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本侵略者。
1942年5月,接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所谓“中国通”冈村宁次,挑选了两个联队,组成两支身着便衣的“挺进杀人队”,印刷了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人的照片和简历,发给挺进队员。为了防止走漏消息,他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使用的兵力全部调用日军,只许露营野外,不许宿村住店,也不许住伪军军营,以防我军掌握其动向。同时调用无线测向队,侦察我军无线电信号,窥探我军。
此时,八路军总部驻在麻田村,还有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部、抗大华北分校、冀南银行、鲁迅艺术文工团等。这里被誉为太行山的“小延安”。
对于新的交战对手,彭德怀曾指出:“冈村宁次是比他前任多田骏更为毒辣、老练的对手。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是历届华北司令官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情况正如彭德怀所料,从5月19日起至24日夜,冈村宁次将两万日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我八路军总部形成了战役包围态势。直到22日,八路军总部方才陆续发现敌军动向。总部决定,立即布置主力转移外线,准备反“扫荡”作战。并在当天夜间,由左权副参谋长安排总部第二天转移的具体事项。24日夜,总部和北方局大批人马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摸黑移动,一夜只走了20多公里路,进至南艾铺、窑门口、偏城地区。此处方圆不过十里,大山纵横犹如十字故名十字岭。
当时我军主力,大多在敌人的包围圈外,牵制敌人的“围剿”。在合围圈附近的只有郑国仲团长和漆远渥政委带领385旅769团团部和1营,掩护机关坚壁物资,于当夜到达南艾铺宿营,团确定由1营负责南艾铺和十字岭的警戒,团部在十字岭。担任1营营长的正是李德生。
警戒工作还没有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大队人马就从麻田方向过来了,只见左权副参谋长和罗瑞卿主任走来,他们大为吃惊,怎么总部首长还没有走?左权副参谋长问他们有多少部队,然后向他们说: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部和地方机关向外转移的道路已被敌人堵住了,总部战斗部队很少(仅一个警卫连)。根据总部首长的判断,这一带可能是日军“铁壁合围”的重点,由于总部人多目标大,白天转移会遭到很大损失,首长们决定先在南艾铺隐蔽到夜晚再转移。按照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团首长要求特务连和3连继续守卫十字岭,同时命令1营营长李德生带2连和4连两个连队和营部重机枪排,守卫南艾铺和十字岭西北垭口的重要阵地南艾铺大山,不能后退一步,绝不能让东西两面的敌人靠拢,构成合围圈。李德生环视周围地形和敌我态势,深感此次保卫八路军总部,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绝不能让敌人在南艾铺这最后一个缺口形成合围。而1营战士们也都是久经战场的勇士,其中班长以上的大多是经过长征的战斗骨干。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日军合围圈上的“泰山石”。
时间十分紧迫。果然,25日凌晨,日军各地面兵团在飞机的侦察、轰炸、扫射下,突然向八路军总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只见日军满山遍野扑过来,铁壁合围圈不断收紧。突围的唯一通道就是地形险要的南艾铺--十字岭!李德生守卫的地域,正是这里。他指挥2连、4连,利用地形地物,抢修工事,配置火力,向全营指战员作了战前动员。此时,整个日军36师团主力已经对南艾铺阵地发起进攻。紧接着,两架侦查校正飞机飞临南艾铺上空,在发现总部机关队伍后,随即召唤6架战斗机,实施低空轰炸扫射,日军炮兵也开始猛烈轰炸我们的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地面部队向我军阵地发起多波次的进攻,2连、4连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集团冲锋。由于敌我数量、装备极其悬殊,战士们不得不在敌人压倒性火力下拼死奋战,充分发挥了超水平的作战能力。从清晨到黄昏,阵地上断水断粮,全体同志忍饥耐渴终于打退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日军的包围圈始终没有能合拢。
与此同时,守卫在十字岭的3连,按照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漆政委指挥下,以及朝鲜同志的支援下,由教导员王亚朴和副连长李基中带领,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掩护着总部人员跳出敌人包围圈。就在指挥总部突围过程中,一发炮弹落在左权副参谋长身旁,他不幸牺牲。战士们眼含热泪,发誓以消灭日本侵略者的实际行动,为左权副参谋长报仇!
3连突围后,5月30日又在苏亭打了一个巧妙的伏击战,以一死一伤的代价,歼日军140多人,被刘邓首长表彰为以少胜多的“苏亭战例”。
在总部机关全部成功突围后,南艾铺阵地上的李德生营长和他的两个连队依然处在敌人的包围圈内。李德生看着山下黑压压围过来的敌人想,既然掩护总部突围的任务已经完成,就不能再有任何耽搁,一定要把战士们带出包围圈。他把2连、4连连长召集一起,要求大家不怕疲劳,打起精神。他说:敌人这么多,包围圈这么小,多方向突围是不行的,我们要集中火力,攻击一点,向日军薄弱环节连续突击,打开一条血路,实施全营突围。于是,他马上把两个连队的机枪、掷弹筒,与营机枪排的火力集中起来,以4连为主攻,2连跟进。他趁着天黑,选择南艾铺西南日军合围圈的薄弱部分悄悄接敌,在距离日军几十米时,一声令下,8挺轻重机枪和各种武器一起开火,打得日军蒙头转向。在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堵住缺口时,全营已经冲出包围圈,挺进到尖庙以南地区。当南艾铺方面的日军冲上十字岭时,发现十字岭上已阒无一人。
5月27日,刘伯承师长迅速总结这次反“扫荡”的经验,他指出“被围到合击圈内的部队,只要指挥员意志坚强,富于机动,很易突围而出,即使是统帅机关,也只要能够做到灵动分遣,隐蔽转移,同样不难脱出危险。”这也是对李德生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战斗的充分肯定。
八路军769团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1942年5月,接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所谓“中国通”冈村宁次,挑选了两个联队,组成两支身着便衣的“挺进杀人队”,印刷了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人的照片和简历,发给挺进队员。为了防止走漏消息,他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使用的兵力全部调用日军,只许露营野外,不许宿村住店,也不许住伪军军营,以防我军掌握其动向。同时调用无线测向队,侦察我军无线电信号,窥探我军。
此时,八路军总部驻在麻田村,还有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部、抗大华北分校、冀南银行、鲁迅艺术文工团等。这里被誉为太行山的“小延安”。
对于新的交战对手,彭德怀曾指出:“冈村宁次是比他前任多田骏更为毒辣、老练的对手。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是历届华北司令官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情况正如彭德怀所料,从5月19日起至24日夜,冈村宁次将两万日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对我八路军总部形成了战役包围态势。直到22日,八路军总部方才陆续发现敌军动向。总部决定,立即布置主力转移外线,准备反“扫荡”作战。并在当天夜间,由左权副参谋长安排总部第二天转移的具体事项。24日夜,总部和北方局大批人马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摸黑移动,一夜只走了20多公里路,进至南艾铺、窑门口、偏城地区。此处方圆不过十里,大山纵横犹如十字故名十字岭。
当时我军主力,大多在敌人的包围圈外,牵制敌人的“围剿”。在合围圈附近的只有郑国仲团长和漆远渥政委带领385旅769团团部和1营,掩护机关坚壁物资,于当夜到达南艾铺宿营,团确定由1营负责南艾铺和十字岭的警戒,团部在十字岭。担任1营营长的正是李德生。
警戒工作还没有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大队人马就从麻田方向过来了,只见左权副参谋长和罗瑞卿主任走来,他们大为吃惊,怎么总部首长还没有走?左权副参谋长问他们有多少部队,然后向他们说: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部和地方机关向外转移的道路已被敌人堵住了,总部战斗部队很少(仅一个警卫连)。根据总部首长的判断,这一带可能是日军“铁壁合围”的重点,由于总部人多目标大,白天转移会遭到很大损失,首长们决定先在南艾铺隐蔽到夜晚再转移。按照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团首长要求特务连和3连继续守卫十字岭,同时命令1营营长李德生带2连和4连两个连队和营部重机枪排,守卫南艾铺和十字岭西北垭口的重要阵地南艾铺大山,不能后退一步,绝不能让东西两面的敌人靠拢,构成合围圈。李德生环视周围地形和敌我态势,深感此次保卫八路军总部,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绝不能让敌人在南艾铺这最后一个缺口形成合围。而1营战士们也都是久经战场的勇士,其中班长以上的大多是经过长征的战斗骨干。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日军合围圈上的“泰山石”。
时间十分紧迫。果然,25日凌晨,日军各地面兵团在飞机的侦察、轰炸、扫射下,突然向八路军总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只见日军满山遍野扑过来,铁壁合围圈不断收紧。突围的唯一通道就是地形险要的南艾铺--十字岭!李德生守卫的地域,正是这里。他指挥2连、4连,利用地形地物,抢修工事,配置火力,向全营指战员作了战前动员。此时,整个日军36师团主力已经对南艾铺阵地发起进攻。紧接着,两架侦查校正飞机飞临南艾铺上空,在发现总部机关队伍后,随即召唤6架战斗机,实施低空轰炸扫射,日军炮兵也开始猛烈轰炸我们的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地面部队向我军阵地发起多波次的进攻,2连、4连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集团冲锋。由于敌我数量、装备极其悬殊,战士们不得不在敌人压倒性火力下拼死奋战,充分发挥了超水平的作战能力。从清晨到黄昏,阵地上断水断粮,全体同志忍饥耐渴终于打退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日军的包围圈始终没有能合拢。
与此同时,守卫在十字岭的3连,按照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漆政委指挥下,以及朝鲜同志的支援下,由教导员王亚朴和副连长李基中带领,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掩护着总部人员跳出敌人包围圈。就在指挥总部突围过程中,一发炮弹落在左权副参谋长身旁,他不幸牺牲。战士们眼含热泪,发誓以消灭日本侵略者的实际行动,为左权副参谋长报仇!
3连突围后,5月30日又在苏亭打了一个巧妙的伏击战,以一死一伤的代价,歼日军140多人,被刘邓首长表彰为以少胜多的“苏亭战例”。
在总部机关全部成功突围后,南艾铺阵地上的李德生营长和他的两个连队依然处在敌人的包围圈内。李德生看着山下黑压压围过来的敌人想,既然掩护总部突围的任务已经完成,就不能再有任何耽搁,一定要把战士们带出包围圈。他把2连、4连连长召集一起,要求大家不怕疲劳,打起精神。他说:敌人这么多,包围圈这么小,多方向突围是不行的,我们要集中火力,攻击一点,向日军薄弱环节连续突击,打开一条血路,实施全营突围。于是,他马上把两个连队的机枪、掷弹筒,与营机枪排的火力集中起来,以4连为主攻,2连跟进。他趁着天黑,选择南艾铺西南日军合围圈的薄弱部分悄悄接敌,在距离日军几十米时,一声令下,8挺轻重机枪和各种武器一起开火,打得日军蒙头转向。在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堵住缺口时,全营已经冲出包围圈,挺进到尖庙以南地区。当南艾铺方面的日军冲上十字岭时,发现十字岭上已阒无一人。
5月27日,刘伯承师长迅速总结这次反“扫荡”的经验,他指出“被围到合击圈内的部队,只要指挥员意志坚强,富于机动,很易突围而出,即使是统帅机关,也只要能够做到灵动分遣,隐蔽转移,同样不难脱出危险。”这也是对李德生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战斗的充分肯定。
八路军769团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