们第二次再来瞧的时候,月亮又是什么样了?谁来读读?(4) (出示句子:它依旧是那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月亮又和先前一样“滚圆,滚圆”“晶亮,晶亮”了。读的时候,可以和开始一样,慢一些,字字读饱满。
  四、 整体回顾,学习写字
  1. 晴朗的夜晚,滚圆、晶亮的月亮倒映在河里,小鱼游过来,弄碎了月亮的倒影,可是不一会儿,月亮的倒影又变得滚圆、晶亮了,多么有趣啊!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 课文里的生字还认识吗?开火车认读。
  3. 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两、再)这两个字中都有框,瞧一瞧,这两个框有什么不一样?“两”的框扁一点,“再”的框长一点。(2) 老师边范写边提示笔顺,提示书写要点:两:两竖往里收一收,两个“人”字左小右稍大。再:横画之间空白相等,长横两边要出头。(3) 学生练写5分钟。点评、反馈学生的字。再练写4~5分钟。
  五、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天上滚圆、晶亮的月亮和它在河里的倒影,看到了被一群小鱼弄碎的月亮的倒影,最后又变得滚圆、晶亮,还学会了读书、识字和写字。大家回去可以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其他文献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若是一味地从结构分解、笔画组成的角度来识字、写字,原本意蕴深远、趣味盎然的汉字就变成了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认识汉字就是一次枯燥无味的痛苦历程。何不回归汉字的本真,发掘汉字内在的神韵,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学习语文呢?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的一篇阅读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向我们描述了宝岛台湾蝴蝶谷的迷人风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发现修订后的“实施建议”中对话的主体由“三者”变为了“四者”,这多出的一员就是“教科书编者”。实践证明,“教科书编者”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或缺。优秀文章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但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却数量有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一册书也就二十来篇吧,哪篇文章被选人教材,有怎样的教学价值,适合哪个年级
期刊
一、 “神话”导入,认识英雄  师:上课前来考考大家,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现三幅神话故事的图片)  生:《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师:这三个故事都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教师板书)  师:这些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位英雄一样的神。“盘古开天辟地”中是谁?  生:《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  生:《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生:《夸父追日》中的夸父。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
期刊
识字教学中  理三个方面。小学识字教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又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应该在不违背汉字构成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讲解。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位王先生,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就不能在阅读以及写作中,更好地应用汉字。正确
期刊
2004年4月19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应邀再赴乌海市培训。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次邀请我们调研、培训的乌达区仅有13万人口。这里的市民土生土长的不多,大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因此,这次活动安排创下了我们调研、培训的五个之最: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针对性最强,研讨最深入,课改的热情最高。  所谓“时间最长”,是说这次培训安排了满满4天。20日上午
期刊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改编于“非典”时期的一篇新闻报道。由于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非典”时期,他们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加之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平凡人的事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文本质朴无华的语言来体会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并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先后三次的试教与反思中,我逐渐明晰了本课的教学轨迹,向着简约而丰满的教学境界前行。  一教
期刊
姥对乡亲们的爱、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姥姥的爱,则是文章的暗线。  学生在我的点拨下,不难发现“剪纸”传情,就是文本内在的“穿珠”之“线”,而文中小屯窗上贴着的剪纸、乡亲们的夸奖、姥姥的剪纸情景、结尾的抒情,就是这两根线上的“珍珠”。主“线”贯穿始终,“珠”才有序不散。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阅读时更容易抓住主线,理清文脉,逐渐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阅读思路因此更清晰。  二、 立足关注——文
期刊
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二要常态地记录。每天写一点文字,只要是真诚的就是有价值的。它不仅是一份思考的记录,一次行走的痕迹,更是快乐的蓄积,幸福的储备。三是常态地沟通。在生活中沟通,在网络上沟通,与有肝胆人共事,与有情怀者共生。他们会激发你,点醒你,影响你。一个常态阅读、写作与沟通的教育人不会寂寞,不会倦怠,不会抱怨,因为他始终在反思、重构、丰富和体验。生存状态的优化与物
期刊
三年级是同学们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我努力静下心来,绕开一些信息时代的浮躁,和他们一起用好语文书。  一  家长们来听孩子们上《海底世界》一课,我决定只用一本语文书和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课。平时语文学习,相关的图片、视频都是预习或复习时使用,我想借助这次课堂聚会,启发家长和孩子更多地阅读文字的乐趣。我有点冒险。但是我很愿意呈现真实的课堂。  一上课,我就提出问题:“去过海边的同学,请举手!
期刊
中间还是碧绿的,似乎正在抵抗着冬天的到来,保护着那最后一丝春意。  在阅读了这三个片段的基础上,笔者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它的叶子是从四周慢慢往里黄的呢!”“茶花是个小个子。它的生命力极强,这朵谢了那朵开,粉色的花朵在绿叶中显得格外美丽。”“还有那竹林,远远地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但走近一看,竟然许多叶子都是黄色的,令人吃惊。”有的同学甚至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变化:“在这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