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该“整容”了!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便面若想冠冕堂皇地拥有附加值,就必须走出“负需求”的阴影。而趁着原材料涨价来“打劫”消费者,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你涨我也涨!(一级)
  方便面原材料上涨,必然导致方便面成品的涨价,这个逻辑是合理的。但消费者反对的是,商家以成本上涨为由,大幅提高方便面的价格。明明面粉涨了一毛,方便面却涨了五毛甚至一块。于是,气愤的消费者说“不吃了”。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考虑,方便面商家真的也很不容易,不容易到可以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来形容,一方面的气是原料压力,多数方便面企业只有有限的议价权,却没有定价权;另一方面的气就是消费者的埋怨,不管是赤裸裸地直接提价,还是隐性“瘦身”,消费者都会认为是“趁火打劫”。
  实话讲,自打这个产品叫“方便面”起,就注定了这是个低毛利的行业。刚开始或者是一种消费潮流,但自从实现量产后,方便面就成了一个廉价工业食品的代名词。
  多数消费者对这个名字的认知已经“固化”,即便在方便面里放了“熊掌”也卖不起价钱。所以,要想寻求“高毛利”,方便面就得脱离这个行业,甭指望趁着原材料提价也加倍提价来获取高毛利!
  方便面的行业本质(一级)
  方便面为什么卖不起价?这得从行业本质谈起。
  所谓的行业本质,就是这个品类存在的价值。其实,方便面的发明者日清食品早就有很清晰的定义:hungry——饥饿。方便面就是充饥食品。我们通常把“填肚子”等解决问题的需求称之为“负需求”,而把吃“味道”吃“环境”吃“感觉”的需求称之为“正需求”。“负需求”以问题得以解决而中止需求,而“正需求”则是欲壑难填的。
  方便面自从拥有了这个名字后,就成了“解决问题”的负需求,解决完“饥饿”的问题,就不再有别的价值,所以这个行业很容易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再扩大生产,就一定成了成本竞争,毛利率很低,一旦原材料有些风吹草动,企业就扛不住了,并想着“好风凭借力”,把毛利再提高一些,让自己喘口气。这就是今天方便面的现状。
  或者像白象大骨面熬制出些胶原蛋白之类的,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死水微澜;或者把方便面搞成川味的、湘味的,貌似产品创新;或者说自己很“弹”,拼命让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些所谓的创新,都不能改变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因为有了人不定期的饥饿,才使这个行业得以生存。
  笔者吃过日清的杯装面,真的很好吃,但日清在其广告诉求里却说的是hungry。日清傻吗?放着这么好吃的面不说好吃,偏偏说些无关产品痛痒的“饥饿”。其实日清一点也不傻,它非常清楚地知道方便面的行业本质——就是解决饥饿问题。
  而看看国内方便面企业,早就自我膨胀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拼命诉求自己好吃,甚至斗胆大谈营养,真有些认不清自己。
  笔者认为,方便面若想冠冕堂皇地拥有附加值,就必须走出“负需求”的阴影。趁着原材料涨价来“打劫”消费者,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充其量也就是饮鸩止渴之举。
  向其他行业学习(一级)
  果汁这个品类就被美汁源给限死了,带果肉的橙汁、这么大品牌、还请了明星代言、包装还这么漂亮,才卖3.5元。所以,只要名字叫果汁,就卖不过3.5元。
  聪明的“农夫”取名叫水溶C100,跳出果汁的认知模式,可以卖4块甚至5块钱。
  方便面若想卖贵,就要改名字。除了改名字,还得重新定义这个品类,不同的定义会把这个品类引向蓝海。
  黄振龙对凉茶的定义是:下火——药用,所以它只能在广东用葫芦来卖;王老吉将凉茶重新定义:防上火——饮料,所以就可以卖向全国。
  “优乐美”奶茶的推广也非常难能可贵。眼看着要被香飘飘注解成“方便奶茶”,优乐美却赋予了奶茶“浪漫”的附加价值,笔者私自认为优乐美不是抢了香飘飘的风头,而是挽救了整个行业。若论这个行业的老大,笔者也认为不是产品销量可以围绕地球一周的香飘飘,而是那个让人看广告有些“肉麻”的优乐美。
  其实,杯装奶茶在“便捷性”上跟方便面非常相似。就看方便面企业能否看出其中的门道之处了。
  本来重新注解一下方便面,可能就可以驶入蓝海,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方便面太熟悉了,再重新注解,很难让人相信,并且改变人认知的成本远远大于初始注解的成本。凉茶对于广东省外的消费者来说是陌生的,是没有被注解的,所以王老吉只需要注解一次就行了。方便面的问题不是“穿个马甲”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容”。
  至于具体怎么做,留待我们探讨!
  编辑:朱丽 julie369@126.com
其他文献
饮料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只有价值独一无二,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模仿复制,才能脱离红海竞争。    案例主角:众饮料企业  发生时间:2010年4-10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单一口味的饮料,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于是混搭就成了企业吸引消费人群的一个法宝。  一项针对20-30岁年轻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六成的年轻人对混搭饮料感兴趣,这六成人中又有将近九成的年轻
期刊
问题被曝光后,总是陷入“被曝光问题——否认或辩解问题——老百姓恐慌、拒绝购买——权威解决姗姗来迟”的恶性循环中。事实上,不能总让“问题”成为“问题”,而要是想想怎么办!      案例主角:五常市米加工企业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消费者怎么也想不到: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
期刊
大米的营销过程,不仅是营销产品,更重要的是营销品牌。      稻米是迄今为止尚未进行过大规模残酷的行业洗牌和重组的少数领域之一,所以市场集中程度低、品牌杂乱、缺乏领军企业,整体还处于“小、散、乱、低”的状态。  在农业发展的趋势中,集中化是必然结果;摆脱市场混乱,也是集中化的一个过程。很多大企业出手大米市场,但几乎都遇
期刊
在现今时代,即使花费高昂费用购买广告板块,如果没有独占性、惟一性、恰到好处的信息传达,仍将淹没在广告的浩瀚信息中,最终出现“大手笔、小作用”的效果。    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白酒品牌,一个曾经与茅台、五粮液并驾齐驱的品牌——曾几何时,酒鬼酒成为文化酒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偏居湖南,虽然贵为不多的上市白酒企业,并背靠中糖,但销售额却是低的可怜,如果单从近4亿的年销售额计算,现在的酒鬼酒连一个二线品牌都
期刊
货币流通规律表明,货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数量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本质上看,此轮农产品涨价就是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反映。      案例主角:大蒜、大豆、生姜、白糖……  发生时间:2010年度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到“姜你军”,再到“糖高宗”,这些调侃意味的新词,把今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疯狂”表露无遗。  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
期刊
关注客户触点,为白酒终端营销注入情感,先于竞争对手握住撬动市场的支点和杠杆,建立起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随着情感经济概念的日益完善,体验营销逐渐成为白酒终端营销的突破口。而客户触点管理是体验营销中最为有效的工具。    何为客户触点管理?    客户触点管理就是在一切能给客户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竭尽所能,全面改善与提升客户体验,其目的是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最终
期刊
当定位正确、渠道分销成形、品类处于扩张上升期时,多元化的包装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这甚至能胜过大规模的高空广告和促销活动。     2010年夏季,一股“酸溜溜”的味道飘荡在饮料市场上空。九龙斋借北京市场的胜利而顺势南下,打响全国销售战。康师傅酸梅汤则以“传世新饮”之名走出盘踞多年的华北、西北,走向全国。与此同时,统一、今麦郎、天喔茶庄等也知“酸”而进,纷纷推出酸梅汤产品。
期刊
金龙鱼一统天下的时代,食用油营销只是简单的宣传告知。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食用油企业需要用“亮剑”精神来打破营销瓶颈,赢得市场制高点。    从早期的宣传告知到概念营销,从“1:1:1”广告到深海鱼油的宣传,食用油的市场营销都传递出大胆创新、不断超越的理念。  据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大大小小食用油品牌约有600多个,中国食用油市场高达200亿元。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食用油企业需要用“亮剑”精神来打破营
期刊
中小经销商要像变色龙一样,快速调整,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案例一:从做加法到做减法  霸州市位于冀中平原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曾老板作为该市的酒水经销商,正所谓占尽天时地利。曾老板是个极有魄力的人物,商业头脑敏锐,手腕老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专销老字号XX特曲起家,借着经济发展的繁荣期,不过三五年便把该品牌做得风生水起,销量也年年增长,连续三年被厂家评为“优秀经销
期刊
前言  经销商作为一个贸易商,在快销品渠道中是生产企业与销售终端的关键衔接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往往因与生产企业,零售终端相互关系的不对等,经销商受到上下挤兑的压力。生产企业不合理的压货,零售终端恶意拖款,摊牌费用,使得经销商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受阻,盈利能力下降。  经销商不是“唐僧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咬一口的。经销商必须有保全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能力。流动资金是经销商企业运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