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治疗困难.1987年Edelson等报告应用体外光化学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可延长存活时间.此后陆续有数篇报道,其疗效颇不一致.对1988~1994年间治疗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蕈样肉芽肿(MF)或为Sézary综合征.口服甲氧基补骨脂素,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到50ng/ml,将患者与一特殊治疗装置连接,分离出白细胞,行UVA照射,照射1.5小时,然后输回患者体内.每次治疗收集白细胞9次(标准疗法为6次),约6×109个细胞受到照射.每月连续治疗2天,如病情无改善,治疗间隔缩短到2周.

其他文献
作者以庆应大学1992~1995年接受骨髓移植后的30例急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患者为对象,用抗CDla、CD3、CD4、CD8、CD20、HLA-DR及抗ICAM-1、VCAM-1、ELAM-1抗体进行ABC法免疫组化检测.
作者在1955年至1972年对243例皮肤或粘膜鲍文氏病进行了分析。病原学因素 1.年龄:本组病例年龄是20~90岁,平均65岁,绝大部分为50~80岁。2.性别:女性比男性发病率略高(134:109)。3.种族:243例中1例为黑人。临床表现 1.部位:自从1912年Bowen首先描写本病以来,一直认为本病好发于非暴露部位,尤其躯干和四肢。本组病例的分析结果与上述传统概念相反,发现本病明显好发于
期刊
例1.23岁,男性。有轻度前驱症状,如鼻炎、咳嗽和少量痰。接着于右中指侧面出现一小水疱,次口,二手掌和手指产生类似水疱。就诊检查时发现,前腭、舌、齿龈和颊粘膜均有疱疹和溃疡。溃疡疼痛,妨碍进食。手掌和足底见带灰色的水疱,手足背和手指也有少量类似损害。皮疹伴持续性针刺样疼痛,影响活动。
期刊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皮肤受累很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20%~35%,皮损形态多种多样,但溃疡性皮损则罕见。作者报告1例泛发性的溃疡型结节病伴致死性的多系统损害,并复习了以往文献中的34例。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和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病中组织遭到破坏,根据抗体种类和免疫病理表现可区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将结缔组织病中有免疫特征的病归纳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多见于女性,普遍有球蛋白增高和抗核抗体(ANA),病理表现为结缔组织和中小型血管的非化脓性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样变性(表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麻风病常见的死因之一。麻风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不多见。作者报告了3例瘤型麻风病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病例简介:例1:男性,45岁,口服氨苯砜开始每周100毫克,4周后增至每周300毫克,此后2周因尿少及尿色呈暗褐色而入院。
肝炎病毒感染无症状者或在出现黄疸等典型肝炎临床症状前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皮肤表现。该文介绍了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多种皮肤疾患及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提示皮肤科医师在寻找皮肤病的病因时,应常规进行肝炎病毒的系列血清学检查。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不明,大量研究表明与免疫有关。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它能特异地与白介素1受体结合阻断白介素1的生物学作用,而其本身不产生任何激动剂效应。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低水平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1α比值改变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银屑病有发展前景。
作者列举了许多培养工作:首先列举了50年代Becker用瘤型麻风组织做器官培养获得的培养物。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的菌除了抗酸杆菌外,尚有较大的球形成分,抗酸染色阴性,作者认为这正是他在60年代所描写的麻风杆菌生命循环的L-型。作者用加一定量麻风瘤组织悬液和加酶消化物的液体培基,经7个月培养得到一株黄橙色培养物。
期刊
本文报告15年中105例急性带状疱疹用综合治疗的研究结果。病情分类:轻型:皮疹只有一至数片,疼痛轻微,无全身症状;中度型:皮疹多,炎症明显,中度疼痛;严重型;皮疹伴出血,溃疡,播散,有明显并发症或一般情况差和预后不良。老年患者病情往往加重。12例重型患者中8例(66.6%)见于三叉神经的部应。并存疾病:105例中23例伴有中毒性或衰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