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其他文献
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成的36个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12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8、WN11、515和TS31等4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TS31×51
从力学、运动学、材料学、工艺学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秦陵铜车马典型构件──车轮和轴的性能结构。结果表明,秦代在机械工程方面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对1983~1994年陕西省夏玉米中热组区域试验参试杂交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种的产量水平逐年提高;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穗行数明显增多,行
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秦陵三棱铜镞任一主面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铜镞主面的几何形状;并利用坐标的旋转变换,求得另两个主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三条主刃的数学模型.并
对来自CIMMYT基因圃Pool<sub>33</sub>QPM种质的温带驯化种群T<sub>33</sub>QPMC<sub>0</sub>~C<sub>5</sub>各轮,在陕西夏播条件下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提出:T<sub>33</sub>Q
学报演变为学术刊物,在我国经历了由学术,新闻、文艺等内容混杂的杂志型过渡时期后,才变为最终的纯学术型。这时办刊者把学术性作为学报的主要特征,在编排内容和形式上,均以突出学
以秦陵铜车马及秦俑坑出土的实战兵器为典型,结合先秦时期重要的科技著作《考工记》,分析探讨了秦代机械设计中的科学思想.
应用现代力学和机械学知识,参照世界上第一部木车制造专著──《考工记》,对秦陵铜车轮轴部件的设计进行了考证分析,探讨了秦代机械设计的发展水平。
对铜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受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重心位置,牵引力角度和车辕的设计对铜车马牵引性能的影响,从而说明了铜车设计的合理性。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西黄改等9个黄改系和黄早四进行了籽粒产量配合力的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黄改系间籽粒产量的配合力达到极显著差异,与原黄早四差异甚大。又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