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越野马拉松赛事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气剧变演变成国内最大的赛事意外,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赛的遇难人数已经达到了21人。
说起冻死人,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应该发生在冰天雪地,比赛当日22日早上6时36分发布的“甘肃省主要城市天气预报”显示,白银市有小雨,气温6~15℃。现在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6~15℃气温下为什么也能冻死人?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杀手”就是人体失温。
关于失温,如下内容你应该了解——
1.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2.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3.失温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
轻度失温(体温在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重度失温(体温在33℃~30℃)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4.如何避免失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这点非常重要!
注意: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5.失温该如何救治?
如果遇到失温,我们应该这样做:
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移出吹风和湿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气隔绝开来。
包括:将失温症患者转移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让患者暴露在潮湿和大风环境里、安置的时候注意不让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脱下患者被打得透湿的贴身衣物、做好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
①只需要换上干衣物并挡住风寒吹袭即可;
②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
③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然后把它放在伤者的腋窝,颈部和腹沟处;
④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伤者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让某个身体温热的队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离物的情况下,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让患者缓和过来。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但需要强调的是: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会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急救,尤其是心脏按摩,必须是在确认脉搏和心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适得其反!当然,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并且严重失温的患者回暖不可过快,因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会导致心律不齐。身体的快速回温会导致休克,这样很危险。不管患者看起来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回暖,都说明他还没有死,不要放弃救治的机会。
切忌:
给低温症患者饮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很多人认为喝酒之后身上会暖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酒精本身并不能給人体提供多少热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饮酒之后血液循环加快,主观上是感觉暖和,其实只是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用饮酒的方式来取暖,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而不是主躯干和头部,这是错误的。有人一摸低温症患者的四肢,发现冰得不行了,立马将热水袋拿去温暖四肢,其实这样做会加速让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从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热量加速散发;
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这是不可取的。辅助热源的最佳温度是在人体体温上下,过于滚烫的热源,会导致患者被烫伤。
说起冻死人,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应该发生在冰天雪地,比赛当日22日早上6时36分发布的“甘肃省主要城市天气预报”显示,白银市有小雨,气温6~15℃。现在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6~15℃气温下为什么也能冻死人?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杀手”就是人体失温。
关于失温,如下内容你应该了解——
1.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2.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3.失温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
轻度失温(体温在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重度失温(体温在33℃~30℃)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4.如何避免失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这点非常重要!
注意: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5.失温该如何救治?
如果遇到失温,我们应该这样做:
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移出吹风和湿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气隔绝开来。
包括:将失温症患者转移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让患者暴露在潮湿和大风环境里、安置的时候注意不让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脱下患者被打得透湿的贴身衣物、做好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
①只需要换上干衣物并挡住风寒吹袭即可;
②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
③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然后把它放在伤者的腋窝,颈部和腹沟处;
④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伤者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让某个身体温热的队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离物的情况下,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让患者缓和过来。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但需要强调的是: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会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急救,尤其是心脏按摩,必须是在确认脉搏和心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适得其反!当然,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并且严重失温的患者回暖不可过快,因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会导致心律不齐。身体的快速回温会导致休克,这样很危险。不管患者看起来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回暖,都说明他还没有死,不要放弃救治的机会。
切忌:
给低温症患者饮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很多人认为喝酒之后身上会暖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酒精本身并不能給人体提供多少热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饮酒之后血液循环加快,主观上是感觉暖和,其实只是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用饮酒的方式来取暖,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而不是主躯干和头部,这是错误的。有人一摸低温症患者的四肢,发现冰得不行了,立马将热水袋拿去温暖四肢,其实这样做会加速让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从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热量加速散发;
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这是不可取的。辅助热源的最佳温度是在人体体温上下,过于滚烫的热源,会导致患者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