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ES-GEPS环流集合预报的分类释用方法研究与检验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合预报在数值天气预报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有效提取集合样本信息以提高集合预报技巧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中国全球集合预报业务系统(GRAPES-GEPS)的500 hPa高度场集合资料开展对环流集合预报的分类释用方法研究,并对集合聚类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通过在传统Ward聚类法中引入动态聚类的“手肘法”方案,发展了环流集合预报分类释用方法。针对该方法的个例分析表明,对于中国中东部地区环流集合预报的聚类释用方法能够有效地划分出最有可能发生的环流形势类型并提供发生概率。确定性预报综合检验结果显示,
其他文献
大气环境资源是表征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大气污染程度正向关系的核心变量,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时空优化配置,其配置公平包括生态公平和经济公平两层含义。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任务是寻求经济增长与污染损失的动态平衡,即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是促进这种动态平衡的关键。
利用大涡模式模拟了对流边界层结构演变以及深对流触发过程。通过改变鲍恩比的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大气初始状况下湿润和干旱下垫面湍流特征及其对深对流触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下垫面的混合层干而暖,厚度较大;湿润下垫面相反。由于地表感热通量对热力湍流形成的作用更大,干旱下垫面上湍流混合和夹卷作用更强,使得水汽和相当位温在边界层内分布更均一,而在边界层顶有较大的负扰动;干旱下垫面上对流强度较湿润下垫面大,但均表现为泡状对流,水平方向上呈网状结构。不同下垫面上深对流的发生与大气初始状况有关,当初始时刻1—3 km的
本文通过总结2000—2018年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的232篇关于冬季风的古气候文献,结合计量学分析,得到冬季风的历史演变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研究认为,亚洲冬季风形成时间基本在8.2~7.4 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的代表冬季风的风尘堆积可能是冬季风形成的重要标志。自冬季风形成至130 kaBP时期冬季风以加强为主,73 kaBP以后得到的冬季风强度演变结论差距较大,甚至相反。总结冬季风的驱动机制研究来看,新生代至第四纪的冬季风以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影响为主;第四纪至全新世(甚至早
暴雨和防灾能力建设是影响洪涝灾害发生及其损失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1978—2018年江南地区(沪、浙、闽、湘、赣五省、市)暴雨洪涝灾害数据、气象台站观测逐日降水量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了近41年江南地区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并从降水和社会防治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近41年来江南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率和成灾率呈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相对高值期,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西多东少特点。近41年来江南地区暴雨发生频次及强度呈波动增加趋
利用次季节—季节预报研究计划(Subseasonal to Seasonal Prediction Project,S2S)的多模式产品集,系统评估了产品集中11个模式对MJO的实际预报技巧。如果以距平相关系数ACC为0.5作为有效预报技巧的阈值,S2S各模式的MJO实际预报时效为8~32 d。S2S各模式预报普遍低估了MJO的振幅强度,且预报的MJO传播速度偏慢。通过分析发现,在一个集合预报系统中,集合离散度与均方根误差越接近,它的MJO预报技巧越高。此外,分析S2S各模式MJO预报技巧对起报时间、季节
短时强降水可引起洪涝等气象灾害,揭示其气候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对于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等工作非常重要。利用较为完整的中国夏季1965—2004年的自记纸(2225站)以及2005—2019年的自动站(2435站)分钟降水数据,分析了中国大陆分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夏季分钟降水频率基本呈现从北到南增加的特征,分钟降水强度在西北地区较小,东部平原地区较大。1 min、连续5 min最大一次降水量在内蒙古、华北最多,连续10 min以上的最大一次降水量和年平均最大降水量在华南沿海地区最
公众对冬奥会观赛气象预报的需求程度很高,观赛需求呈现出多维度的特征,在后续产品研发和服务保障时,应充分考虑公众在穿衣、出行和健康等多维度的需求,为公众提供综合性的观赛气象服务产品。
1 引言rn本次调查旨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中在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这一比较广泛领域所开展的研究活动进行深入了解.当时,中国科学期刊的海外发行已经停止.在
期刊
干部学院在多年培训业务探索中,构建了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模型并应用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气象训练队,直至今天,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走过了70年历程。在气象事业发展初期急需气象技术人才,从气象训练队进行专业和文化知识的普及,到气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气象部门不同岗位输送专业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及时将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有专业的机构开展气象在职员工培训,从
延安气象训练队第一批学员胡有贵1945年5月底被党中央分配到冀鲁豫军区气象观测所工作,当时全党在解放区只建了6个气象观测站,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清丰单拐是其中之一,可见冀鲁豫边区政治地位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