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感硬汉T—5000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武器大国,俄罗斯的狙击步枪品种确实少了点。好在现有的几款名枪还算争气,有的拼射速,有的拼精度,有的拼杀伤力,基本能满足现有需求。不过嘛,无论是军人还是军迷,成天见到的都是老枪,多少还是会有些抱怨。还好,到了2011年,终于有新枪问世了!它的名字叫T-5000狙击步枪。瞧瞧,这身材,骨感又硬朗,时髦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
  【小标题】路线有点复杂
  T-5000共推出了三种枪型,分别使用7.62×51毫米、7.62×67毫米和8.59×71毫米三种口径的弹药。然而这三种口径都是欧美国家使用的口径,与俄军常用口径不符,看来是想走国际化路线。果然,2012年6月,出道仅9个月的T-5000,跟随著名反恐部队阿尔法小组,在军警狙击手世界杯的国际赛场上出尽风头。4个月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访期间甚至亲自向邻国“推销”。不过到了2014年,一直被当作外销枪械看待的T-5000却又成为了俄军制式狙击步枪的候选人。这个路线走得,着实有些东西方通吃的架势。
  P2-3
  【小标题】身材有点精瘦
  T-5000的重型枪管被直接固定在不锈钢机匣上,由于使用的是旋转后拉式枪机,机匣的构造比较简单,因此整支枪的体型可以用精瘦来形容。枪身各处的用料真是能省则省:枪管上有多条散热凹槽,利于散热,同时减轻全枪重量;枪托不仅是可折叠的,还进行了镂空式设计,让原本沉重的枪托变得更轻。在全力减重的设计思路下,T-5000成了一支轻巧的狙击步枪。折叠起枪托,枪身最短只有960毫米,比M16步枪还要短,而重量则控制在6千克左右。
  【小标题】性能有点超群
  奥尔西公司卖得最好的枪械,是小口径猎枪。与使用霰弹的猎枪相比,这类线膛枪更考验射手的枪法,当然对枪支精度的要求也就更大。T-5000继承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把精度水平提高到了0.5MOA。也就是说在800米外瞄准射击,子弹全部能打入直径110毫米的圈内。就算是菜鸟,只要会用瞄准镜,射击时肩不颤、手不抖,也能成为神枪手。由于机匣上有前后两段战术导轨,必要时可以在瞄准镜前安装夜视仪,能实现全天候的高精度射击。当然,精度高、前后串连式瞄准具,这些特征本来也是当今狙击步枪的流行做法。虽然不能说T-5000独具匠心,但至少可以说它紧跟潮流。
  【小标题】设计有点暖心
  作为一支冷酷到底的狙击步枪,T-5000却会尽力照顾射手的感受。举个例子吧,T-5000提供了两种力度的扳机,扣不动重的可以换个轻的,其他狙击步枪可不会这么亲民。可折叠枪托在折叠后会被磁力紧紧吸在枪身,不容易滑脱,便于携带。另外,虽然狙击手通常不需要对付大量目标,但5发或10发可拆卸弹匣还是最大限度提升了火力的连续性。就连最容易被忽略的托腮板,也考虑到了下巴的舒适度,可随意调节高度。用专业点的词来讲,这叫“人体工程学设计”。狙击手经常在暗处举着枪,一趴就是一天,一支趁手的枪最能提升战斗力。
  【小标题】产量有点不够
  在俄罗斯狙击步枪里,大家分工明确,各有所长。比如SVD,堪称狙击步枪中的AK-47,发挥稳定,又是半自动式,射速较高。OSV-96,使用12.7毫米的大口径子弹,对付墙壁、轻型装甲如砍瓜切菜。而SV-98呢,虽然是手动式,但精度高,是远距离大杀器。T-5000会抢谁的“饭碗”呢?目前看来,它与SV-98的定位比较相似,是留给特种部队的狙击手用的,属于一枪定胜负的那种角色。虽然凭借便于携带的优势,顶替SVD给班排狙击手用也勉强可以,但由于奥尔西公司的生产能力有限,目前这支枪产量很小,想大规模列装部队,暂时难以实现。
  配图说明:
  P1-3
  图01【在01和01-1中选择一张】【参照图01-2,在图相应位置标注以下文字。此图尽量放大。或者参考图01,看是否能使用图0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上序列号,然后将文字放在一起。】说明:
  1.枪口安装一具三室式圆柱形制退器,降低50%后坐力,可换装消声器。
  2.重型枪管上的散热凹槽。
  3.护木前方可加装导轨支架。
  4.导轨支架下可安装两脚架。
  5.机匣顶部的战术导轨可安装瞄准镜、夜视仪、热成像仪等。
  6.护木上的防滑纹可增加握枪舒适度。
  7.手动枪械的标志:枪栓。
  8.弹匣有5发和10发两种。
  9.枪托上方装有塑料托腮板。
  10.折叠式枪托采用镂空式设计。
  图02【可当做备用图】说明:我藏,我瞄!
  图03说明:T-5000每打一枪需要拉动枪栓手动退弹。
  图04说明:每个狙击手都有一个用于计算弹道的小本本。
  图05【可当做备用图】说明:前装夜视仪,后装瞄准镜的T-5000。
  图06说明:AK-107突击步枪开道,T-5000狙击步枪制敌。
  图07说明:枪托折叠状态下的T-5000,是不是很小巧?
  图08说明:帅气的SVD。
  图09【小图,去水印,给卡通人物配对话框】说明:咦?订阅2016年上半年的杂志就会赠送SVD狙击步枪的模型呢!
其他文献
邓尼茨的难题  1939年1月的一天,德意志帝国海军准将卡尔·冯·邓尼茨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份文件,反复在文件上确认每一项数值。  良久,邓尼茨扔下手中的铅笔,长叹一声:“一共只有57艘潜艇,适合远洋作战的仅有区区22艘……这点兵力,只够在英国人的屁股上刺一下而已。”  邓尼茨是德军老资格的潜艇战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出任德国海军UB-68潜艇的艇长,曾指挥潜艇穿过英军护卫警戒圈,击沉商船。
期刊
1944年6月5日,诺曼底海滩。  夜里的海,并不平静。  海水被大风掀起,又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打人海中。就这样周而复始一连折腾了好几天,风雨丝毫没有要消停的意思。6月的法国天气一直不怎么样,今年似乎更遭。浓雾覆盖了整个海面,一切都显得梦幻而不真实。  海滩上的防御工事里这会儿只有3个人,德国军官普拉斯凯和两名小兵。  “要帮你拿一杯咖啡吗?长官。”一名小兵说。  “是的,顺便把我靴子里的水倒一倒,
期刊
在反恐战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最让正规部队头疼的莫过于恐怖分子制造的各种简易爆炸装置(IED)。因此,原本并不起眼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开始走红,被大量装备到各国的一线部队。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无疑是“水牛”防地雷反伏击车。  。  不怕炸——“替补”变“主力”  最初,刚刚参军的“水牛”在美军装备序列中的名称是“爆炸物处置车”,属于二线车辆,只是在工兵部队探雷与扫雷时才能派上用场。  不过,世事
期刊
两栖坦克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可以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常用于登陆作战与沿岸警戒。近些年,随着作战模式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两栖坦克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不过,在军事大国俄罗斯的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中,却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两栖坦克,甚至在北极和远东的某些地区,这种坦克还是当地驻军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数以千计的两栖坦克竟然同属一个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型号——PT-76。  俄国人
期刊
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随处可见当时最先进的德军坦克成群结队地在原野上横冲直撞。可是,装备相对落后的苏军最终却并没有败给敌人的钢铁怪兽,甚至在库尔斯克一战中,他们还让纳粹的装甲部队元气大伤。这一切尽管与苏军坦克的正面奋战密不可分,但不能忽视的是,苏军步兵同样给德军战车带来了重创,而这都要归功于他们手中的“神器”——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两兄弟,没血缘  苏军的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期刊
942年6月,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迎来了一批新式战斗机。看着这些“憨头憨脑”的大家伙,平时开惯了“喷火”和“飓风”这类轻型战斗机的飞行精英们有些怀疑:这么大的身躯,真要和德国人的Bf 109战斗机打起来,能赢吗?他们不知道,“大块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大智慧。  强劲的“心脏”  把空重达4500千克的P-47B送上云霄的,是一台1500千瓦的普惠R-2800“双黄蜂”航空发动机——当时世
期刊
在登陆作战中,经常能见到空中火力支援。但由于受到天气、地形等影响,这些快速高效的“天上盟友”也不是随时都能出动的,登陆部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地面火力支援。可是重达几十吨的自行火炮或火箭炮虽然威力大,却跑不快。所以能塞进直升机的迫击炮就成了海军陆战队青睐的对象。  “鱼鹰”缺搭档  可是,不知道是怎么了,热衷于研发各种武器的美国却不太擅长造迫击炮。直到20世纪末,美军使用的都是从以色列进口的K6迫击炮
期刊
【引言】  一转眼,“辽宁舰”已经在海军中整整服役3年啦。作为咱们国家的第一艘航母,大家大多数时候看到的都是它雄伟的身姿,以及舰载机起降的风采,至于舰上官兵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没几个人知道。今天,丁满我收到邀请函,将在“辽宁舰”上度过难忘的一天。快快跟上来,我保证带给大家一连串的独家秘闻!  【小标题】新的一天从甲板开始  一大早,负责给我当“导游”的士官大哥就带我来到了军港。第一次近
期刊
两栖作战向来都比较复杂,需要空中支援、海上运输、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紧密配合才能有效地突击与打击敌方。这时候,在战线后方提供空中和水面支援的军舰显得尤为重要,既要用途广,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还要火力猛,具备多种作战能力。更需要可靠的保障,做好“大后方”的工作。这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艘不同类型的军舰配合才能完成。可如果让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来执行任务,或许只要一艘就够了。  “攻击舰”or“航母”  第一
期刊
【引言】  说起古代的城门,那谁没见过?不就是一座城楼,一个门洞,一扇大门,将城墙内外连接起来的通道嘛。不过,今天我们将要看到的城门可不太一样——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城门开在水面上,这可就稀奇了,咱们赶紧去瞧瞧吧!  【小标题】历史悠久的古城门  这座当今独一无二的水陆城门位于苏州,大名叫做“盘门”。它的历史,足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在苏州地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