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使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计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完成。
  1.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数学问题。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导致了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提出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2.利用生活经验,建构数学思想。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生活中已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数学思想。
  例如,教“利息”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在课上进行利息的计算,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到银行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利息方面的知识,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开放了教材的空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数学生活,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到期利息的计算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对延后支取和提前支取这两种复杂的情况,则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辩论、探索,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形成一种数学思想,在利率的计算方面能够灵活应对。
  3.应用生活现实,体现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联系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聯系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这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诚然,影响和制约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因素众多,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他们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并能用数学的观点去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能力与学习经历,在“重新组合”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力求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新发现”“重新领悟”,从而初步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 尝试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
期刊
【摘要】为了解陪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通过对陪读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六个影响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学业、人际关系、认知反应)和对其应对方式的调查,比较中学生在是否陪读和陪读者方面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差异。t检验表明,陪读学生跟未陪读学生、陪读者是父母还是祖父母的中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没有区别。  【关键词】陪读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一、问题提出  陪读,一个世界上任何字典都无法查阅的新鲜
期刊
【摘要】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只能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因此,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学习更多的生字、新词,吸收更多的语文养分,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方法 作用  看了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比赛经过,给了我一些启示:听写的汉字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外阅读作品
期刊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生身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教学活动的绝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综合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该怎样“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建构有效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教学顺序,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尽量使新知与旧识高度地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关键词】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学习主人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期刊
【摘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关键词】 激励教学 法宝 让课堂“动”起来  在本年度中,笔者教高一,在刚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中,许多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并试图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大都出自教师之口,或出自教科书上,缺乏真正的问题的现实感、鲜活性,学生仍然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问题意识仍然没有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倡导“发现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进行“满堂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形成单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支配下,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忽略了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不注重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从而使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出现了障碍,抑制了他们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个性,适时地运用情感策略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学,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关键词】优化过程 创新精神  《学会生存》一书在“培养创造性”一章中写道:“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他自己的。”“教育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
期刊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普通中学采用的英语新版教材与我国《高中英语新課程标准》相辉映。其既顺应了时代变化的发展又满足了社会进步的需求。外研版英语新教材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味、感受生活。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本文分析了在运用新教法教新教材的背景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