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情系凉山 新闻扶贫带动社会扶贫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2010年末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36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辖17个县市,有11个县(主要是彝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以说,凉山的贫困根本上就是彝族的贫困。
  1997年,中国记协、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组建“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分赴各地贫困区调研采访。张俊兰代表天津地区新闻工作者成为扶贫团成员进入彝族自治州。这次凉山之行,使张俊兰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在凉山千难万险的路上,她从35岁走到50岁,把一生的黄金岁月留给了西南边陲贫困区的彝族同胞。
  当张俊兰和同行的记者深入彝族乡村入户采访时,才真切体会到当地的贫穷和落后。凉山在20世纪五十年代才结束奴隶制,百废待兴。“山坳坳里搭‘三房’,三个石头支锅庄,无床无被席地睡,房破脊寒围火塘”,这句民谚是凉山州极度贫困的真实写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屋不蔽”是凉山农牧民生存状况的缩写。触目惊心的贫穷,深深震撼着张俊兰的内心,她把全部感情集中在采写上,1997年10月9日开始,她的五篇“凉山纪行”系列报道连续五期刊发于《天津农民报》一版,后又转载于《天津日报》。
  张俊兰认识到,提高凉山的人口素质是当务之急,建校助学是她力所能及且意义深远的事情。她通过发表文章,与读者达成共识:让凉山多一个孩子读书,凉山的未来就多一分希望。1998年8月,一座崭新的校舍在凉山布拖县亚河村海拔2800米的山地上建成,300多个穷苦的凉山彝族孩子终于告别了昔日四面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室,坐在了温暖明亮的教室里。


  15年,22次走入凉山,张俊兰为凉山所做的一切感动了全国各地各界人士。这期间,她受社会各界委托兴建了3所希望小学;与海外慈善家合作在西昌学院、凉山民族中学、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川兴中学这四所院校设立了助学金,持续资助贫困生数千名;她每年如期抵达凉山,深入高寒山区,为布拖、金阳、昭觉、喜德等许多县的孤儿、老人、濒临绝境的家庭和遭灾的农牧民送上赈灾、扶贫资金和物资;建立了51个以“福慧之星”命名的孤儿班 (其中包括一些女童班、女子班、教育盲区班、精英班 ),正在帮助2100多名孤儿和贫困生陆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她还在凉山从事赈灾济困、紧急个案援助等工作。
  凉山还是贩毒的通道,吸毒贩毒现象极为突出,不少家庭因涉毒而家破人亡。面对这一状况,张俊兰本着新闻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于2009年撰写了《凉山吸毒者多艾滋病泛滥》一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特刊)。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张俊兰促进凉山地区发展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在重要媒体上刊发纪实性文章引起各方面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中介作用,担负起汇集社会扶贫资金和爱心作用,并统筹实施好资金的使用;以媒体为纽带,开拓国际慈善基金参与我国扶贫工作。2010年5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刘云山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做出批示,要求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张俊兰在凉山助学扶贫的事迹。
其他文献
湖南开源集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该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感恩祖国、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探索“扶贫帮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模式,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以及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统战部、湖南省扶贫办、湖南省工商联等中央和省级部门领导多次考察该集团的“结对帮扶”工作,对其“村企对接”、
期刊
2008年至2009年,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在组织家访时,发现了一种现象:海南约有 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的女孩继续上学。这些女孩一部分按照家长的意愿进城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供兄弟上学,但由于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只能从事待遇微薄的简单繁重体力劳动,几年后返回农村,经济收入中断,生活又陷入贫困之中;另一部分女孩初中毕业后留在农村,早恋、早婚、早育现象
期刊
香港嘉里集团马来西亚籍华商郭鹤年于2007年成立了“郭氏基金会”。2007年7月,基金会将湖南保靖县作为其在内地的第一个扶贫基地县,设立了保靖项目部,后又在山西省右玉县、云南省墨江县、贵州省丹寨县等建立了11个基地县,从卫生、教育、产业和水资源四个切入点开展脱贫实践,致力于帮助边远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保靖项目部认为一个没有健康身体的人,是做不了事的。因此以改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质
期刊
青海省乐都县兴农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农公司”)是由乐都县兴农农产品产销协会、县紫皮大蒜营销协会、县辣椒产销协会等团体和个人发起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和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等业务。  多年来,兴农公司坚持企业增效和贫困群众增收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村企共建活动,通过建设基地、订单种植、合作经
期刊
湖南省淳口镇黄荆坪村位于浏阳市西北部,由原南坑、牵山、狮子、黄荆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21.16平方公里。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属省级贫困村。  2011年3月,随着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机关党组和秘书长会议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期刊
从江海平原到黄土高坡,相隔千里,但江苏南通和陕西咸阳的教育人却心手相连。十多年来,南通教育人倾情西部支教,倾力西部开发,给咸阳教育送去了大量的物质与无尽的精神,同时在支教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技艺和精神境界。  对于南通教育人而言,咸阳支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交流;不是单方的帮扶,而是双方的共建;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身心的全部。咸阳支教,是一项对口交流的任务,更是一种生命的情结、一段精神的历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从2003年开始实施,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成为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公益工程。清华大学依托百年积累的教育资源,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县级和乡镇级教育培训机构建立远程教学站,通过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基层干部、乡镇中小学师生、医药卫生人员、技术员和农民,为贫困地区搭建“知识扶贫的平台”,并逐步将这个平台构
期刊
2008年,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结合国际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经验,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专门负责管理和实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  中和农信以小额信贷为主要产品,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低收入农户,以及受灾地区的农户,如中和农信已在什邡、舟曲等4个灾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向受灾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支持灾后重建和产业恢复。据公司估算:在全国1.2
期刊
重庆市荣昌县双河街道老君庙村(现金佛社区)是县19个市级贫困村之一,现有农户1.1万人,人多地少,2009年以前基础设施建设、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均非常落后。  近几年来,在返乡农民企业家李勇的帮扶下,老君庙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曾经贫困落后、偏僻闭塞的村落,如今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李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大力支持家乡经济建设的举动,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重
期刊
甘肃省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1998年1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妇联定点帮扶县以来,全国妇联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工作日程,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举全会之力,助漳县脱贫”的指导思想,急漳县所需,尽妇联所能,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坚持不懈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想了许多办法和主意,为贫困乡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为漳县脱贫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各级帮扶单位开展帮扶工作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