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血项有什么区别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常规指的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判断血液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患有疾病。而血项检查项目较多,不同疾病需要检查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血常规和血项检查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区别。

血常规检查内容


  1.红细胞计数(RBC)。RBC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的数量。其中,女性参考值在(3.5~5.0)×1012/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4.0~5.5)×1012/L之间。若RBC增多,患者可能患有肺气肿或存在大面积烧伤等情况。若RBC减少,多为白血病。若RBC合成障碍,多为缺乏维生素B12及铁等。另外,RBC的增多与减少也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
  2.血红蛋白(Hb)。Hb是红细胞的关键部分,主要作用为向人体组织及器官输送氧气,并运出二氧化碳。女性Hb的参考值在110~150g/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120~160g/L之间。若Hb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贫血。若Hb增加,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细胞比容(HCT)。HCT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其中,女性参考值在35%~45%,男性参考值在40%~50%。若HCT降低,可见于血液稀释、贫血等。若HCT增加,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等。
  4.白细胞计数(WBC)。WBC指的是在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在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其参考值在(4.0~10.0)×109/L之间。若WBC增高,可见于白血病、各种炎症等。若WBC降低,可见于流感、伤寒等。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DC指的是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其计数。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01~0.05之间,嗜碱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0.01L之间,中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50~0.70之间,淋巴细胞的参考值在0.20~0.40之间,单核细胞的参考值在0.03~0.08之间。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严重烧伤、伤寒等。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若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过敏性休克。若嗜碱性粒细胞增加,可见于恶性肿瘤、中毒等。若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放射病及传染病急性期等。若淋巴细胞增加,可见于结核病、百日咳等。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减少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另外,单核细胞增多时,可见于疟疾、寄生虫病等。
  6.血小板计数(PLT)。PLT的参考值在(100~300)×109/L之间,若其增加,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大失血等,若其降低,可见于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

血项的检查内容


  1.血红蛋白(Hb)。女性Hb参考值在110~150g/L,男性参考值在120~160g/L,若Hb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贫血。若Hb增加,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型。血型检测指的是对人体血液类别进行测定,是法医物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血液中抗原的差异来判断血型的类别。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是一种参加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具有促进体内精氨酸转化的作用,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器官、骨骼、组织以及肌肉中。其中,女性参考值在8~41U/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9~51U/L之间。若ALT增加,可见于胆道疾病、心脏疾病及肝脏疾病等。若ALT降低,可见于肝损伤等疾病。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的一种外壳蛋白,伴随着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可以作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可存在于人体的唾液、泪水、血液以及乳汁中。
  5.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是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及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HCV可引发多种肝脏疾病。
  6.艾滋病病毒(HIV)。HIV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慢性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患者若感染HIV,会成为传染源将HIV传播给他人。
  7.梅毒螺旋体抗体(TP)。TP侵入人体后,血清中会出现特异性抗体,是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

血常规和血项的区别


  1.血常规是检验血液的细胞部分,是最基础的血液检验。而血项是血液检查的一个统称,可检查很多项目,包含血常规检查。
  2.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而血项检查包含血型、乙肝、梅毒以及肝肾功能等。
  3.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以及凝血功能。而血项检查可诊断多种疾病。所以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总的来说,血项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可检查多种疾病。而血常规只检验血液的细胞部分。因此,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病是由于患者腰椎间盘部分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的椎间盘组织突出的病症。该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部分病症程度较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下肢麻木以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如何才能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临床诱因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腰椎间盘退变: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因;②患者存在先天致病因素、腰椎部有长
文化养老是基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出现的一种养老模式,由传统养老和现代人文关怀相结合而产生。文化养老不仅能让老年人精神愉悦,使老年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弘扬个性,而且也能展现老人风采,强化情感沟通。在新时代弘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文化养老显得更加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文化养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文化养老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养老的内涵是把中华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多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不足引起。高血糖会损伤人体肾、眼、神经以及血管等多个组织器官,进而引起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因此,人们平时要注意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延缓病情进展,保证自身健康。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表现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在遗传因素方面,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其遺传异质性都十分明显
国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者。近年来,党和国家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教育改革之中,力求通过教育改革提升教职工队伍素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但不可否认的是,纵然新课程改革始终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小学教学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这一时代背景下,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每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期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不及早给予纠正引导,对幼儿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如何给予幼儿正确引导。  幼儿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以及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与去小学化教育思想的渗透,幼儿大班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能够掌握基本合作能力与社交能力。美工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美工区域活动中渗透合作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适应现代化社会中分工合作的基础理念
绘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可以通过阅读绘本与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社会情感,真切体会到绘本内容的本质与内涵。教师要选择相关的社会性绘本读本,通过绘本阅读增强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为幼儿的绘本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构建多样化阅读渠道,组织多种亲子阅读活动形式,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按照发病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胆囊结石以及胆管结石,患有该病的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胆绞痛、发热、腹痛、嗳气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人数已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胆结石患者除了需要正常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和调理,这样才能减轻症状、降低复发,促进病情康复。那么
有些人天生牙齿就不美观,存在牙齿排列不整齐、颌骨偏离等问题,需要进行口腔正畸。那很多人都有疑问,口腔正畸究竟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可以让牙齿排列整齐还不影响牙齿的牢固性?本文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腔正畸的相关知识。口腔正畸的原理  牙齿矫正多使用牙齿矫正器,也就是牙套,使错位的牙齿能够回归至正常的牙位。这一原理是利用了正畸力的作用慢慢地推动牙齿,使牙齿在受力后发生位置移动。虽然只是较为微小的力量,但是
小儿哮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病发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该病易反复迁延,患儿的症状经常在凌晨或者夜间加重,同时伴有呼气气流受限等问题。患儿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小儿哮喘的病因  小儿哮喘病因十分复杂,该病的发生和免疫、神经、遗传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有:①免疫因素。小儿哮喘的发生大部分和过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