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强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现基本数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2011(08).
[2] 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现基本数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2011(08).
[2] 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