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与艺术呈现:苯教“涅瓦”的仪式表达和叙事机制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西寺地狱法会称“涅瓦”(Dmyal-ba),系苯教伏藏师松安林巴的掘藏舞本所编排.法会以戏剧为艺术呈现形式,通过向信众展演三组亡灵在中阴阶段接受阎王审判的情境,使其获得死亡教育.仪式行为中,宗教知识的艺术呈现具有象征性.宗教权威与世俗诉求的和解引发了这一叙事逻辑,促成了仪式目的与艺术媒介的合作性关联.本文即以四川省新龙县雍仲苯教益西寺的地狱法会为例,就场景构建、戏剧角色和仪式功能三个方面,梳理“无常”和“羯磨”概念及其象征话语的书写机制,分析“中阴救度”这一宗教主题的世俗面向和艺术呈现.
其他文献
宋元时期,作为丛林生活制度约束的禅宗清规对其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做出了审细规定.丛林在僧职体系中设置有大量财计人员,其选任主要依据修养、威信、才干等标准,并实行定
明末清初《成唯识论》的注疏研究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高峰.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成唯识论》的研究学者计20余人,注疏多达16部,现已佚失4部,藏内见存6部,藏外见存6部.其中,
宋晓玲,女,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正高级工程师,2008年获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同志自1990年来一直在企业从事生产
九句因随着印度因明在唐代的传播而成为汉传因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九句因的汉译文献,包括玄奘译本以及近代以降吕澂、法尊等人的新译本.“九句因”这一术语源于玄奘《门论
佛教美育之所以成立是由佛教与美育的共通性与佛教之美的独特性决定的,其研究视角既不能简单地用已有美学概念嵌套相关佛学材料而展开演绎推理构成理论体系,也不能将佛教美育仅局限于信仰层面或者文化单一层面讨论.佛教美育的研究视野首要遵从佛教作为信仰存在的现实状况,以入乎其内的视角考察佛教的宇宙观、本体论,信众审美理想境界与达成理想人格境界过程中所遵循的审美活动规律;再以出乎其外的视角,考察其作为中华美育一部分,如何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积淀个体群体审美文化心态以实现主体心性内在转换,践履美好生活之构建,弘扬中华美育之
本文以新发现的民间经书《灵宝还天王愿科》为中心,探讨近代道教与武陵山地区民间信仰的交融互摄机制.从中可见,道教传入武陵山地区和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在仪式和神祇上互摄融
本文通过细致爬梳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藏相关法文原档,对1854-1858年西藏传教会(La Mission du Thibet)传教士贝尔纳及德高丹于南亚近藏地带开展该会南亚方向最后的进藏尝试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把一些教学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
大理白族社会外在表现出多神混融的信仰形态,内部则严格遵循着有序系统的祭祀制度.白族社会的祭祀制度以“斋大油小”为原则,构建出“先斋后油”的时间秩序和“上斋下油”的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