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上诗歌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并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标准的》的指导下,统编教材在八九年级设置了四个“活动 探究”单元,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分别学习新闻(八上),演讲(八下),诗歌(九上),戏剧(九下).并且,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活动探究单元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材中的每个活动探究单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与其它单元不同的还有,“活动任务单”替代了“单元导读”,将单元“学习内容”转换成了单元“活动任务”,这是统编教材中全新的单元形式,可以说,内容的颠覆,形式的革新,主体凸显,都要求我们教师更新自己的观念,而如何设计好实践活动是“活动 探究”单元的核心,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并理解“活动 探究”单元“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的原则设计出让学生能亲身实践的语文活动.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白话文就是范读和默读,文言文就是教师逐句翻译、学生背诵,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因此本文将以《劝学》为例分析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人的策略.
期刊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且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独特的内涵与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历史长河的迈进,中华文化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与人文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高中语文经典选文当中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经典文化也在被推崇和批判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与优化,并且与时代融合.而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如果不了解传统经典文化,也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的处境以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也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药需求的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寻求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的发展.疫情防控常态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优化业务流程、改善人才结构、加大资产与信息技术的投资建设力度以及寻求友好竞争的协同发展等策略,帮助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良性健康发展.
文化活动组织及辅导模式的探索和实施,需明确其重要作用,其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分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内容供给不足、群众参与度低等.需加强组织与辅导管理,明确组织与辅导应遵循原则,优化调整组织管理方法,逐步提升文化活动的建设优势.
文章重点关注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历史演变进程,对泉州港的辉煌与繁荣,以及泉州港在元朝末年后的衰落,从地理环境、地方经济和官方政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将泉州港的兴衰与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相结合,探寻影响港口兴衰和海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以期为当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统编版语文课本要求课堂从“对话中心”转化为“任务中心”,将学生作为中心,巧妙设置学习支架,将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融入到教学中,呈现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学习支架的特点是在现有的学习效果和期望的学习目标之间建立起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采用支架式阅读法,则能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期刊
高中古诗词赏析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自发、高效进行古诗词赏析,从而整体提升高中生的古诗词赏析水平.
期刊
新媒体的出现,并逐渐由“少数派”媒体发展为如今的主流媒体,打破了原有的媒体市场格局,构建了如今全新的融媒体体系,这对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应当积极的做出转型,而且需要以新闻编辑的转型为首要,快速转变、调整传统的新闻编辑思路、方法,迎合融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市场及受众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报刊在媒体市场中的竞争力、生命力,保障与促进报刊的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融媒体对报刊新闻编辑带来的影响,然后主要就融媒体时代下的报刊新闻编辑的转型,提出了部分探
初中学生提起梁启超,更多的只知道其是一个参与了戊戌变法的政治人物,而事实上梁启超还是一个文学修为很高、对生活体悟很深的人物.选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敬业与乐业》就是其对人生体悟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写自于1922年8月,原本是作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篇演讲(通读文章可以看到明显的演讲特征).1920年,在欧洲游学了近两年的梁启超先生回国,这个时候的梁启超客观上已经逐渐疏远了政治与仕途,转而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1921年,他在北京和天津的高校作了多场演讲;第二年,他应南方各社会团体的
期刊
江西樟树药俗文化是江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樟树药俗文化文本翻译不仅是江西樟树药俗文化的对外展示窗口,而且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医药俗的渠道.江西樟树药俗文化的翻译现状表明,部分中医特有的药俗的翻译仍需商榷,总体上,学界对于江西樟树药俗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