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河流提出很多新要求。除关注河流的防洪、抗旱等安全保障外,人们还重视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谈谈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趋势和应用实践。认为在进行河流的治理规划设计时,要有科学合理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注重管理和服务,保证河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河流提出很多新要求。除关注河流的防洪、抗旱等安全保障外,人们还重视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问题。现代水利事业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必须考虑如何在保障河流的基本功用基础上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谈谈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趋势和应用实践。
1、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1.1考虑多方需求,体现规划设计的多目标和多功能
在河流治理规划方面,根据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的治理思路,应逐渐从单一目标智力过渡到区域性的多目标治理。以水利工程为载体,在建设时强调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部署河道建设,修复或改善生态环境。以防洪、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为基础目标,增加河流自然的丰富性,确保河水的清澈、水质和水量的丰富,使当地特有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并提高河流的自净功能,将水资源配置、防洪救灾与生态环境统一起来,实现河流治理的多功能、多目标。
1.2采取雨洪调蓄技术,保护水面
我国的防洪比较注重防外水,而忽略了汇流内遭遇暴雨产生的内涝灾害。国际上在防洪对策措施方面,非常注重“疏堵结合,蓄泄并重”的治理观念。通过一味加高加固地方治理不断抬高的水位,已经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河流治理从最初的防洪减灾逐渐转变为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进行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保留并改造疏挖原有低洼地、水塘和鱼池,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增加河流的调蓄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具美感和良好的亲水感。对于北方缺水城市,为增加水资源的可用量应建立完善的雨洪收集、净化、蓄积和循环系统。
1.3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在城市环境中,水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应与市民的生活环境相融合。进行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想,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处理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根据河流的特定形态,以水造景,把水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起来,充分考虑沿岸居民和游人的环境感受与活动需求,以“水”和“绿”为介质,创造出舒适、安全的滨水环境。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要求的水景环境,体现出具有地区特性的河道形象。
1.4控制污水,消除河流污染
河流水质的清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经验,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有效的减轻河流污染。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城市应与河流和谐相处。河流污染的治理要靠全流域的共同努力,从源头抓起,倡导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截污工程建设。
2、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实践应用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这些新趋势我国各大城市的水利工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践。本文以某市河流治理为例,谈谈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实践。该工程是某市以水景为轴线的某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具有40余年历史的人工河流。通过河流治理规划设计,解决了洪涝排水、蓄水、绿化和环境美化的问题。治理之后的河流成为充满文化活力、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园化河流。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2.1设计理念遵循多功能、多目标的理念,并注重河道的立意和景观结构。以往在进行河道设计时,首先考虑河流功能的满足,对于河道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很少考虑。往往存在着治理之后的河道,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河道的设计与园林绿化脱节,使其有一种“孤立”存在的感觉。在该项工程的治理规划设计中,遵循水景观与城市景观紧密相容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河道基本防洪抗灾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河道的立意和景观结构,组织园林、水利和雕塑工程师合作完成设计。
2.2将景观设计与水工建筑有机结合。该河流暗沟进口处有一座节制、泄洪闸,为维护河道的正常水位,该闸平常关闭蓄水,汛期开闸泄洪。考虑到平板闸位于地上部分的闸室和平板桥会影响到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改用蝶阀闸,将其闸室放在地下。为紧扣河流历史文化命脉,在闸室的地上部分设计了一个景观水池和人造瀑布,使河道的景观能够向前延伸。该项设计使景观设计与水工建筑紧密结合,突出了河道的文化特色。
2.3采用多層台阶式的断面结构。该河平时河道水量较小,汛期排水时超高后的水位常常比正常水位高出1~2m。考虑到防洪的需要,应增加河道的断面宽度,而河道的正常水位以上一年内长时间处于污水状态,河道的景观很差。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采用多层台阶式断面结构,并将河道的堤岸分成内外两道。河道的内堤岸河道规划上开口线,高程为正常水位加0.4m超高;外堤岸距离河道中心的界限不确定,设计高程的范围在不低于最高洪水位加上超高高度,设计时根据滨河带的景观设计要求灵活掌握。
2.4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水”和“绿”为基本介质,设计时考虑到植物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选择成活率高、对土壤有较好适应能力和固土能力的植物,并注意类型的搭配,充分考虑群落结构的优化。将植物延伸至水中,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必要条件,在岸坡和水位变化去种植睡莲、美人蕉、黄菖蒲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利用它们的枝干和根须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3、小结
河道治理规划不仅要注重防洪抗灾功能,还关系到城市和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河流的治理规划设计时,要有科学合理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注重管理和服务,保证河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周亚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2-54.
[2]何冰,高辉巧,夏旭东. 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12):23-25.
[3]吴虹兴,蒋坤良.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8(5):4-6.
【关键词】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河流提出很多新要求。除关注河流的防洪、抗旱等安全保障外,人们还重视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问题。现代水利事业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必须考虑如何在保障河流的基本功用基础上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谈谈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趋势和应用实践。
1、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1.1考虑多方需求,体现规划设计的多目标和多功能
在河流治理规划方面,根据促进人水和谐相处的治理思路,应逐渐从单一目标智力过渡到区域性的多目标治理。以水利工程为载体,在建设时强调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部署河道建设,修复或改善生态环境。以防洪、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为基础目标,增加河流自然的丰富性,确保河水的清澈、水质和水量的丰富,使当地特有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并提高河流的自净功能,将水资源配置、防洪救灾与生态环境统一起来,实现河流治理的多功能、多目标。
1.2采取雨洪调蓄技术,保护水面
我国的防洪比较注重防外水,而忽略了汇流内遭遇暴雨产生的内涝灾害。国际上在防洪对策措施方面,非常注重“疏堵结合,蓄泄并重”的治理观念。通过一味加高加固地方治理不断抬高的水位,已经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河流治理从最初的防洪减灾逐渐转变为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进行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保留并改造疏挖原有低洼地、水塘和鱼池,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增加河流的调蓄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具美感和良好的亲水感。对于北方缺水城市,为增加水资源的可用量应建立完善的雨洪收集、净化、蓄积和循环系统。
1.3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
在城市环境中,水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应与市民的生活环境相融合。进行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想,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处理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根据河流的特定形态,以水造景,把水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起来,充分考虑沿岸居民和游人的环境感受与活动需求,以“水”和“绿”为介质,创造出舒适、安全的滨水环境。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要求的水景环境,体现出具有地区特性的河道形象。
1.4控制污水,消除河流污染
河流水质的清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经验,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有效的减轻河流污染。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城市应与河流和谐相处。河流污染的治理要靠全流域的共同努力,从源头抓起,倡导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截污工程建设。
2、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实践应用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这些新趋势我国各大城市的水利工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践。本文以某市河流治理为例,谈谈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实践。该工程是某市以水景为轴线的某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具有40余年历史的人工河流。通过河流治理规划设计,解决了洪涝排水、蓄水、绿化和环境美化的问题。治理之后的河流成为充满文化活力、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园化河流。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2.1设计理念遵循多功能、多目标的理念,并注重河道的立意和景观结构。以往在进行河道设计时,首先考虑河流功能的满足,对于河道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很少考虑。往往存在着治理之后的河道,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河道的设计与园林绿化脱节,使其有一种“孤立”存在的感觉。在该项工程的治理规划设计中,遵循水景观与城市景观紧密相容的设计原则,在满足河道基本防洪抗灾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河道的立意和景观结构,组织园林、水利和雕塑工程师合作完成设计。
2.2将景观设计与水工建筑有机结合。该河流暗沟进口处有一座节制、泄洪闸,为维护河道的正常水位,该闸平常关闭蓄水,汛期开闸泄洪。考虑到平板闸位于地上部分的闸室和平板桥会影响到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改用蝶阀闸,将其闸室放在地下。为紧扣河流历史文化命脉,在闸室的地上部分设计了一个景观水池和人造瀑布,使河道的景观能够向前延伸。该项设计使景观设计与水工建筑紧密结合,突出了河道的文化特色。
2.3采用多層台阶式的断面结构。该河平时河道水量较小,汛期排水时超高后的水位常常比正常水位高出1~2m。考虑到防洪的需要,应增加河道的断面宽度,而河道的正常水位以上一年内长时间处于污水状态,河道的景观很差。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采用多层台阶式断面结构,并将河道的堤岸分成内外两道。河道的内堤岸河道规划上开口线,高程为正常水位加0.4m超高;外堤岸距离河道中心的界限不确定,设计高程的范围在不低于最高洪水位加上超高高度,设计时根据滨河带的景观设计要求灵活掌握。
2.4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以“水”和“绿”为基本介质,设计时考虑到植物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选择成活率高、对土壤有较好适应能力和固土能力的植物,并注意类型的搭配,充分考虑群落结构的优化。将植物延伸至水中,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必要条件,在岸坡和水位变化去种植睡莲、美人蕉、黄菖蒲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利用它们的枝干和根须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3、小结
河道治理规划不仅要注重防洪抗灾功能,还关系到城市和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河流的治理规划设计时,要有科学合理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注重管理和服务,保证河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周亚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2-54.
[2]何冰,高辉巧,夏旭东. 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12):23-25.
[3]吴虹兴,蒋坤良.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