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心底印绿色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春天来得早。德国的春天柔和,没有北京的风沙,到处风和日丽,令人春心萌动,欲有所吃。
  有位在柏林工大进修的罗女士来访。罗女士是南方人,在与我太太闲聊时,忽然说起:“你家楼外的草地上,有好多荠菜耶。”
  两人当下跑了出去,挖了一大抱草回来。
  我看那草,是一种塌地的植物,绿色的叶子,羽状的叶片,带了分叉,有点儿像是荠菜。但心里不敢确定,就说:“荠菜不是长在中国的吗,洋人这儿会有野生的?”
  罗女士态度很坚决,说:“我觉得它就是荠菜。我们小时候去野地常挖的。”
  我说:“那这儿怎么没人采、没人吃呢?好像根本没人认得这东西似的。”
  罗女士撇撇嘴,说:“洋人根本就不懂吃。”
  几个人争议很久,终是口馋,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学神农不要命,尝了再说。
  大家认真动起手来,把那菜掐根洗净剁碎拌馅儿,和面压皮儿包馄饨。罗女士是个烹调老手,说,荠菜吃油才香。我拿了油瓶,倒了半瓶油到菜馅里,用筷子去搅,那油竟一下子消失得了无踪影。心中不由得大喜,素菜能这等吃油,其味必佳!
  馄饨煮好盛到大碗里,大家都伸了头去看。清汤里面,馄饨一个个大馅宽边儿。包着馅儿的皮皱缩成一朵,透出玉绿色,甚是可爱。夹起一个馄饨来,咬下去满口的鲜香,真好吃。果然是上品荠菜!
  太太后来走路只看地面。最后有了心得,说是发现以柏林工大学生宿舍C楼前一片草地上的荠菜最为肥大。她找了空闲时间,拿了小篮去挖。回来后又精心将荠菜洗净,装食品袋,放冰箱,打电话通知各处朋友。如此兴奋忙碌,并不觉劳苦。
  有一天,我请大学里的一对德国夫妇来吃这荠菜馄饨。他们齐声大赞菜馅的清香鲜美,说是从未吃过,每人吃了两大碗,兀自不肯罢手,都问馅是什么菜做的。
  我答:“一种可吃的蔬菜。”
  又问在哪儿买的,中国商店吗?
  我笑答:“路边挖来的。”
  他们都大惊失色,把我吓了一跳。我忽然意识到问题严重。洋人只懂得吃的东西要从店里买,敢对路旁脚边的东西下手,还把它们煮到锅里,做菜下饭,拿来宴宾待客,这行为是有毛病的。
  他们跑进厨房,拿了荠菜仔细端详,还央求我们一起去了趟实地现场。隔几天,这对吃了荠菜的德国夫妇背了个大背包,兴冲冲地专门跑来找我。他们从背包里费劲地往外掏东西。我一看,都是些厚本大书,有德英百科、拉丁文辞典,还有营养学、植物学的典籍。
  他们兴奋地说,那天吃了好吃的植物,不知道是什么,这怎么可以,应该把它搞清楚,现在全部有关的信息已经查明。
  于是先翻开植物图册,认图画、辨照片,验明那草的正身。然后翻开植物学辞典,说那草乃什么科、什么属,搞清那草的来路。又翻开拉丁文辞典,说那草拉丁文应叫什么什么。再翻开药典学,告诉我那草含有这个素那个素。
  “有一种降压药,叫什么什么,有它的成分。”那位年轻的太太认真地强调补充。
  我笑着看德国人的傻劲儿,吃荠菜不就是吃荠菜嘛!
  为查荠菜的知识,夫妇两人在柏林国立图书馆里泡了一天,然后借出来这一大堆书,又跑到我这儿来。那些荠菜的知识,我如今只剩了一个在脑子里,好像是在什么营养书里,他们查出来,这种草“可吃”。
  后来,这对德国夫妇逢人便说,中国人是最敢吃、爱吃、会吃的人民:“您能想象吗?中国人走路时会去看地上的草,会想到挖起来煮到锅里做菜吃!”
  我却发现荠菜在德国到处都是。我同样也搞不懂德国人,把这么鲜、这么美的菜扔在地里頭,几百年的德国历史中,竟然没一个人试着去尝一尝!他们不是也有过饥荒吗?
  我想起年轻时在陕北。那儿穷山恶水,吃糠、吃菜、吃草、吃根,还是不能把肚子填饱,人人对山对水怀着一种吃的感情。中国上千年战乱饥荒不断,使我们对吃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甚至汪曾祺到美国,见了地上的草,会说:“这种草的嫩头是可以炒了吃的。”“多放油,武火急炒,少滴一点高粱酒,很好吃。美国人不知道这能吃。”有时我想,世上只有我们有这种气魄,能把大自然吃得那么彻底。
  德国人和美国人一样,都没有“吃”的眼神儿。他们只是喜欢大自然,简单直接,发自内心,没什么道理。
  很早,我就有过这种感受,记得还诌过什么句子。抽屉里找出旧本子,见记下来的是:
  他们把每一片绿色/都印到了心底;
  我们带了汁水/把每一片绿色煮到了锅里。
  这不同的文化差别,真是奇妙啊。
其他文献
李嘉诚,85岁高龄,头脑清醒、逻辑清晰,与记者畅谈数小时而精神奕奕。  曼德拉,一生历尽艰难困苦,数十年在监狱里度过,依然活到了95岁高龄。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泛些,再看看一些投资大师级的人物:  健在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89岁,巴菲特83岁,约翰·内夫82岁。  已故的投资大师:邓普顿105岁,费雪97岁,是川银藏95岁……  有点意思吧?让我们来试着总结总结,为什么他们都长寿?  第一模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幼年时体弱多病,发育也很缓慢。长辈们都担心他活不久,但谁能想到他竟活到了95岁高龄呢?甚至在1986年,医生检查他的身体时,发现他的心脏跳动仍似青年。  梁漱溟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长期坚持吃素。梁漱溟在十四五岁时,突然对佛教来了兴趣,到处搜寻佛教经典,苦读苦思。20岁时,他还想皈依佛门,由于家人再三劝阻,才未出家,但他却开始遵守佛家戒条吃起素来
凉茶并不算“茶”,而是中草药植物性汤饮,除了水和白砂糖外,多由凉粉草、鸡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药配料组成,当然不能乱吃“药”。  常见的凉茶配料中,菊花、金银花、夏枯草以及甘草都属于清热药的范畴,药性偏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凉肝等功效,少量服用确实能起到消除湿毒的作用,但若服用过量,则“苦寒者必伤阴”。  对于一些体质强壮、易上火,经常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黄的人来
从健康角度考虑,我非常同意减肥,但坚决反对掉肉,特别是四十岁之后,还要多长肉。因为肌肉是身体里最大的血糖消耗工厂,肌肉储存不够的人,过了四十岁,就多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参与运动的肌肉叫骨骼肌,它占全身体重的比例最大,达40%。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后,很多都存储在骨骼肌里,这里是人们身体内最大的“葡萄糖消耗工厂”。肌肉越丰满,越强壮,它运动时消耗的血糖就越多,降低血糖的能力也就越强。不仅如此,
胡萝卜必须用油炒,已被当成金科玉律了。那么,烹调胡萝卜不放油行不行?  想知道一个说法对不对,首先要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其实是这样的: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它能够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对皮肤、视力和正常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也是中国人容易缺乏的元素。而胡萝卜素是一种只溶于脂肪、不溶于水的物质,没有脂肪帮忙,它就很难被人体吸收。  到此为止,说的都是科学道理,一点没错。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胡萝卜
许多肿瘤患者认为,吃得越好,机体营养就越好,肿瘤得到的营养也越多,所以,吃得越好,肿瘤长得越快,应该减少进食,“饿死”肿瘤。  诚然,在肿瘤学术界,确有“饥饿疗法”一说。但其真正含义是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这种治疗基于以下理论:肿瘤的形成、生长必须伴随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的侵袭转移也要通过血管进行。肿瘤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保证,也为肿瘤细胞提供散播途径。故,破坏和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就可阻断肿瘤
劳伦斯·马肯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名律师。  从49岁那年起,马肯爱上了跑步,尤其是爱上了跑马拉松。马肯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在一家法庭中和其他律师聊天,我夸口说自己打算跑一场马拉松,其他律师说:‘如果你跑完马拉松,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你举办一场庆祝派对呢?’于是我开始跑了生平第一场马拉松。”  沒想到从那以后,马肯竟一发而不可收,经常参加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2006年,他跑了79场马拉松;20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专家安德烈·莫瑞兹结合自己行医30年的经历,成功地治愈很多患癌的病人,并颠覆了原来一般人的观念,推出惊人的观点:癌症不是病.rn每个
对于没有阳虚症状的人来说,也可在夏季补补阳,吃生姜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能通用的补阳法。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金涛建议夏季做到日不离姜,吃姜方法大有讲究。  中午12点前吃姜  早上吃姜比晚上吃好。早上的时候阳气较弱,吃姜有助于提高人体的阳气,最好在12点前吃。  直接嚼姜作用差  很多人会把姜直接切片咀嚼,这样吃很方便,但姜本身的作用却发挥不出来,建议喝姜枣茶。姜和大枣一起煮5~10分钟,每天早上喝一
我退休后,为了打发大把大把的时光,开始迷上了放风筝。  放风筝,像听戏一样有瘾!我上午放,下午也要放,每天都有四五個小时与风筝待在一起。  遇到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等恶劣天气,出不了门,我索性拿着风筝,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让风筝在自己的头顶上方飞翔,美其名曰:遛风筝。  令我没想到的是,几年的风筝放下来,我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看医生、去药店的次数大大减少。从此,我对风筝的痴迷程度不亚于潍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