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的产物,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促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具有实在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0011-02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SU Zonghun (Mei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Datian County,Sanm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students' life and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concep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s the produc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education,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based on the students' daily life,promotes the teaching to be closer to the students' life,and ensures that the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has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and effective lif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Moral education;Life oriented
自《品德與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更具有实用价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化教学也显得更加重要,将生活化教学全面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只有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真正意义上体验生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行动能力”。因此,只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施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理念的实现。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一门品德学科,因此要基于学生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意识和健康的品德修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主要处于形象化阶段,难以理解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对生活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更具有吸引力。且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处于形成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能力,因此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既坚持了德育的主阵地,又实现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本知识去实践,理解和消化课文中的知识。另外,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认知观念和培养道德情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务实的基础。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制定并执行多维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制定并执行多维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定,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能力目标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生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生活和行为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实现有效的发展和成长,并在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以学生年龄发展特点为基础,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沟通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认识态度,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2)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化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预设情境,为学生设计角色,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情境化教学,可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因此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探索,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感受。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教学中,如果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选举以及班干部的主要权利和义务,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毫无意义,因为班干选举是在班会上班主任已经开展过,所以脱离学生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班干选举活动再现一次,以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选举班干部。在班干部选举活动中,教师要将本单元知识点贯彻其中,特别是选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
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授课方式有很多种,除情境化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更应注重实践性教学。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践性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比如,校园内活动或出游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将课堂教学内容搬移到课外,在户外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寓教于乐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课本内容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并在参观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的教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教师可借助英雄事迹重点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和平来之不易,促使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将课堂教学内容开设到户外,可实现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標,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4)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可选择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重点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言行习惯以及学习过程,因此不固定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点,针对学生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鲜明性。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借助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另外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端正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宽松、科学的人生态度,注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
(5)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巩固知识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板块,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活性质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的系统理论。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离不开作业,各种课后任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合理的作业布置能够让学生在每天的课程基础上更加深刻精确的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之中可以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的相应知识,树立正确的行为思想。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过程之中,能够对课本的案例进一步了解记忆,加深课本印象,举例来说,对于《爱心的传递者》这一刻,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会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因此,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遗留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乐于助人,学生可以在帮助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幸福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注重课堂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同时制定并执行多维教学目标,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彰显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颖.生活化情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元素[J].新课程导学,2020(02):15
[2]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07):256.
[3]徐依青.在生活的土壤中孕育法治素养—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01):14-15
[4]黄丽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育界,2019(24):45-46
[5]陈福慧.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探讨[J].南北桥,2019(24):167
[6]任明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114
[7]郑术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9):70-7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0011-02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SU Zonghun (Mei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Datian County,Sanm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students' life and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concep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s the produc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education,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based on the students' daily life,promotes the teaching to be closer to the students' life,and ensures that the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has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orient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and effective lif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Moral education;Life oriented
自《品德與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更具有实用价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化教学也显得更加重要,将生活化教学全面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所以只有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真正意义上体验生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行动能力”。因此,只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施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理念的实现。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一门品德学科,因此要基于学生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意识和健康的品德修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主要处于形象化阶段,难以理解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对生活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更具有吸引力。且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处于形成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能力,因此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既坚持了德育的主阵地,又实现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本知识去实践,理解和消化课文中的知识。另外,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认知观念和培养道德情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务实的基础。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制定并执行多维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制定并执行多维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定,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能力目标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生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生活和行为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实现有效的发展和成长,并在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以学生年龄发展特点为基础,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沟通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认识态度,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2)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化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预设情境,为学生设计角色,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情境化教学,可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因此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探索,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感受。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教学中,如果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选举以及班干部的主要权利和义务,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毫无意义,因为班干选举是在班会上班主任已经开展过,所以脱离学生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班干选举活动再现一次,以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选举班干部。在班干部选举活动中,教师要将本单元知识点贯彻其中,特别是选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
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授课方式有很多种,除情境化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更应注重实践性教学。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践性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比如,校园内活动或出游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将课堂教学内容搬移到课外,在户外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寓教于乐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课本内容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并在参观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的教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教师可借助英雄事迹重点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和平来之不易,促使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将课堂教学内容开设到户外,可实现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標,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4)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可选择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重点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言行习惯以及学习过程,因此不固定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点,针对学生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鲜明性。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借助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另外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端正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宽松、科学的人生态度,注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
(5)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巩固知识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板块,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活性质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的系统理论。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离不开作业,各种课后任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合理的作业布置能够让学生在每天的课程基础上更加深刻精确的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之中可以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的相应知识,树立正确的行为思想。学生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过程之中,能够对课本的案例进一步了解记忆,加深课本印象,举例来说,对于《爱心的传递者》这一刻,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会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因此,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遗留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乐于助人,学生可以在帮助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幸福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注重课堂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同时制定并执行多维教学目标,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彰显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颖.生活化情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元素[J].新课程导学,2020(02):15
[2]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07):256.
[3]徐依青.在生活的土壤中孕育法治素养—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01):14-15
[4]黄丽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育界,2019(24):45-46
[5]陈福慧.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探讨[J].南北桥,2019(24):167
[6]任明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114
[7]郑术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