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外怎样厚植爱国情怀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因此,树立课程意识,必然要突出课程的德育属性。“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样育人”是德育课程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不能缺少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的系统研究,更需要结合当下具体的国家政策进行渗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有时代性与生动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教育现状与着力点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过于重视教材知识,不能深入挖掘教材,就目前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部分教师一直坚持传统的授课模式,重视课本中的知识,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起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顾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提不起来。二是教学的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不懈的努力。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当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一些学校的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依旧采取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学习,也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道德与法治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学校要重视起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授课是教师们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知识70%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起将爱国主义教育引进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加强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来达到在小学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衔接。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应该自己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只有学生自主地掌握了重点、难点,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教材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在每一个章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当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例子,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收集更多的爱国主义的例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而有效地促进爱国主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3.利用好风景名胜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安兵马俑,有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安徽黄山、山东泰山等,吸引了无数中外旅客来旅游观光。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把一幅幅壮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
   4.利用灿烂的文化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从吟诵、背诵古诗、《三字经》等入手,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利用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传授爱国情感。告诉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缔造了新中国。教育学生一定要对老一辈革命家充满感恩,体会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发起孩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
   6.利用好家鄉的变化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孩子细心观察后,会说出汽车多了、楼房多了、道路宽了、人们的穿着比以前更多样了,等等,切身体会到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7.环保教育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孩子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要做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动物、不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
   8.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宣传传统节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开展小学爱国主义传统节日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作分组和搭配。
   爱国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我们要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如何用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得课堂向纵深推进,让课堂更高效?笔者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简称靠谱COP项目)研修后,真切感受到课堂观察大数据是教师课堂行为改进的有效助力。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为例,对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进行诊断分析。   一、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主要是由两
期刊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令学生的阅读视野受限,影响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群文阅读能促进阅读教育资源的拓展,促进学生阅读内容的整合,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群文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建立多篇文本的联系,让学生共同交流话题,分享体验,交流情感、碰撞思维,这样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
期刊
要明白世故人情,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学生虽然生活圈子小,但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明白一些世故人情,这是写作的素材。学生或许会说我们囿于校园,怎能了解社会?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开卷有益,我认为可以借助报刊书籍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广泛阅读,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学习的教材本身就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其中有很多古典诗
期刊
初春,天气乍暖,两天里气温骤升至了27摄氏度,昨天柳丝上点缀的还是紧紧包裹着的芽苞,而今天恍如一夜爆开,每一枝杈上的柳叶忽地就如花一般散开,还垂下了细细小小的“毛毛虫”!   于是,一个午写时间我们一起抄录下了一首小诗: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略略地讲了讲大意,让孩子们回顾各自往年出门看花、游人如织的情景来体会诗
期刊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储备少、阅历少而写不好作文,将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不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他们写作的热情。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融入到写作活动中,才会愿意参与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诸如游戏、比赛活动、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中体现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
期刊
著名作家莫言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往语言方面努力,怎么样努力?个人必定找到自己的方式。无非离不开,第一是阅读,第二生活,加一条就是冥思苦想,再加一条就是反复地磨炼,如果再加一条就是从模仿开始。”可见习作中模仿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题阅读生成习作智慧的可行性。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依托,找到可用的例子,捕捉适合学生写作的延伸点,引导学生向课本学习,先入格再出格,让学生练笔有章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贴近学生实际”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易于动笔”的前提。如何贴近实际呢?作为老师,应该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深入到学生中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认为写随笔就是很好的方式。随笔的核心是“随”,根本是自由。因为它具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少、知识视野狭窄,他们难以探寻文字背后的深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深度的阅读活动融入文本之中,促进他们的思考,要培养他们阅读的技巧,提升他们的阅读的能力,让他们的认知从浅显走向深入。   一、把握文本之点,引领学生深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育,为他们拓展阅读的视野,促进他们对阅读行为的投入,让他们
期刊
一、课题的确定   小学数学中设置了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要求,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组织实施了《选择合理方案》这个课题予以研究。   二、课题任务、进程和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了先租车到旅游景点,再买票进入景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