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便面若想冠冕堂皇地拥有附加值,就必须走出“负需求”的阴影。而趁着原材料涨价来“打劫”消费者,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你涨我也涨!(一级)
方便面原材料上涨,必然导致方便面成品的涨价,这个逻辑是合理的。但消费者反对的是,商家以成本上涨为由,大幅提高方便面的价格。明明面粉涨了一毛,方便面却涨了五毛甚至一块。于是,气愤的消费者说“不吃了”。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考虑,方便面商家真的也很不容易,不容易到可以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来形容,一方面的气是原料压力,多数方便面企业只有有限的议价权,却没有定价权;另一方面的气就是消费者的埋怨,不管是赤裸裸地直接提价,还是隐性“瘦身”,消费者都会认为是“趁火打劫”。
实话讲,自打这个产品叫“方便面”起,就注定了这是个低毛利的行业。刚开始或者是一种消费潮流,但自从实现量产后,方便面就成了一个廉价工业食品的代名词。
多数消费者对这个名字的认知已经“固化”,即便在方便面里放了“熊掌”也卖不起价钱。所以,要想寻求“高毛利”,方便面就得脱离这个行业,甭指望趁着原材料提价也加倍提价来获取高毛利!
方便面的行业本质(一级)
方便面为什么卖不起价?这得从行业本质谈起。
所谓的行业本质,就是这个品类存在的价值。其实,方便面的发明者日清食品早就有很清晰的定义:hungry——饥饿。方便面就是充饥食品。我们通常把“填肚子”等解决问题的需求称之为“负需求”,而把吃“味道”吃“环境”吃“感觉”的需求称之为“正需求”。“负需求”以问题得以解决而中止需求,而“正需求”则是欲壑难填的。
方便面自从拥有了这个名字后,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负需求,解决完“饥饿”的问题,就不再有别的价值,所以这个行业很容易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再扩大生产,就一定成了成本竞争,毛利率很低,一旦原材料有些风吹草动,企业就扛不住了,并想着“好风凭借力”,把毛利再提高一些,让自己喘口气。这就是今天方便面的现状。
或者像白象大骨面熬制出些胶原蛋白之类的,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死水微澜;或者把方便面搞成川味的、湘味的,貌似产品创新;或者说自己很“弹”,拼命让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些所谓的创新,都不能改变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因为有了人不定期的饥饿,才使这个行业得以生存。
笔者吃过日清的杯装面,真的很好吃,但日清在其广告诉求里却说的是hungry。日清傻吗?放着这么好吃的面不说好吃,偏偏说些无关产品痛痒的“饥饿”。其实日清一点也不傻,它非常清楚地知道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就是解决饥饿问题。
而看看国内方便面企业,早就自我膨胀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拼命诉求自己好吃,甚至斗胆大谈营养,真有些认不清自己。
笔者认为,方便面若想冠冕堂皇地拥有附加值,就必须走出“负需求”的阴影。趁着原材料涨价来“打劫”消费者,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向其他行业学习(一级)
果汁这个品类就被美汁源给限死了,带果肉的橙汁、这么大品牌、还请了明星代言、包装还这么漂亮,才卖3.5元。所以,只要名字叫果汁,就卖不过3.5元。
聪明的“农夫”取名叫水溶C100,跳出果汁的认知模式,可以卖4块甚至5块钱。
方便面若想卖贵,就要改名字。除了改名字,还得重新定义这个品类,不同的定义会把这个品类引向蓝海。
黄振龙对凉茶的定义是:下火——药用,所以它只能在广东用葫芦来卖;王老吉将凉茶重新定义:防上火——饮料,所以就可以卖向全国。
“优乐美”奶茶的推广也非常难能可贵。眼看着要被香飘飘注解成“方便奶茶”,优乐美却赋予了奶茶“浪漫”的附加价值,笔者私自认为优乐美不是抢了香飘飘的风头,而是挽救了整个行业。若论这个行业的老大,笔者也认为不是产品销量可以围绕地球一周的香飘飘,而是那个让人看广告有些“肉麻”的优乐美。
其实,杯装奶茶在“便捷性”上跟方便面非常相似。就看方便面企业能否看出其中的门道之处了。
本来重新注解一下方便面,可能就可以驶入蓝海,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方便面太熟悉了,再重新注解,很难让人相信,并且改变人认知的成本远远大于初始注解的成本。凉茶对于广东省外的消费者来说是陌生的,是没有被注解的,所以王老吉只需要注解一次就行了。方便面的问题不是“穿个马甲”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容”。
至于具体怎么做,留待我们探讨!
编辑:朱丽 julie369@126.com
你涨我也涨!(一级)
方便面原材料上涨,必然导致方便面成品的涨价,这个逻辑是合理的。但消费者反对的是,商家以成本上涨为由,大幅提高方便面的价格。明明面粉涨了一毛,方便面却涨了五毛甚至一块。于是,气愤的消费者说“不吃了”。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考虑,方便面商家真的也很不容易,不容易到可以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来形容,一方面的气是原料压力,多数方便面企业只有有限的议价权,却没有定价权;另一方面的气就是消费者的埋怨,不管是赤裸裸地直接提价,还是隐性“瘦身”,消费者都会认为是“趁火打劫”。
实话讲,自打这个产品叫“方便面”起,就注定了这是个低毛利的行业。刚开始或者是一种消费潮流,但自从实现量产后,方便面就成了一个廉价工业食品的代名词。
多数消费者对这个名字的认知已经“固化”,即便在方便面里放了“熊掌”也卖不起价钱。所以,要想寻求“高毛利”,方便面就得脱离这个行业,甭指望趁着原材料提价也加倍提价来获取高毛利!
方便面的行业本质(一级)
方便面为什么卖不起价?这得从行业本质谈起。
所谓的行业本质,就是这个品类存在的价值。其实,方便面的发明者日清食品早就有很清晰的定义:hungry——饥饿。方便面就是充饥食品。我们通常把“填肚子”等解决问题的需求称之为“负需求”,而把吃“味道”吃“环境”吃“感觉”的需求称之为“正需求”。“负需求”以问题得以解决而中止需求,而“正需求”则是欲壑难填的。
方便面自从拥有了这个名字后,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负需求,解决完“饥饿”的问题,就不再有别的价值,所以这个行业很容易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再扩大生产,就一定成了成本竞争,毛利率很低,一旦原材料有些风吹草动,企业就扛不住了,并想着“好风凭借力”,把毛利再提高一些,让自己喘口气。这就是今天方便面的现状。
或者像白象大骨面熬制出些胶原蛋白之类的,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死水微澜;或者把方便面搞成川味的、湘味的,貌似产品创新;或者说自己很“弹”,拼命让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些所谓的创新,都不能改变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因为有了人不定期的饥饿,才使这个行业得以生存。
笔者吃过日清的杯装面,真的很好吃,但日清在其广告诉求里却说的是hungry。日清傻吗?放着这么好吃的面不说好吃,偏偏说些无关产品痛痒的“饥饿”。其实日清一点也不傻,它非常清楚地知道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就是解决饥饿问题。
而看看国内方便面企业,早就自我膨胀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拼命诉求自己好吃,甚至斗胆大谈营养,真有些认不清自己。
笔者认为,方便面若想冠冕堂皇地拥有附加值,就必须走出“负需求”的阴影。趁着原材料涨价来“打劫”消费者,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向其他行业学习(一级)
果汁这个品类就被美汁源给限死了,带果肉的橙汁、这么大品牌、还请了明星代言、包装还这么漂亮,才卖3.5元。所以,只要名字叫果汁,就卖不过3.5元。
聪明的“农夫”取名叫水溶C100,跳出果汁的认知模式,可以卖4块甚至5块钱。
方便面若想卖贵,就要改名字。除了改名字,还得重新定义这个品类,不同的定义会把这个品类引向蓝海。
黄振龙对凉茶的定义是:下火——药用,所以它只能在广东用葫芦来卖;王老吉将凉茶重新定义:防上火——饮料,所以就可以卖向全国。
“优乐美”奶茶的推广也非常难能可贵。眼看着要被香飘飘注解成“方便奶茶”,优乐美却赋予了奶茶“浪漫”的附加价值,笔者私自认为优乐美不是抢了香飘飘的风头,而是挽救了整个行业。若论这个行业的老大,笔者也认为不是产品销量可以围绕地球一周的香飘飘,而是那个让人看广告有些“肉麻”的优乐美。
其实,杯装奶茶在“便捷性”上跟方便面非常相似。就看方便面企业能否看出其中的门道之处了。
本来重新注解一下方便面,可能就可以驶入蓝海,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方便面太熟悉了,再重新注解,很难让人相信,并且改变人认知的成本远远大于初始注解的成本。凉茶对于广东省外的消费者来说是陌生的,是没有被注解的,所以王老吉只需要注解一次就行了。方便面的问题不是“穿个马甲”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容”。
至于具体怎么做,留待我们探讨!
编辑:朱丽 julie3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