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去哪了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能告诉我,老子去哪了?
  我走遍大街小巷,受够了冷眼相向。有好心人,戴着橡胶手套投食过来,我闭上眼,狼吞虎咽。那人说:看啊,长毛狗哭了!那狗流眼泪了!
  是的,我就是长毛狗本狗,我血统尊贵,也曾雍容华贵,不信你听听我的名字——公举。我的第一个主人跟男朋友闹翻后就出国了,草率地把我送了人。两年了,这人每天都会给她送来一束玫瑰。上午八点左右,只要一闻到玫瑰花的气息,我就知道是他来了。
  可那天她说:今天是最后一束,以后你就不用送了。
  晓得。
  这两年辛苦你了。
  应该滴。这个同城速递小哥话不多,乡音很浓。
  她说:我要出国深造,公举送你了。它吃这个进口牌子的狗粮,+苹果,+鸡肉,+钙片……,两个礼拜洗一次澡。
  美女,你最好还是送给那个给你买花的人撒,我自己都还吃不饱呢。
  他靠不住,给你我放心。唉,这袋狗粮吃完了,以后吃什么我就不管了……
  坐上小四轮车,跟着晃晃荡荡跑了一天,天黑了才回到住所——一间地下室。新主人拿出一袋热腾腾的包子,递给我一个,秒没。又给,又秒没。干脆他把袋子蹾在我面前:你先吃,记得给老子留几个撒!
  他叫“老子”?他电话里聊天总是“老子”长“老子”短的,跟我一起,高兴的时候,难过的时候,也都自称“老子”。晚上睡觉,我俩床头一个床尾一个,累了一天,玩会儿手机他就睡了。
  我们的伙食以热干面、牛肉粉、包子等各种路边摊食为主,偶尔他也带些吃剩的肉或骨头回来。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更没再进过狗狗美容院的大门,但我开心的是能跟老子满城里跑。
  有一次,两个女人来取东西,瞟见我在车里,警觉地问:这狗是你的吗?老子默不作声。女人们悻悻地走开了:矮油,这个狗我知道,毛长得能编小辫,热的时候炒到三万块呢!
  三万块又咋啦?三万块老子就不能养了撒?老子关上车门,加了一脚油,向下一站驶去。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反锁了门。
  老子发全勤奖了。那天,我老远就闻着了鸭脖的香味,这可是沦为平民狗以后我的最爱。坐下来,边吃边听老子唠叨,他喝一点儿酒话就会多很多。有时候会跟妈妈视频,聊几句就又和妹妹说,妹妹眨着大眼睛看我:好可爱啊,哥,我想抱抱它!
  今天老子没给家打电话,他一直念叨:公举,我买了明天后半夜的车票,回老家过年撒。现在工资翻倍,我明儿个再上一天班,下了班就去赶火车。小窗户给你开着,不要在外头疯,拉尿完了赶紧回撒。
  公举,不要不高兴嘛!看我耷拉着耳朵,他抬高了音调,看,老子给你买啥子了?你吃的那个外国狗粮,花了老子好几百。过年了,你也要打下牙祭嘛,记住别一次吃太多,这可是十多天的饭。
  这是何必呢?我想,你又不是土豪,要买那么贵的?几块钱一斤的就行撒。
  第二天晚上,我早早睡了。梦里听见老子开门回来,高兴得我都要哭了。他照我背上拍了两下:老子回来了,还睡!我一下子就醒了。
  封城了,火车没得坐了,回不去了。老子说:明天接着上班,三倍工资呢。
  他跟妈妈视频,把情况讲了,还问了妹妹的病。然后挂了电话,偷偷抹眼泪。公举,老子不是想家,他说,我妹是白血病,我挣的钱都给她看病了,可还是没有啥子希望,你不晓得妹娃她好乖巧哦……
  那是我第一次见老子号啕大哭。
  大年三十晚上,老子回来得很晚。公司的人大多回了老家,活儿多。外面特别寂静,我们都睡不着觉。老子不停地翻看手机,摇头叹气。他看到一条求助信息,是一个护士刚下班,回不去家了。观望了十分钟,没人应答,他鼓足勇气拨通了电话:妹娃,你在哪个门?我去接你!
  医院门口,远远看见一个女孩,老子直接开了过去。他指着我说,它叫公举,你要是怕,就叫它下来跟着跑。
  不怕,我不怕狗。女孩盘腿坐下来,谢谢,谢谢你。公交停了,出租也停了,没人愿意拉我们医院的人。可要是走回去得走四个小时,我都三天没合眼了,走不动了……
  看你说的,你们治病救人的都是英雄!你啥子时间上班,给我打电话好了。就是我这个车子是个拉货的,连个正经的座儿都没有……
  初一早上醒来,老子已经上班去了。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有天半夜我听见他不时在咳嗽。第二天早起,老子还是走了,后来就再没回家。听外面的狗说,十五都过了。我在家待不住了,饭也吃不下,我得找他去。
  空荡荡的街上,没有几个人,还都蒙上脸,怪怪的。我的长毛扫帚一样扫着大街,望见路口有几个同类在,便凑了过去。
  这是几只新晋流浪狗,他们的主人也是咳嗽着咳嗽着就不见了。有的说了声,怕是得了那个肺炎,要去医院,有的连招呼都没打。这更加加重了我的担忧。金毛贝贝说:要是你家老子不回来了,你就跟我们搭帮吧!我说不出话,一扭身朝着那晚接人的医院跑去了。
  老子没在这里,他要在的话,离一里地我也能闻见。我停留了一会儿,把医院的特殊味道记在了心里。我自信能找到他,是因为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我都熟悉,每一条巷子都有我俩的脚印。
  我一边跑,一边搜寻着老子的气味。不知几次日出日落,市区的医院找遍了,我开始向郊外行进。阳光洒在身上,反射出闪闪金光,我的长毛随风摇曳,像火烧云一样灿烈。下雪了,我变成了白狗,郊外风大,一阵风吹过来,我打了个哆嗦,就在这时,我突然捕捉到老子的气息!
  向着气息飘过来的方向,我飛一样奔跑起来。跑啊跑啊,老子终于被我锁定了位置——在这个院子里——
  一条老黄狗卧在背风处打瞌睡。我坐下来,喘着粗气,努力平息着激动的心跳,问黄狗,这里是什么医院?
  黄狗抬了抬眼,这儿不是医院,这里是殡仪馆!我四肢发软,前腿一跪栽倒在地。这一栽不要紧,再怎么使劲儿都不能站起来了……
  公举,站起来!混沌中,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你的能耐呢公举?百十里地都跑来了,不管躺着的还是站着的你不敢和老子见一面撒?
  我踉跄着站起来,四条腿努力支撑着身体,打着晃儿走了起来。在车辆的掩护下,顺利溜进了院。老子的气味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我猛一抬头,就瞅见了他的后影——裹得严实不说,后背上还写着三个字。我刚要大叫,后面就有人照着三个字喊:李建英——那位志愿者,李建英,来帮下忙!
  晓得!他转过身从我面前经过,都没有注意到脚下眼泪汪汪的我。我真的要气疯了:好啊,原来你叫李建英,你要骗老子到啥子时候!
其他文献
一轮圆月挂在山寨的那所学校上空,月色清亮柔和。  她坐在窗前,闭着双眼,一任月色的洗礼……  她对山寨的月情有独钟。  开始学画那天,老师问她:“你最喜欢什么呢?”  “月亮。”她回答,然后迅速地补充道,“我家乡山寨的月亮。”  每每采风,她都要画上一轮或淡或浓的月亮,月下有一群山寨的瑶族小朋友。  她的毕业作品主题也是月,老师和同学们不解:“你不画月亮不行吗?”她微笑着说:“不行!”  只有一位
期刊
一  牙帐外是一片厮杀声。  太和恍若未闻,身着鹅黄襦裙梳着簪花高髻的她对着镜子在额头正中贴上花钿。夫婿彰信可汗已死,她可殉国,不可辱。奔向黄泉的路上,自然要身着汉家衣裙。  侍女白着脸冲进来尖叫:公主,黠戛斯人要闯进来了!  太和缓缓站了起来,不动声色地按了按腰间的匕首。  铠甲凛然的将军一步步走了进来,敛容恭敬道:公主受惊了,黠戛斯人是汉将李陵后代,我们愿护送公主回长安。太和眼睛忽地闪过亮光:
期刊
世上总有一些离奇的事,从小就扎根在记忆里,像一个影子,时隐时现地伴随你的一生。  这几天,我一直被头痛折磨。最初疼得一动不敢动,每动一动,脑中无数的细胞,就像被巨大的力量挤压或撕扯,随时要炸开。我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缠绵于病榻,等待着疼痛的减轻。  又至深夜,肿胀又尖锐的痛感让无尽的黑暗嘈杂跳动。突然,我感到脑门有一股热量灌入,它将我引领至一个幽深的山洞。我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只见洞壁长满青苔,倒
期刊
“还眼债”是俚语,有出丑、差劲、小气、软弱、没本事等多种损人的涵义。俚语出自祝村,由来已久,起先却别无他意。  祝村地处古饶州乐县东境,二十几户人家,势单力薄。乐县百姓自古强悍,以械斗闻名,标草夺地。祝村周边都是大姓村庄,生存环境堪忧。祝文彪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必怕事。”  论年龄论辈份,祝文彪在村里不是最大的,但他最具权威。祝文彪通农事,他种的甘蔗比别人家的粗,种的花生密密麻麻挂满根须。更主
期刊
老父亲去世了。  我娘家农村一直有哭丧的习俗。儿时的我也曾一次次看别人哭丧,只是那时小没想过以后自己也要哭丧的。哭丧的主角是出嫁的女儿,其他的女性哭丧,就是儿媳妇,也大多是走走过场,哭过几声就会止住的。  哭丧哭什么?就是哭诉死者生前的种种悲苦,哭要带词,词要有腔,越悲切,就越能吸引人前来观看。我有三兄妹,我是老幺,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我出生时父亲快四十岁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父亲悲苦的印
期刊
家门前的石桥塌了。  桥是新建的,却没有经受住这场大洪水的考验,塌了。  桥塌的时候,那一声巨响,把她吓了一跳。  怎么了?她惊异地问。  桥塌了。爸爸平静地回答。  桥怎么会塌呢?她若有所思。  桥基不牢。爸爸语气和缓,漫不经心。  她低下头,咬着嘴唇,就没再出声。她想哭,但终究没有哭出来。  许久,她起身,连伞也没有打,飞奔到桥边。  她愣愣地看着洪水冲刷岸上的残石,喃喃自语,桥基不牢,桥塌了
期刊
退休后,我喜欢逛一些山川河流。尤其喜歡观察、搜集一些奇石。几年间,捡拾回家的奇石不计其数。  那天,我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逆流而上。突然,一声沉闷压抑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像极了电视上听到过的狮子的声音。我吓了一跳!环顾四周,无任何动物。声音持续不断地传来,越来越狂躁不安。我知道这片山川从未发现过狮子,好奇心促使我循声仔细寻找。在一处高耸的土坡,我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地下。铲掉上面的浮土,是一块巨大的石
期刊
明朝末年,池州出了一个丹青圣手,姓高名天云,字雅亮。祖上是池州望族,高天云五岁随池州名士吴宇琪学画,十岁拜在吴中巨匠唐仲鲲门下。十年磨砺,终得真传,在吴氏淡墨山水技法基础上,加入了唐门画法中的没骨和着色技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时人送雅号“云魔”,概指其画千变万化、气象万千。  高天云有一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所求字画,均需按先来后到交付,不为任何人破例。  他曾用百日之功,
期刊
第四天了,夕阳为冷锅冷灶灼上暖黄,沙发上的毛巾被,还是出门前桀骜不驯的样子。  妻是什么时候察觉的呢?  人已饿极,在最后一点思考力从指缝间泄走前,还是把剩下的挂面煮了吧。  等到一碗白水面条艰难出世,电视里的新闻主播已经收拾起了稿件,随后的天气预报显示,城市上空乌云密布。“哧溜——咻”地大吸大嚼间,那晚失言的悔意悄然冒头。小公园里广场舞的声浪强劲,歌舞不辍,蝉响亦不辍。  碗筷搁在水池里,人却习
期刊
这是个很多年以前的故事了。  他生活困難,孩子一堆,就靠他一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日子过得饥一顿饱一顿。  父亲心疼他,家里吃点好的,都叫他过去。  一日,父亲蒸了白馍,正好他去赶上,拿出两个给他吃,还给他倒了一大碗热水,笑呵呵看着他吃。父亲忽觉内急,去外面解手,回来见桌上两个白馍已没,那碗热水还袅着缕缕热气,他离开的背影口袋鼓鼓的……  父亲喃喃自语:我心疼我儿,他心疼他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