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强度次声作用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强度次声对SD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210只雄性SD 大鼠,将其中1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A组、8 Hz-90 dB组、8 Hz-130 dB组及16 Hz-130 dB组。各实验组大鼠每日于固定时间点置于次声舱内,给予不同频率、强度的次声作用,每天2 h,对照A组动物也置于次声舱内,每天2 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每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另外剩下的70只大鼠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暴露组及对照B组;将暴露组大鼠置于次声舱内,给予8 Hz、130 dB的次声作用,每天2 h,连续暴露14 d后停止,分别于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对照B组大鼠则每天置于次声舱内 2 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各组大鼠胃排空检测均在最后一次次声作用结束后1 h内进行。检测时,大鼠胃内灌注3 ml由99mTc标记的温盐水,于20 min后处死,采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连续测量胃肠道残留的γ-射线量并计算出胃排空率。结果①大鼠经8 Hz、90 dB次声作用7 d和14 d后,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大鼠经8 Hz、130 dB次声作用1 d后,其胃排空率与对照A组及8 Hz-90 d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大鼠经该次声作用7,14,21及28 d后,其胃排空率则明显低于对照A组及 8 Hz-90 dB组(P<0.05)。②大鼠经16 Hz、130 dB次声作用1,7,14 d后,其胃排空率较对照A组明显降低;大鼠经该次声作用14 d和21 d后,发现其胃排空率明显高于8 Hz-130 dB组(P<0.01)。③大鼠经 8 Hz、130 dB次声作用2周后进行为期4周的后续效应观察,发现在第1,7,14,21及28天时,大鼠胃排空率逐渐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 8 Hz、90 dB或130dB以及16 Hz、130 dB次声作用均可引发大鼠胃排空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与次声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当停止次声作用后,大鼠胃排空功能有自我恢复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植入材料,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方法 32例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膝部骨折的体会. 方法对11例膝部骨折行LISS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例患者随访6~22个月,平均14.8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其
目的 总结对周围血管损伤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98例周围血管损伤,就其诊断、抢救措施、血管吻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结果 89例治愈,3例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于瑞金医院外科行
目的了解吉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发生的措施。方法在2005年1—12月采集吉林省麻疹暴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和尿液标本共72份,用 CDW_(150)细胞分离到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灶周围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应用9例因脑梗死而死亡尸检全脑标本,常规 HE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目的分析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差别,探讨成纤维细胞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10例侵袭性和10例非侵袭性垂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各区域微转移的分布规律,为直肠癌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62例经低前切除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其手术标本经取材、包埋
目的探讨3种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眼的波阵面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6例(80只眼)(丙烯酸酯26只眼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4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