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身的新旧转承和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共同影响着一国的文化安全。近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精神等国家主流文化在得到弘扬的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当前,我们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关键环节为抓手,围绕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三个方面,构筑好国家文化安全的防线。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安全;维护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4-0069-03
  一、文化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与安全
  “文化”这一概念的涉及面颇为宽泛。“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以人的本质或本质力量的对象为实质的,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因素。”[ 1 ] 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从广义的角度阐释的。而“安全”最基本的含义是“免受伤害”,指的是即使在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状况下,主体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存在状态。就国家层面而言,文化安全即指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危险因素的影响,并能够使国内文化在自身更新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子系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利益安全”[ 2 ] 。在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着对文化安全的维护,这里主要是指从价值系统方面维护文化安全,核心是维护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根基之上的价值系统。
  以辩证法的观点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意味着绝对地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对外来文化的性质优劣加以辨别认定。对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外来文化,我们当然可以“大胆拿来”,而不必以泛意识形态化的眼光排斥杜绝。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比较现实的途径是,在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
  (二)文化安全警觉性的生成
  文化安全的波动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本民族文化自身的新旧转承,因为旧文化仍然具有生命力和渗透力,而新文化要成为大众文化的常态,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斗争”;二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文化产品的输入造成对本民族文化“冲击”的现象。
  在物质生产力日益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空前高涨,这就迫使文化创新转承的速度要跟得上,以适应文化需求的增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文化创新转承这辆列车开得过快,就有面临脱轨的危险;而如果这辆列车停止不前,则会导致精神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样使得它国文化产品有机可乘。如果文化阵地被异域文化侵占,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最终甚至可能危及国家的整体安全。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以文化产业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全球化贸易在各国学术界引起了“文化入侵”等命题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开始警觉起来,无论是出于自觉或被动,各国都对外来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不可否认,有些外来文化产品往往是输出国精神文化精华的凝结与彰显。但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视角看,其中无形中也包含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角力。比如,贴着好莱坞标签的美国电影,近年来一直大量充斥于国内院线,这些电影传递着西方的精神、思维、语言和生活方式等等,久而久之对国人产生了“西化”的效果。因此,我国要充分重视文化安全问题,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维护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
  二、我国文化安全领域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党进行自身建设和治理国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凭借这一思想武器,把落后的旧中国改造和建设成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像佛教文化那样深度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常常会受到其它外来思想的冲击,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任重而道远。
  当今时代,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分享的速度空前加快;各国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甚至被取消,使得文化产品全球流通加速。近年来,新奇的外来文化吸引了许多青年人,在人群中一度出现“哈美”、“哈日”和“哈韩”的倾向。不可忽视的是,西方国家一直把同化中国作为其战略目标之一,他们试图通过文化的糖衣炮弹来击垮国民的思想防线。因此,文化多元发展的态势如果不加管控,将会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共鸣感还需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3 ] 在这一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果足以证明这一共同理想是强大的引擎。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由于干群关系紧张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原因可能复杂多样,但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时下,一部手机就能将不和谐的场景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平台,继而形成舆论漩涡。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往往会被别有用心的分子利用,借“病毒传播”的方式散播开来,而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很容易被断章取义的图片和视频所误导,最终导致公众不满情绪上升,甚至对社会主义产生消极看法。如果不对这些消极思想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出现政府公关危机,最终有可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根基。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大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支撑和思想灵魂。”[ 4 ] 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之久,其源源不竭的动力正是来自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奋勇前进、开拓创新、攀登高峰的精神动力。   当前,有少部分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缺乏应有的尊重。很多地方对宣传民族精神重视不够,就连有的学校也只是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有些人公然对我国举行的一些大型爱国教育活动进行诋毁。尽管这些并非普遍现象,但是任其发展下去,无疑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抬头甚至泛滥,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立足于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概括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践行这“三个倡导”,也正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 传播好主流的国家价值目标
  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能够从整体上聚合一个民族的力量。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而需要有符合时代发展、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价值目标做指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不仅是要在物质财富上壮大自己,还要充分发挥好文化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拉动作用,推进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民主”在希腊词源中意味着人民,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需在集中指导下运行,集中是对分散力量的凝聚。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文化受益权。“文明”是历史的长期沉淀,“在一定意义上,文明是社会的主观表现,文化是社会的客观表现”[ 5 ] 。因而,文化的繁荣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谐”是使不同事物之间能够融洽共存,其中旧文化是新文化繁荣的基石,外来文化是新文化适应时代的润滑剂。在处理国内外文化和本国新旧文化的关系时,要科学设定质和量的选取标准,始终把本民族的文化置于核心地位。
  当前,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对传播国家主流价值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文化产业在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颇具成效;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来看,其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要借助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利用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传播国家价值目标。
  (二) 营造好和谐的社会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领域的走向,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氛围。
  “自由”不是绝对地无拘无束,而是自律下的自由,行为需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营造自由的环境,可以为文化创作者提供更大的思想发挥空间。“平等”是人权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对文化的需求。同时,基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状况,在创新发展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公正”即实现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盈利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回馈,突出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法治”是文化事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护力量。依法治国要让法律介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监督文化企业合法经营,生产和传播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产品。
  (三) 倡导好健康的公民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6 ] 在当今社会之中,它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价值准则。
  “爱国”是每个人应尽的本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发挥爱国主义在整个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主动防御作用,让国人自觉把爱国主义内化为一种基本素质。“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质言之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敬爱。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部门、个人都应把这种敬业的态度落实于创作、生产和监督之中。“诚信”是维护社会关系的纽带。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诚信在文化生活和生产领域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生产、流通、消费得以正常进行的道德条件。“友善”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我国应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把本民族关于“和”的思想传递出去,以弱化西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从总体上看,健康的公民价值准则有利于塑造提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精气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内在的强化作用。
  当前,各国之间的较量已表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安全布防之中居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要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作为内生力量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不仅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汇聚了当今的时代精神。在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博弈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安全防线的构筑当中能够起到支柱性的作用。同时,本民族文化的创新转承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指向,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走向繁荣兴盛。总之,我国文化安全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导。
  [参考文献]
  [1] 王仲士.马克思的文化概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 :26.
  [2] 韩 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90-94.
  [3] 袁银传,赵倩.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64-65.
  [4] 倪愫襄.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7-11.
  [5] 岑孝清.文明与文化概念的新探索[J].文化学刊,2014,(9):9-15.
  [6] 赵智奎.公民准则的价值诠释[N].辽宁日报,2014-8-26.
  责任编辑:苗全优
其他文献
以“鞍钢新轧”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第一批试点企业为例,本文就发行可转债对资本市场的意义、特征、背景及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向读者介绍了这一融资的
Linda是我的一位闺中密友,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客户担当.Linda在朋友与同事们的眼里一直是个很唯美的人,她总是衣着时尚,举止得体,工作出色;她总是期望自己爱情甜蜜、事业成功、
期刊
<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懂法的校长管理,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构建适用的课程体系,好的课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校长理校该放在重要位置的问题。
在目前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职生创业对于自身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生创业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升
立足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出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实行"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要以"岗位—能力—方案"为路径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要以"课程—基地—师资"
本刊自2003年第10期刊登“特别策划”《执行力 决胜力》以来,接到大量的读者反馈,他们热情洋溢地对该策划进行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对执行力话题异型了百花齐放式的讨论,最后读者纷
设计了一种湖泊重金属污染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湖泊中的酸碱度、水质环境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不同的安全隐患检测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及时报警,以帮助工作人员
基于地区差异性视角,采用可内生划分组别的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各省林业生产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由于地区间人力资本、降水量、年均气温的差异性,全国各省林业分成两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中,合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可以为读者提供高效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正>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以亲情化教育方式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增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