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语文课改步履蹒跚。农村语文课改之路在何方?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沿袭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同行之间经常交流合作,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才能开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改革 沿袭 探索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其说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不如说这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行大转变。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极大挑战,而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挑战更艰巨。在新课改形势下,农村语文教学出现了两种极端,部分老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我行我素;部分年轻教师极力模仿发达地区,纷纷推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式教学。这使得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真正实现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学现状混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这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急切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沿袭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同行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合作,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一、在改革中沿袭
(一)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
语文课程新课标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农村中学教师,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一种终身学习与进修的机制,信息比较闭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要让他们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就不能一蹴而就。
随着社会节奏的快速发展,农村语文教师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的培养,就应当着眼于引导、激发和珍视学生的自主品味、揣摩、理解与运用,应当着眼于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激活、诱导与提高,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应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培养与潜移默化,使之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知识权威的腐旧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该如何实行,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把握不准。一部分年轻教师盲目效仿新课改的演示课、观摩课,结果课堂教学成了“放羊式”教学。演示课、观摩课是教师和学生长期探索、实践的成果,这样的课不是每一位教师可以通过一两节观摩课得来的,更不能不顾自己学生的实际,一味地去“东施效颦”。如果教师对课堂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和了解,以及在不同的组织方式的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那么,他的模仿是失败的。语文课堂讲求真实、朴实、扎实。教师应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灵活,并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并非一无可取,有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倡导的。比如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法,学生通过听来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学生要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样要调动他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因而听讲是听者与所讲的内容及讲者的对话,是听者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把握所讲的内容和讲者的意义和意图,是对讲者所讲的内容进行加工、理解、提炼、质疑和批判的过程。毕竟,那些演示课、观摩课中的教学方法,不能成为我们,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常态化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精讲这一教学方法还是要沿用的。正如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精彩的讲解给学生的收益永远大于拙劣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是正确的、合理的、与时俱进的,但我们不应从零开始强求创新,而应该借鉴传统中的精华开拓创新。
二、在改革中探索
(一)合理利用自身有限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有限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早餐时间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精美散文、诗词的朗读;晚餐时间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学生在听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练笔、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如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同语文课外活动的联系,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二)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开放教学空间
在经济、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资源匮乏。有的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需求;有的学校每一个教室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了。面对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扬长避短,将大量闲置的乡土资源及时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努力将语文教学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
三、在改革中提高
(一)不断学习更新,提高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目前,农村中学部分教师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 1.多渠道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
教师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文艺评论期刊,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室、县图书馆借阅,或通过网络阅读,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多方式听取优质课,增进教学技能。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要参加省市举办的优质课观摩,虚心向同行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多阶段参加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分层次地参加县市省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中心组织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二)不断交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是集体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师们达成教学的共识,有了教学的共同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综合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意见,制定符合本班特点与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教育教学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为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三分之二,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的确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它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更需要改革。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从过去的老经验,老观念,老学法,老教法中挣脱出来,积极汲取一些好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更新知识,交流合作,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谈农村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缺失及其对策. 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2]许书明.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巧借优秀资源. 打造书香课堂. 电教世界,2007(04).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改革 沿袭 探索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其说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不如说这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行大转变。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极大挑战,而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挑战更艰巨。在新课改形势下,农村语文教学出现了两种极端,部分老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我行我素;部分年轻教师极力模仿发达地区,纷纷推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式教学。这使得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真正实现新课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学现状混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这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急切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沿袭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更新知识,同行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合作,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
一、在改革中沿袭
(一)转变陈腐的思想观念
语文课程新课标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农村中学教师,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一种终身学习与进修的机制,信息比较闭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要让他们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就不能一蹴而就。
随着社会节奏的快速发展,农村语文教师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的培养,就应当着眼于引导、激发和珍视学生的自主品味、揣摩、理解与运用,应当着眼于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激活、诱导与提高,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应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培养与潜移默化,使之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知识权威的腐旧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该如何实行,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把握不准。一部分年轻教师盲目效仿新课改的演示课、观摩课,结果课堂教学成了“放羊式”教学。演示课、观摩课是教师和学生长期探索、实践的成果,这样的课不是每一位教师可以通过一两节观摩课得来的,更不能不顾自己学生的实际,一味地去“东施效颦”。如果教师对课堂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和了解,以及在不同的组织方式的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那么,他的模仿是失败的。语文课堂讲求真实、朴实、扎实。教师应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灵活,并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并非一无可取,有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倡导的。比如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法,学生通过听来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学生要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样要调动他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因而听讲是听者与所讲的内容及讲者的对话,是听者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把握所讲的内容和讲者的意义和意图,是对讲者所讲的内容进行加工、理解、提炼、质疑和批判的过程。毕竟,那些演示课、观摩课中的教学方法,不能成为我们,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常态化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精讲这一教学方法还是要沿用的。正如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精彩的讲解给学生的收益永远大于拙劣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是正确的、合理的、与时俱进的,但我们不应从零开始强求创新,而应该借鉴传统中的精华开拓创新。
二、在改革中探索
(一)合理利用自身有限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有限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早餐时间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精美散文、诗词的朗读;晚餐时间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学生在听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练笔、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如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同语文课外活动的联系,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二)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开放教学空间
在经济、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资源匮乏。有的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需求;有的学校每一个教室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了。面对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广大农村中学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扬长避短,将大量闲置的乡土资源及时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努力将语文教学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
三、在改革中提高
(一)不断学习更新,提高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目前,农村中学部分教师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 1.多渠道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
教师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文艺评论期刊,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室、县图书馆借阅,或通过网络阅读,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多方式听取优质课,增进教学技能。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要参加省市举办的优质课观摩,虚心向同行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多阶段参加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分层次地参加县市省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中心组织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二)不断交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是集体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师们达成教学的共识,有了教学的共同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综合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意见,制定符合本班特点与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教育教学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为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三分之二,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的确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它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更需要改革。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从过去的老经验,老观念,老学法,老教法中挣脱出来,积极汲取一些好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更新知识,交流合作,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谈农村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缺失及其对策. 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2]许书明.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巧借优秀资源. 打造书香课堂. 电教世界,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