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不同粒径组崩解性砂岩改良膨胀土的影响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3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引江济淮工程研究利用河道开挖弃料崩解性砂岩改良膨胀土的长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崩解性砂岩改善膨胀土的压实性和强度特性,岩屑粒径小于2 mm时改良土的压实性最优,砂岩物理改良土的直剪指标与岩屑粒径正相关,砂岩水泥复合改良土的直剪指标主要受水泥改良作用控制,岩屑粒径的影响不明显;②崩解性砂岩对改良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开裂具有抑制作用,砂岩物理改良土中岩屑粒径大于10 mm时其周围土中会出现裂隙集中现象,砂岩水泥复合改良土的裂隙率明显小于纯水泥改良土,与岩屑尺寸无显著相关性;③崩解性砂岩具有延缓改良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凝聚力衰减的作用,延缓作用受岩屑尺寸影响,岩屑粒径在砂岩物理改良土中应不大于10 mm,在砂岩水泥复合改良土中应不大于5 mm;④崩解性砂岩微观上的演化特征影响改良土宏观上的裂隙发育和强度衰减规律.
其他文献
页岩气水平井井筒流动规律复杂,常规井筒压降模型适应性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水平井井筒压力和流态分布预测准确度,通过国内外大量实验数据优化了井筒压降模型的流型转换界限,并在泡状流、段塞流条件下使用M-B模型持液率和无滑脱摩阻系数,环雾流条件下使用B-B模型持液率和滑脱摩阻系数,分层流条件下考虑液滴夹带的持液率和滑脱摩阻系数,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生产压降计算新模型.通过与15 口井实测压力分布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在小水量大气量下的误差为4.03%,相比于B-B模型降低了 6.05%;大水量下的误差为5.96%,
针对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见水特征,建立了以水油比导数曲线判断底水井水淹类型的油井底水水淹判别模型,指导底水油井见水特征分析.为提高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控堵水针对性,形成了两种特色的底水油藏控水增产方法,建立了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堵剂用量优化计算方法.配套研发了低黏度凝胶堵剂和纳米高强堵剂,其中低黏度凝胶堵剂成胶强度大于30 000 mPa·s(80℃,1.5 s-1),纳米复合高强堵剂抗压强度大于28 MPa(70℃,养护72 h),两种堵剂复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堵水成功率.2018年该技术在姬塬油田成功开展
目前渤海油田小通径分层注水井内通径仅82.55 mm,该通径的分注井只能采用常规分层注水工艺,存在分注层数受限、测调效率低、占井时间长等问题,不满足当前精细注水的需求.为此,开发设计了针对渤海油田小通径注水井的验封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该技术突破注水层数限制,可实现一趟电缆下入,实时监测井下不同注水层位的温度、流量与压力,并进行水嘴实时调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一次验封测调成功率达97.3%以上,分层验封效果可达90%以上,分层配水合格率在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小通径注水井的多层分
为研究纤维加筋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规律,考虑围压和纤维掺量两个因素,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能反映基材力学特性的统计损伤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围压、纤维掺量的关系.利用该模型对基材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根据基材的破坏准则,推导了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损伤演化特征与微元体的失效过程,对基材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软化规律进行了阐释.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较好反映纤维加筋基材加载过程中的损伤软化特性;加筋基材损伤阈值与峰值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是一种在钻井液中加入钢粒子,以超过150 m/s速度经钻头喷嘴喷出冲击井底岩石实现破岩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通过计量输送机构转轴转速的方式,实现钢粒子体积分数调控,但存在无法直观反映粒子输送量、体积分数调控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在线精确调控粒子体积分数的方法,设计了称重无轴螺旋输送机构和粒子提升机构,基于此研制了一种用于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钢粒子精确调控装置,该装置可根据钻井液排量实时精准调控系统前端粒子体积分数.室内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时精准调控的粒子体积分数误差
传统的井下影像测井方式是依靠井下电视自身重力下放,但井下电视进入复杂处理井水平段时存在较大困难,且不能实现对镜头的实时清洗,因此,急需水平井井下影像测井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连续油管井下影像测井工艺应运而生.首先完成连续油管穿芯,然后完成滚筒的配套和改造,再者连接辅助冲洗工具及井下电视,最后以连续油管作为循环冲洗通道,实时清洗井下电视镜头及附近井筒,并通过连续油管将井下电视推入水平段,完成在水平段的影像拍摄作业.该项工艺在长庆油田s-XX井成功应用,拍摄到套管接箍变形的画面.连续油管和井下电视的结合应用,
为了深入开展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力裂缝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规律研究,进行了支撑剂输送大尺度实验装置研制.在分析主缝中支撑剂输送铺置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重力雷诺数、流动雷诺数、缝长缝高比等无量纲数为装置实验段设计相似准则,建立了两种平板裂缝实验段几何模型,根据雷诺数相似确定了模型的进出口边界条件,采用固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缝内支撑剂输送过程数值模拟.以模拟结果为基础,在满足缝内流动特征观测的要求下,设计的实验段长、高分别为10 m、0.6 m,缝宽2~10 mm可调.在考虑裂缝可变倾角和可变走向
结构性可增强土骨架的稳定性,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结构性土与重塑土相比可保持更大的孔隙比.从结构性土的形成过程出发,详细分析了结构性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及变形过程中结构性的衰退规律,提出了土体结构的定量化表征参数——相对结构度,并给出了该变量在土体变形过程中的演化方程.随后基于该参数推导了结构性土的体变方程,该方程反映了结构性土在变形过程中土体结构对压缩特性的影响.最后,结合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三轴应力状态下结构性土的本构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结构性土的力学与变形特性,通过3种天然结构性土的试验结果与模型预
胍胶及其衍生物是水力压裂液最常用的稠化剂,成本较低且对地层伤害较小,耐温性能较差.文章对胍胶进行醚化改性,制备了 一种耐温性能较好的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3;利用硼酸和无机锆合成了一种新型耐高温有机硼锆交联剂;通过优选胍胶压裂液中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研制了 一种耐高温胍胶压裂液体系,并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对此压裂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延迟交联性能,在胍胶用量仅为0.4%的条件下,此胍胶压裂液的最高抗温155℃;在130℃、170 s-1下持续剪切60 min的剩余
钻井过程中,腐蚀和磨损造成钻具金属材料的失效,合成了一种噻唑类缓蚀润滑剂来延长金属设备的使用.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噻唑类缓蚀润滑剂在氯化钾聚合物钻井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采用润滑仪评价噻唑类缓蚀润滑剂对氯化钾聚合物钻井液润滑性能的影响.静态失重法表明,噻唑类缓蚀润滑剂的加入使得N80钢在氯化钾聚合物钻井液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当噻唑类缓蚀润滑剂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N80腐蚀速率仅为0.010 7 mm/a.电化学表明,噻唑类缓蚀润滑剂属于阴极抑制型缓蚀剂,噻唑类缓蚀润滑剂分子可自发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