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这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清远市乡村教师调研为基础,就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清远市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中特别强调:“应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可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策略。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近年来,清远市积极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部署实施“强师工程”和成功创建“教育强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需要,配置不断均衡、素质不断提升。然而,清远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越来越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短缺、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不匹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都成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瓶颈。克服农村教师资源短缺困境、促进教师资源均衡优质配置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情况简介
  此次针对清远市农村教师的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开展基础数据采集;二是实地调查。首先,调研组一行到清远市教育局座谈交流,了解近五年我市教师资源配置情况和出台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向8个县、市(区)教育局发出统计表格征集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其次,调研组随机抽取清远市农村学校和教学点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2所中心校(南岗中心学校,九陂中心学校)和4个教学点(牛栏洞教学点,油岭老排教学点,高相教学点,双塘教学点)。调研组采取与县教育局干部座谈交流、与中心学校、教学点教师访谈交流以及随堂听课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学情况,结果发现我市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包班教学等问题突出。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三、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差不多是现今国内农村普遍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
  清远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专任教师8218人,平均年龄为47~48岁。特别是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年龄老化达到五成以上,问题更为突出。以连州市九陂中心学校为例,该中心校涵盖1个完全小学以及6个教学点,共有约800多名学生,134名教师,平均年龄在46~47岁之间,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3位,已近10年未招新老师。该校曾尝试向社会公开招聘持证教师进行小五门学科教学,但多因工资较低而难以持续。连南县牛栏洞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本次考察的4个乡村教学点中,教师的平均年齡为52岁。再以阳山县为例,乡镇一级所属教学点的农村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19.7%,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51.3%。可以推算,如果缺乏有效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有计划地补充新教师,约8~10年后我市农村学校将找不到教师身影,农村地区将出现断层式缺教现象。
  2.农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小五门课程开设不足
  一方面,由于近年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2005年以来农村学生总数减少了约60%,因而导致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专任教师总体上超编。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要保留小班额教学,甚至要实行复式班教学,因而教师总量仍然是不足、师资配置不齐,出现了教师包班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缺编较严重,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紧缺,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见表1、图1。
  我们调查发现所有教学点的教师兼任 2 门以上课程,跨学科、跨年级教学普遍存在。其中,连南县牛栏洞教学点有一个混龄班, 1~3年级三个班,共计99名学生,共有6位教师,都是全科教学,平均每周要教学20~26节课。我们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周课时基本都超过 20节,其中教学点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管理工作,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然过大,这一突出矛盾显示基于生师比单维指标的教师配置方式并不合理。当前,教师的数量配置依据的是学校规模,然而,教育教学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课程却与学校规模无关,不管规模大小,每所学校(教学点)都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清远市农村地区各学科专任教师比例见图2。
  3.农村教师专业不匹配、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
  教师自身专业与所教学科相匹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过长期的正规教育和训练,教师对所学专业才具备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才能使自己拥有“一桶水”,从而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碗水”。反之,如果专业不匹配,教师会因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导致授课时仅限于传递知识,而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现实中农村教师专业不对口问题尤为突出,兼任教师、全科教师现象十分普遍。以阳山县为例,镇、乡一级小学及教学点的教师中,只任教一门学科的教师人数为252人,任教两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师人数为1267人,占教师总数的83.4%。农村教师多为中师毕业后经学历进修培训取得专科或本科学历。教师培训和交流对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推进教育改革、课程革新、新技术、新教科书的引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教师而言,能够最大程度上弥补其初始学历低的“先天劣势”,促进其职业发展。但现实中,农村学校教师参加有效的培训和交流机会较少,由于教师不足,无人顶岗,他们一旦外出参加培训,学校就面临停课。因此农村教师知识更新难,知识老化日益严重。此外,还有不少农村教师是由民师转正而来的,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和信息化平台应用能力低,更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4.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全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率为60%~70%。其中,牛栏洞教学点留守儿童占80%以上,连州双塘教学点留守儿童占60%以上。教师访谈中,教师们表示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有些甚至成为问题少年。农村教师除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还承担了管教学生等许多无法量化计算的工作。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亚健康问题严重。
  四、关于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地区人口总量规模相对稳定。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学校服务片区覆盖的常住人口较多。[2]农村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虽然规模较小,但满足了乡镇、村一级人口的义务教育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办学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配置,二是市场配置,其中政府配置关注公平,市场配置注重效率。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和基础性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配置事关每个未成年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应以政府配置为主,以考虑公平和均衡为先。同时,基于教师资源的稀缺性,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如完善教师绩效工资等,激活教师资源活力,引导教师资源在城乡间的充分流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
  鉴于此,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需要将城乡教师资源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促进城乡师资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现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增加农村地区教师编制。这是政府对教师资源配置的最直接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满足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保证农村学校有充足的教师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而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则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编制测算不仅是确定师班比、生师比或师科比几个简单的比例,而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探究其背后蕴含的多重价值,才能研制出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化编制方案。清远市全市现有村小138所,在校学生42393人;教学点376个,在校学生21289人。1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有387个,人数最少的教学点只有3名学生。只有1名教师的教学点有7个。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2014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提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 1:19,并要求各地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等规定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如果按现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21.5,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16,如果执行上述规定,其中部分村小、教学点几乎配不上1名教师。以生师比单一标准的配置方式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上课工作量过大,规模越小,教师越少,教师的工作量越大。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并非是增加生师比或者让城乡的生师比一致,而是如何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为此,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比较严重的情况,建议我市向省政府申請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配备特殊政策,以县(区)为单位,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细致测算核定教师编制数,不以简单的生师比核定编制。同时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量大等情况,适当增加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编制。采取“退一进一”的办法,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紧缺教师,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为农村完小和教学点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
  2.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向社会购买稀缺教育教学服务是资源配置的有益补充。县级教育部门可统一向社会购买包括小五门学科教师、医疗保健、心理健康以及民族文化与艺术等特色选修课程教师。同时,应提高农村地区招聘教师的待遇。这也是解决当前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是价格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效率最大化。中小学教师作为一种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更为稀缺。因此,统筹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不得不考虑效率。近几年,我市农村在编教师的待遇逐步提升,这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引导部分城镇教师“倒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雇员的统一薪酬标准招聘农村地区教师,显然不符合劳动力价格规律。本次调研的连南和连州两地的教育部门均反映按照政府雇员薪酬标准难以招聘教师。因此,针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和工作负荷大,应适当提高招聘教师的薪酬待遇。
  3.面向农村地区,定向、定学科、定岗位培养师范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计划。我市各县、市(区)可以本地高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针对本地比较紧缺的幼师、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和信息技术等课程,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设面向我市农村地区定向服务的师范班。根据我市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特定要求定向培养一批了解农村实际并且具有农村情怀的优秀教师。另外,我市可向省政府提议实行全省统一配置,每年招收一批师范毕业生,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地级市,由各市统一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连续实施3年,以迅速补充农村教师的新鲜“血液”。
  4.从省级层面建设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实施远程同步教学,全省各地共享各学科的优质电子教学资源。本次调研发现,“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平台已覆盖到全市各乡镇的学校和教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学点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和师资缺乏等不足,为农村地区学生开齐开足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进一步利用好“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维护和管理,统筹各教学点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的补充和更新。同时,为了保证教学平台电子教学资源的质量,建议省政府统一开发和建设远程教学资源库,使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到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   5.探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机制,确保城乡教师质量的均衡。教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只有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农村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和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农村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必然要从培训机制、内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应将教师培训机会向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倾斜,应构建相应的县域教师培训机制。在具体安排上,应保证农村教学点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参加2次县级以上级别的培训。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全额免除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学习费用、交通和住宿费用。教学点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期间,中心学校安排临时教师到教学点任教,保证教学点的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使教师能够安心接受培训。第二,培训内容应加强针对性,针对农村学校以复式教学为主和教师年龄较大等特殊情况,设置不同的培训重点。对年轻新进教师的培训以提升其复式教学能力为主;对年龄大的教师,重点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培养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化。按照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同时,应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破解农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群分工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13CYJ0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17年度蓝皮书项目:广东加工贸易四十年回顾及未来展望(项目编号:2017L-04)。]
  注:
  [1]需要教师数:师生比按城镇学校标准计算;规模较小、班额不足的学校按班师比计算;教学点每班不少于1个教师,每个教学点不少于2个教师 。
  [2]调研组考察的连南南岗中心学校负责的片区有常住居民2万余人;连州双塘教学点服务范围覆盖周围常住居民2000余人。
  参考文献:
  [1]彭桂玲.浅谈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合理配置[J].人才资源开发,2017(15):23-24.
  [2]毛其淋,许家云.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7,16(02):485-524.
  [3]毛其淋,许家云.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本土企业成本加成——基于水平溢出与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09):12-32 187.
  [4]侯丽娜.农村地区初中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36-39.
  [5]邱立成,刘灿雷.外资企业、任务变迁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价值链上下游关系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6,(03):12-24 35 134.
  [6]付卫东.发展中国家农村偏僻地区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02):76-80.
  [7]赵丹,闫晓静.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的现实困境与均衡配置策略——基于河南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3):61-66.
  [8]聂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出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4):154-155 160.
  [9]金东海,任强,郭秀兰.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02):1-6.
  [10]徐玉斌,李迤航.构建教师共同体 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8,(02):6-7.
  [11]李均.我国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现象考察——兼论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148-153.
  [12]鲁保华.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58-61.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形势下,农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和重要载体,关于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的社会热点之一。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第十八章第一节中提到,要努力培养并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相关创业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样化。  大学生作为农村电商创新创业的主力大军,总是面临着各种困境。创业初期由于资金
摘要:顶岗生产实习是职业学校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关于如何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是贯穿了整个实习过程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讨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管理;修身;沟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31-02  一、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技能,让学生与社会岗位更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 2005 年1月13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随着社团的蓬勃发展,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然而,社团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作用发挥并不充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教会议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更加看重产品的质量,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下,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用市场的标准
当今社会,互联网蓬勃发展,职业学校也与时俱进地设置了许多新专业以及新课程。本文研究的《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课程也是近几年的新课程。该课程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影视方向的高一年级学生,意图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利用功能丰富的信息化平台,达到比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现状分析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是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的专业,目前高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岗位职业技能课、实践性教学环节、选修课等模块。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在校培养和实习期在岗培养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学生,但由于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实验实训条件受限等原因,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专业能力的培养缺
一、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突破中职计算机课程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所以,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微课模式的优点非常多,它可以
一、前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在社会交往中寻求爱与归属的需要。中技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进入青春期的中技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一心想脱离父母的控制,与此同时,在情感上,青少年逐渐由依赖父母转向依赖同伴,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否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中技生在校学习、生活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于6月19日成立,共有高校、地市教育局等近百个单位成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是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加强教育資源共享,鼓励多形式、多层次构建教师教育联盟以来,我省成立的第二个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成立,将开启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战略性合作新模式,有力地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6月19日,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成立大会在
职业素养鼻祖圣佛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提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areer quotient,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中国知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