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土地开发强度与模式、土地整治模式与功能、复垦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与分区模拟、土地利用与覆盖信息提取及基于不同视角的土地信息多尺度动态监测;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开发模式与评估、土地整理区划、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材料与方法、景观与可持续土地生态恢复耦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处理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模式、农用地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及未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低碳转型、土地复垦理论与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综合整治以及土地信息监测的高精度与多尺度优化等问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土地要素配置对城乡融合影响,为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市场化相比计划配置存在帕累托效率改进,土地市场化尤其是农地市场化对城乡融合产生直接且显著影响,并在政府行为与城乡多维融合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城乡融合导向下中国土地要素配置的现实取向应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但须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即发挥市场效率优势和激发政府公平优势,并通过系统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变革促效率和质量变革,最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力.
本文以嘉定新城七人普数据为基础,从五个维度研究人口经济结构特征与“产业能级大幅提升”目标、人口文化结构特征与“科创策源功能凸显”目标、人口 自然、迁移结构特征与“公共服务品质优化”目标的协调关系,提出嘉定新城要加速高水平人才集聚,强化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研究目的:探究区域尺度与网格尺度气候变化与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贡献的空间异质性,为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测算耕地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1)耕地单位面积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态势,高值区(>2000 t/km2)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华南地区,低值区(≤500 t/km2)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西北
研究目的:探究全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特征,考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核密度法、趋势面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全国各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范围由0.408~3.976缩小到0.353~2.046,全国、东部、中部、西南和西北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值均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均高于全国水平且呈上升趋势;(2)31个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多个年份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效率高值区分布由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
本文通过阐述统计线上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趋势和目标要求,分别从平台多类别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组织协调和内容建设以及功能优化和技术提升的角度探索统计线上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建立规划计划、教学资源共享更新、检查监督、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统计线上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目的:总结2021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百年土地制度变迁、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耕地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与低碳转型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市场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土地信息提取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的跨学科拓展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土地资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为制定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构建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地非农化、土地出让市场化和土地开发强度是作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有效观测变量,我国省际层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总效应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平提升1个单位,将促进碳排放增加0.159个标准单位,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2)土地利用通过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条路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
浙江数字经济增势强劲,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本文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以及五大类指标体系对浙江数字经济进行分析,并指出浙江数字经济地区间不平衡的问题.
研究目的:识别东川区1989—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及其时空特征.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发生于2002年,主要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隐性转型发生于2006年和2012年,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耕地利用形态综合指数在转型前后均呈东高西低态势,与东川区地形格局基本一致.(3)显性转型后耕地数量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种植结构空间变化明显;隐性转型后经济与生态功能指数空间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二者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