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18世纪,产生了一种风靡整个法国上层社会的艺术样式——罗可可艺术。它代表着法国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集享乐、奢华于一体,其最大特点就是散发着浓郁的女性化审美趣味。通过研究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在建筑、家具、绘画等方面的罗可可艺术所表现出的女性化特征。
关键词:罗可可艺术;女性化;贵族;奢华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29-1
18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飞快,同时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对其工商业和文化均实行奖励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文学和艺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在此之前,巴洛克艺术在法国的艺术样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有人恰当地把巴洛克艺术比喻为具有男性化特征的艺术,把之后的罗可可艺术称之为具有十足女性化特征的艺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非常形象的。
“罗可可”的原意为“贝壳工艺”,指用贝壳、石子等做成假山,或以各种纹样为主组成的装饰形象,后来引申为一种华丽、纤巧的艺术风格。罗可可艺术的装饰题材多采用贝壳、山石、花草,同时吸收了中国清代瓷器、漆器、丝绸等工艺所特有的精致纹样以及中世纪和古罗马的装饰风格。其典型特征是大量采用C形、S形这种富于女性化特征的曲线进行夸张地伸展、缠绵、卷曲,以达到华丽、柔媚与繁缛的效果。
在18世纪的法国,罗可可艺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审美趣味随处可见。大到建筑领域,小到日用器具,都可以看见罗可可风格的缩影。尤其是在宫廷和上流贵族阶层,罗可可艺术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成为精神上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罗可可艺术进行介绍。
一、罗可可绘画
罗可可时期的绘画轻松优雅,冲出了宗教神学的禁锢,摆脱了左右对称、呆板严谨的布局,不再追求庄重盛大的场景。其最大特点是细腻纤柔,追求对肉感与性感的形象描写。其绘画题材多以享乐的世俗生活和青年男女风流的爱情韵事为主。罗可可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就是瓦托和布歇。瓦托绘画的特点是笔触细腻轻柔,色彩淡雅丰富,人物雍容华贵,画面犹如梦境一般,多描绘青年男女们在仙境中谈情说爱、尽情享乐,画面充满了缠绵之情。我们在瓦托描绘的甜美梦境中,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郁,仿佛是对这种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社会的一种批判。瓦托的代表作有《发舟西苔岛》、《热尔森画店》、《意大利喜剧演员》等。布歇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宫廷画家,他深受蓬巴杜夫人的赏识。他的作品色彩艳丽,人物娇媚,极尽柔媚,具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深受巴黎上流社会的喜爱。
二、罗可可服饰
罗可可时代的服饰特色以女性服饰最具代表性,男子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男子的服饰没有领子,颈前有蝴蝶结,去掉了前襟,类似现在的燕尾服。女装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女性的体形美,流行束身的紧身胸衣,胸衣领口开得很低,并装饰以褶裥、荷叶边和蕾丝边,以衬托女性丰满的胸部。同时,裙内以鲸骨做成大的裙撑,犹如盛开的花朵,裙撑外叠加多层衬裙来突出臀部的丰满和腰肢的纤细。罗可可女装的华丽与精巧体现在没一个细节,蝴蝶结、玫瑰花在局部经常出现,再配上独特的假发和帽子,把女人的华贵与娇柔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罗可可家具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罗可可家具的装饰性远远大于其实用性。女性化的柔美、纤巧和贵族们追求的华丽、繁琐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富有节奏感的曲线、高低起伏的“C”形和“S”形的旋涡纹,在罗可可家具上随处可见。设计师从妩媚的女人的身体得到启发,设计出了典型的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画框、沙发的靠背、扶手常以细致典雅的雕花作为装饰,在制作工艺上多采用镀金、描金、雕刻、线条着色、镶嵌花线等手法,讲究精致繁琐的装饰。家具的整体外形夸张地追求浮华绚丽,这在贵族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四、罗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
与巴洛克式气魄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相比,罗可可建筑变得更为优雅别致,而且较为流行别墅和私邸。建筑与室内装饰处处体现了女性化风格,追求安逸与舒适。如室内的柱子与楼梯变得更加修长而小巧;房间的角落多出现柔和的弧形;张挂的绸缎幔帐和玻璃吊灯使房间充满了浪漫的气氛。自然主义在罗可可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凸出的体现,装饰题材多以花草、石子、贝壳等为主,在墙纸、天花板、壁炉、镜框、栏杆等装饰构件上随处可见。在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娇嫩明快和富有光泽的色彩,如粉红色、嫩绿色、白色、淡黄色、金色等。置身于罗可可式的室内之中,闪烁的迷人光泽令人陶醉,但装饰上过于繁缛花巧,并且显示出了过浓的脂粉气息。
五、结语
罗可可艺术风靡一时,它高度地追求高雅华丽,这种过于浮华的艺术是不能在整个社会中得到普及和传承的,只能为上层社会即资产阶级服务。所以,随着蓬巴杜夫人的亡故,罗可可艺术失去了其强大的后盾,被新古典主义取而代之。设计是恰到好处的,不能超出“度”的范围。罗可可艺术中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夸张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只是超出了“度”的范围,过于繁缛,得到了画蛇添足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对其进行恰当处理、合理利用,一定会收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昌. 感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李彬彬. 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潘强.广告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宝成,男,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张金玲,女,河北联合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罗可可艺术;女性化;贵族;奢华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29-1
18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飞快,同时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对其工商业和文化均实行奖励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文学和艺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在此之前,巴洛克艺术在法国的艺术样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有人恰当地把巴洛克艺术比喻为具有男性化特征的艺术,把之后的罗可可艺术称之为具有十足女性化特征的艺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非常形象的。
“罗可可”的原意为“贝壳工艺”,指用贝壳、石子等做成假山,或以各种纹样为主组成的装饰形象,后来引申为一种华丽、纤巧的艺术风格。罗可可艺术的装饰题材多采用贝壳、山石、花草,同时吸收了中国清代瓷器、漆器、丝绸等工艺所特有的精致纹样以及中世纪和古罗马的装饰风格。其典型特征是大量采用C形、S形这种富于女性化特征的曲线进行夸张地伸展、缠绵、卷曲,以达到华丽、柔媚与繁缛的效果。
在18世纪的法国,罗可可艺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审美趣味随处可见。大到建筑领域,小到日用器具,都可以看见罗可可风格的缩影。尤其是在宫廷和上流贵族阶层,罗可可艺术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成为精神上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罗可可艺术进行介绍。
一、罗可可绘画
罗可可时期的绘画轻松优雅,冲出了宗教神学的禁锢,摆脱了左右对称、呆板严谨的布局,不再追求庄重盛大的场景。其最大特点是细腻纤柔,追求对肉感与性感的形象描写。其绘画题材多以享乐的世俗生活和青年男女风流的爱情韵事为主。罗可可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位画家就是瓦托和布歇。瓦托绘画的特点是笔触细腻轻柔,色彩淡雅丰富,人物雍容华贵,画面犹如梦境一般,多描绘青年男女们在仙境中谈情说爱、尽情享乐,画面充满了缠绵之情。我们在瓦托描绘的甜美梦境中,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郁,仿佛是对这种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社会的一种批判。瓦托的代表作有《发舟西苔岛》、《热尔森画店》、《意大利喜剧演员》等。布歇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宫廷画家,他深受蓬巴杜夫人的赏识。他的作品色彩艳丽,人物娇媚,极尽柔媚,具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深受巴黎上流社会的喜爱。
二、罗可可服饰
罗可可时代的服饰特色以女性服饰最具代表性,男子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男子的服饰没有领子,颈前有蝴蝶结,去掉了前襟,类似现在的燕尾服。女装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女性的体形美,流行束身的紧身胸衣,胸衣领口开得很低,并装饰以褶裥、荷叶边和蕾丝边,以衬托女性丰满的胸部。同时,裙内以鲸骨做成大的裙撑,犹如盛开的花朵,裙撑外叠加多层衬裙来突出臀部的丰满和腰肢的纤细。罗可可女装的华丽与精巧体现在没一个细节,蝴蝶结、玫瑰花在局部经常出现,再配上独特的假发和帽子,把女人的华贵与娇柔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罗可可家具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罗可可家具的装饰性远远大于其实用性。女性化的柔美、纤巧和贵族们追求的华丽、繁琐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富有节奏感的曲线、高低起伏的“C”形和“S”形的旋涡纹,在罗可可家具上随处可见。设计师从妩媚的女人的身体得到启发,设计出了典型的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画框、沙发的靠背、扶手常以细致典雅的雕花作为装饰,在制作工艺上多采用镀金、描金、雕刻、线条着色、镶嵌花线等手法,讲究精致繁琐的装饰。家具的整体外形夸张地追求浮华绚丽,这在贵族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四、罗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
与巴洛克式气魄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相比,罗可可建筑变得更为优雅别致,而且较为流行别墅和私邸。建筑与室内装饰处处体现了女性化风格,追求安逸与舒适。如室内的柱子与楼梯变得更加修长而小巧;房间的角落多出现柔和的弧形;张挂的绸缎幔帐和玻璃吊灯使房间充满了浪漫的气氛。自然主义在罗可可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凸出的体现,装饰题材多以花草、石子、贝壳等为主,在墙纸、天花板、壁炉、镜框、栏杆等装饰构件上随处可见。在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娇嫩明快和富有光泽的色彩,如粉红色、嫩绿色、白色、淡黄色、金色等。置身于罗可可式的室内之中,闪烁的迷人光泽令人陶醉,但装饰上过于繁缛花巧,并且显示出了过浓的脂粉气息。
五、结语
罗可可艺术风靡一时,它高度地追求高雅华丽,这种过于浮华的艺术是不能在整个社会中得到普及和传承的,只能为上层社会即资产阶级服务。所以,随着蓬巴杜夫人的亡故,罗可可艺术失去了其强大的后盾,被新古典主义取而代之。设计是恰到好处的,不能超出“度”的范围。罗可可艺术中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夸张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只是超出了“度”的范围,过于繁缛,得到了画蛇添足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对其进行恰当处理、合理利用,一定会收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昌. 感悟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李彬彬. 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潘强.广告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宝成,男,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张金玲,女,河北联合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