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对民居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并且在材料及结构等多个方面极具地域特色。然而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产生了变化,其更注重的是建筑的现代感,因此使得各地区的建筑具有普遍特性,失去了地域特色,并且当前河南民居建筑的研究资料较少,导致当地的建筑特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可对建筑形式语言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河南民居建筑;形式语言;布局特色
引言:
全国各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而当前河南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弃,原因在于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相符合,因此河南民居的数量在持续减少,并且多数建筑已被毁坏。另外,当前河南地区农村和城镇的民居建筑具有显著的潮流特色,没有突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并且缺失了文化内涵,同时建筑还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一、河南民居建筑的布局特色
(一)特点
河南居天下之中,与周边地区交流十分频繁,因此河南地区的人们在生活方面更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最终也反映在了建筑中。因此,河南的民居建筑无论是从平面角度还是空间角度来看都极具多样性,并且民居以合院为主[1]。河南的合院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区别在于河南地区的民居无需经过垂花门,可直接进入内院。下面对河南不同地区的建筑布局作详细介绍。
第一是中北部地区,民居建筑以多进院落和双层建筑为主,但不同建筑的朝向并不固定,南北与东西均有,因此在布局上灵活性较强,与其他地区院落朝向的严格规定差异性较大。另外,城乡与城镇中的民居建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多为单门独户,而城镇多为单户的组合体。另外,河南民居建筑的入口极具特色,主要以门楼的形式呈现,与河南地区的特色相符合。
第二是河南西部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燥,地形变化显著,民居建筑具有布局紧凑、防护性强、规模适中及经济实用等多种显著特点。另外,西部地区的建筑在布局上灵活性较强,多依山而建,以二层建筑居多,但层高较低。
第三是西南地区,该地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民居建筑规模适中且布局没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性较强,主体建筑多为双坡瓦屋,入口处较为随意,但扭转处较多,因此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四是河南东部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匮乏且灾害较多。因此相对来说城镇规模较小,建筑没有明确的修建标准,多以简陋的形式呈现[2]。
第五是南部地区,该地区地形多变、河流纵横,整个院落体系较为复杂,并且建筑规模较大,以假两层居多。另外,南部地区雨水较多,因此均有设置敞廊,可起到保护建筑墙身的作用。另外,该地区的建筑入口处较为宽大,与门房的简陋对比显著,并且入口处设有甬道和吊桥,这主要是受到当地官式文化的影响。
(二)问题
从河南农村地区的建筑情况来看,布局上与传统民居的特色相一致,但院落中均有设置大门,这样的布局方式有两个原因,一是便于农用车进出,二是为了突显自己是大户人家,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容易浪费资源,并且在农用车经过时容易弄脏院落。另外,多数农民会用混凝土铺设院落,尽管较为整洁,但与农民的生活特点不相符合,在清理家禽粪便时较为困难[3]。另外,厢房采用的是传统的布局方式,但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与之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给人们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不便。另外,餐厅与卫生间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导致中老年人的使用不便;农村建筑的房屋数量较多,但没有独立设置餐厅,主要是受到传统布局方式的影响,导致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另外,室内设计过于随意,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给人以空荡之感。从城镇建筑的情况来看,居民多将庭院设置在屋外,这与中原文化不符,并且城镇楼房较高,光照度较差,停车位的布局也不够合理。而且,室内的布局问题较多,卫生间不能通风,并且客厅的布局方式为背向阳光,导致室内较暗。
二、河南民居建筑的材料特色
(一)特点
从古代开始,土木就是人们建设房屋的主要材料,土工工程这一名词也是由此而来,但河南地区还运用了砂、石、芦苇等多种不同的材料。另外,河南地区主产小麦,因此古时建筑的顶部多用铺盖麦秸,在普通民房中最为常见[4]。总体来说,河南民居在修建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两种材料分别是木材和石料。木材的特點在于耐压且抗挠曲性能较好,与房屋结构的设计要求相符合,并且木材还可二次加工,最终以多样化的小木件呈现,能够满足民居建筑的要求。
河南地区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下游区域的特点在于柏树、槐树及杨树等植物资源较多,人们就可以此作为梁和檩条,并且在修建过程中会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完成材料的加工。这样的处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较为方便,可就地取材。
河南境内多山脉且青石储量丰厚,颜色也极具多样性,并且在开采时较为方便。同时,青石抗压性能较好,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应用较多,可用于台阶及墙身的建设。另外,还可对青石进行加工,最终变为石灰和水泥。石灰属于凝胶材料,在建筑中起粘合剂的作用,同时又能防潮,因此实用性较强。除此之外,民居建筑中所用的材料还包括砖瓦和土坯,这两种材料均是二次加工而成,较为实用且质量较好。另外,人们在修建房屋时优先考虑的是建筑的经济适用性,并且还要确保原材料获取方便,因此在整个河南境内,各地区所用的建筑材料差异性较大,最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二)问题
当前木材资源较为珍贵,因此在建筑中用量较少,但在此过程中许多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以钢材、玻璃和混凝土为主,但相对来说,这些材料与各地区的地域性不存在直接关联,因此使得人们原本的就地取材的习惯产生了变化,并且材料的使用也具有普遍性,不因地域特色而变化。这样的处理方式尽管能够使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能够使设计师在设计时展现出更多的创意,但缺陷在于难以突显建筑的地域性,并且部分新型材料价格较高,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应用范围主要局限于城镇。另外,多数新型材料在加工与使用的过程中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许多负面影响 三、河南民居建筑的结构特色
(一)特点
河南地区的建筑结构以木架结构居多,即在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上均是木材称重,这样的建筑特色在于即使墙体倒塌,房屋也能保持完好,原因在于墙体不承重。
在古时期,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且价格较低,因此木材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当前由于人们开采过量,导致木材资源较为紧缺,木材价格开始逐步上升,因此人们通常会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土承重墙就是此方面的一个显著案例[5]。另外,装饰材料在明清之后也逐步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原本的木架结构开始产生变化,经过木架与墙体相结合的时期之后,又逐步演变为墙体结构,并且以上所提到的三种结构就是河南民居的主要承重结构。但相对来说,木架结构的应用较少,仅局限于部分富裕人家,其他两种结构的应用则较为普遍。另外,木架结构的具体应用也与气候及施工技术等因素有着一定关联,因此最终所呈现出的木架形式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抬梁式和穿斗式最为显著,在河南民居中均有应用,并且这两种结构的结合体在河南地区的建筑中也较为常见。
抬梁式结构的特点在于能够使建筑内部空间扩大,原因在于柱子较少,该结构在河南地区应用较多,而穿斗式结构则正好相反,其特点在于室内柱子较为密集,导致室内空间较小,主要应用于南阳地区,相对来说应用范围较微局限。另外,河南中北部地区的墙面多由青砖建设而成,优势在于经济适用且耐久性较好。西部地区民居建筑的内部为木梁架和天花板,墙体质量较高,并且西部地区窑洞较多。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多用砖瓦砌筑墙体,南部则以木构架为主,但基础建设主要运用的是石材,这与南方的建筑特色相一致。
(二)问题
当前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也使得农民产生了攀比心理,在建设民居时追求高度与外在,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使得建筑的实用性不强[6]。并且在河南地区部分农村居民在衡量各户人家经济水平时的主要的依据是房屋的高低,在城镇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并且城镇居民过分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例如在建筑内部修建壁炉,但仅起装饰作用,因此,河南地区居民的攀比心理过于严重且过于崇洋媚外,导致建筑结构华而不实。
四、河南民居建筑的装饰特色
(一)特点
民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还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在功能方面不断完善之外,同时也使得建筑的艺术特色更加突出,而民居建筑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形象也更加显著,并且极具多样性,而建筑除了形式美之外还包括装饰美,这样能够使得建筑更具观赏性。但人们在修建民居建筑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艺术美感之外,还应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为了满足达到这两项要求,人们通常会在建筑的入口及墙面等较为显著的区域进行装饰,并且部分装饰品既能够增强建筑的美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7]。例如建筑中梁架挑出部分的设计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还会使得建筑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另外,建筑中木头与砖石的连接处会影响建筑的美感,因此人们会通过装饰加以掩盖。
结合河南地区建筑的装饰特点来看,屋顶多为硬山和卷棚,整体来说装饰较为简约,但同时又给人以大方得体之感,并且较为自然。河南西部地区的建筑装饰相对来说较为精致,文化氛围浓厚,多为牌匾装饰。但这种装饰形式较为传统,无法与外来风格相融合。西南地区的装饰较为简单,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绿化效果,能够突出农业社会的特点。东部地区自然资源匮乏,因此装饰较为简陋,没有显著特色,与中北部地区的风格较为贴近。南部地区的装饰较为复杂,颜色运用较为夸张,具有明快大方、灵动自如的特点,但同时又较为硬朗,给人以稳重之感[8]。
(二)问题
当前河南建筑装饰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元素的运用过于生硬,未能与现代建筑实现融合,并且部分居民为了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将房顶设置为与教堂类似的尖顶,并且建筑的色调多为红黄两色,与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不相符合。但室内装饰多样性较强,因居民个人的喜好有所变化,使得不同民居建筑差异性较大。
五、河南民居建筑的整体探究
总体来说,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变化,并且人们在追随潮流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原文化,同时,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使得建筑形式产生了变化,主要以高层居多,以此来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当前人们的审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认为传统的东西过于陈旧,急于摆脱旧的事物,进而追求新的理念和新的建筑形式,但未能考虑到适用性,进而使得一些极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逐渐被抛弃,因此人们还需要结合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对建筑形式进行调整。
总之,河南地区一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之所以会逐渐被新式建筑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旧式建筑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并且人们急于追赶当代潮流,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导致建筑的文化内涵缺失。另外,河南地区的新式建筑并未在文化层面进行创新,最终不仅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未能突显出现代建筑的特色。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并将其合理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这样在保留地域建筑特色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比其他地区,河南的民居建筑特色不够显著,保存下来的资料也相对较少,因此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并且一些极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也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进而使得河南地区的建筑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地域特色,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对保存下来的民居建筑进行研究,了解其最为独特的地方并运用于现代建筑中。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庄昭奎.豫北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赵亚京.中原文化与河南民居建筑形式语言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段晨.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黄盼盼.豫东地区传统民居的類型与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3.
[6]尹亮.河南乡土建筑类型及区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4.
[7]韩文翔.河南合院式居民日照环境研究[D].郑州大学,2013.
[8]王麟.郑州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5.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民居建筑文化在河南省新型小镇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2400410382) 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河南民居建筑;形式语言;布局特色
引言:
全国各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而当前河南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弃,原因在于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相符合,因此河南民居的数量在持续减少,并且多数建筑已被毁坏。另外,当前河南地区农村和城镇的民居建筑具有显著的潮流特色,没有突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并且缺失了文化内涵,同时建筑还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一、河南民居建筑的布局特色
(一)特点
河南居天下之中,与周边地区交流十分频繁,因此河南地区的人们在生活方面更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最终也反映在了建筑中。因此,河南的民居建筑无论是从平面角度还是空间角度来看都极具多样性,并且民居以合院为主[1]。河南的合院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区别在于河南地区的民居无需经过垂花门,可直接进入内院。下面对河南不同地区的建筑布局作详细介绍。
第一是中北部地区,民居建筑以多进院落和双层建筑为主,但不同建筑的朝向并不固定,南北与东西均有,因此在布局上灵活性较强,与其他地区院落朝向的严格规定差异性较大。另外,城乡与城镇中的民居建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多为单门独户,而城镇多为单户的组合体。另外,河南民居建筑的入口极具特色,主要以门楼的形式呈现,与河南地区的特色相符合。
第二是河南西部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燥,地形变化显著,民居建筑具有布局紧凑、防护性强、规模适中及经济实用等多种显著特点。另外,西部地区的建筑在布局上灵活性较强,多依山而建,以二层建筑居多,但层高较低。
第三是西南地区,该地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民居建筑规模适中且布局没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性较强,主体建筑多为双坡瓦屋,入口处较为随意,但扭转处较多,因此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四是河南东部地区,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匮乏且灾害较多。因此相对来说城镇规模较小,建筑没有明确的修建标准,多以简陋的形式呈现[2]。
第五是南部地区,该地区地形多变、河流纵横,整个院落体系较为复杂,并且建筑规模较大,以假两层居多。另外,南部地区雨水较多,因此均有设置敞廊,可起到保护建筑墙身的作用。另外,该地区的建筑入口处较为宽大,与门房的简陋对比显著,并且入口处设有甬道和吊桥,这主要是受到当地官式文化的影响。
(二)问题
从河南农村地区的建筑情况来看,布局上与传统民居的特色相一致,但院落中均有设置大门,这样的布局方式有两个原因,一是便于农用车进出,二是为了突显自己是大户人家,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容易浪费资源,并且在农用车经过时容易弄脏院落。另外,多数农民会用混凝土铺设院落,尽管较为整洁,但与农民的生活特点不相符合,在清理家禽粪便时较为困难[3]。另外,厢房采用的是传统的布局方式,但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与之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给人们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不便。另外,餐厅与卫生间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导致中老年人的使用不便;农村建筑的房屋数量较多,但没有独立设置餐厅,主要是受到传统布局方式的影响,导致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另外,室内设计过于随意,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给人以空荡之感。从城镇建筑的情况来看,居民多将庭院设置在屋外,这与中原文化不符,并且城镇楼房较高,光照度较差,停车位的布局也不够合理。而且,室内的布局问题较多,卫生间不能通风,并且客厅的布局方式为背向阳光,导致室内较暗。
二、河南民居建筑的材料特色
(一)特点
从古代开始,土木就是人们建设房屋的主要材料,土工工程这一名词也是由此而来,但河南地区还运用了砂、石、芦苇等多种不同的材料。另外,河南地区主产小麦,因此古时建筑的顶部多用铺盖麦秸,在普通民房中最为常见[4]。总体来说,河南民居在修建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两种材料分别是木材和石料。木材的特點在于耐压且抗挠曲性能较好,与房屋结构的设计要求相符合,并且木材还可二次加工,最终以多样化的小木件呈现,能够满足民居建筑的要求。
河南地区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而下游区域的特点在于柏树、槐树及杨树等植物资源较多,人们就可以此作为梁和檩条,并且在修建过程中会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完成材料的加工。这样的处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较为方便,可就地取材。
河南境内多山脉且青石储量丰厚,颜色也极具多样性,并且在开采时较为方便。同时,青石抗压性能较好,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应用较多,可用于台阶及墙身的建设。另外,还可对青石进行加工,最终变为石灰和水泥。石灰属于凝胶材料,在建筑中起粘合剂的作用,同时又能防潮,因此实用性较强。除此之外,民居建筑中所用的材料还包括砖瓦和土坯,这两种材料均是二次加工而成,较为实用且质量较好。另外,人们在修建房屋时优先考虑的是建筑的经济适用性,并且还要确保原材料获取方便,因此在整个河南境内,各地区所用的建筑材料差异性较大,最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二)问题
当前木材资源较为珍贵,因此在建筑中用量较少,但在此过程中许多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以钢材、玻璃和混凝土为主,但相对来说,这些材料与各地区的地域性不存在直接关联,因此使得人们原本的就地取材的习惯产生了变化,并且材料的使用也具有普遍性,不因地域特色而变化。这样的处理方式尽管能够使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能够使设计师在设计时展现出更多的创意,但缺陷在于难以突显建筑的地域性,并且部分新型材料价格较高,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应用范围主要局限于城镇。另外,多数新型材料在加工与使用的过程中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许多负面影响 三、河南民居建筑的结构特色
(一)特点
河南地区的建筑结构以木架结构居多,即在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上均是木材称重,这样的建筑特色在于即使墙体倒塌,房屋也能保持完好,原因在于墙体不承重。
在古时期,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且价格较低,因此木材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当前由于人们开采过量,导致木材资源较为紧缺,木材价格开始逐步上升,因此人们通常会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土承重墙就是此方面的一个显著案例[5]。另外,装饰材料在明清之后也逐步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原本的木架结构开始产生变化,经过木架与墙体相结合的时期之后,又逐步演变为墙体结构,并且以上所提到的三种结构就是河南民居的主要承重结构。但相对来说,木架结构的应用较少,仅局限于部分富裕人家,其他两种结构的应用则较为普遍。另外,木架结构的具体应用也与气候及施工技术等因素有着一定关联,因此最终所呈现出的木架形式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抬梁式和穿斗式最为显著,在河南民居中均有应用,并且这两种结构的结合体在河南地区的建筑中也较为常见。
抬梁式结构的特点在于能够使建筑内部空间扩大,原因在于柱子较少,该结构在河南地区应用较多,而穿斗式结构则正好相反,其特点在于室内柱子较为密集,导致室内空间较小,主要应用于南阳地区,相对来说应用范围较微局限。另外,河南中北部地区的墙面多由青砖建设而成,优势在于经济适用且耐久性较好。西部地区民居建筑的内部为木梁架和天花板,墙体质量较高,并且西部地区窑洞较多。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多用砖瓦砌筑墙体,南部则以木构架为主,但基础建设主要运用的是石材,这与南方的建筑特色相一致。
(二)问题
当前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也使得农民产生了攀比心理,在建设民居时追求高度与外在,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使得建筑的实用性不强[6]。并且在河南地区部分农村居民在衡量各户人家经济水平时的主要的依据是房屋的高低,在城镇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并且城镇居民过分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例如在建筑内部修建壁炉,但仅起装饰作用,因此,河南地区居民的攀比心理过于严重且过于崇洋媚外,导致建筑结构华而不实。
四、河南民居建筑的装饰特色
(一)特点
民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还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在功能方面不断完善之外,同时也使得建筑的艺术特色更加突出,而民居建筑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形象也更加显著,并且极具多样性,而建筑除了形式美之外还包括装饰美,这样能够使得建筑更具观赏性。但人们在修建民居建筑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艺术美感之外,还应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为了满足达到这两项要求,人们通常会在建筑的入口及墙面等较为显著的区域进行装饰,并且部分装饰品既能够增强建筑的美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7]。例如建筑中梁架挑出部分的设计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还会使得建筑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另外,建筑中木头与砖石的连接处会影响建筑的美感,因此人们会通过装饰加以掩盖。
结合河南地区建筑的装饰特点来看,屋顶多为硬山和卷棚,整体来说装饰较为简约,但同时又给人以大方得体之感,并且较为自然。河南西部地区的建筑装饰相对来说较为精致,文化氛围浓厚,多为牌匾装饰。但这种装饰形式较为传统,无法与外来风格相融合。西南地区的装饰较为简单,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绿化效果,能够突出农业社会的特点。东部地区自然资源匮乏,因此装饰较为简陋,没有显著特色,与中北部地区的风格较为贴近。南部地区的装饰较为复杂,颜色运用较为夸张,具有明快大方、灵动自如的特点,但同时又较为硬朗,给人以稳重之感[8]。
(二)问题
当前河南建筑装饰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元素的运用过于生硬,未能与现代建筑实现融合,并且部分居民为了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将房顶设置为与教堂类似的尖顶,并且建筑的色调多为红黄两色,与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不相符合。但室内装饰多样性较强,因居民个人的喜好有所变化,使得不同民居建筑差异性较大。
五、河南民居建筑的整体探究
总体来说,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变化,并且人们在追随潮流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原文化,同时,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使得建筑形式产生了变化,主要以高层居多,以此来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当前人们的审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认为传统的东西过于陈旧,急于摆脱旧的事物,进而追求新的理念和新的建筑形式,但未能考虑到适用性,进而使得一些极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逐渐被抛弃,因此人们还需要结合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对建筑形式进行调整。
总之,河南地区一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之所以会逐渐被新式建筑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旧式建筑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并且人们急于追赶当代潮流,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导致建筑的文化内涵缺失。另外,河南地区的新式建筑并未在文化层面进行创新,最终不仅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未能突显出现代建筑的特色。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并将其合理应用于现代建筑中,这样在保留地域建筑特色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比其他地区,河南的民居建筑特色不够显著,保存下来的资料也相对较少,因此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并且一些极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也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进而使得河南地区的建筑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地域特色,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对保存下来的民居建筑进行研究,了解其最为独特的地方并运用于现代建筑中。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庄昭奎.豫北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赵亚京.中原文化与河南民居建筑形式语言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段晨.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黄盼盼.豫东地区传统民居的類型与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3.
[6]尹亮.河南乡土建筑类型及区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4.
[7]韩文翔.河南合院式居民日照环境研究[D].郑州大学,2013.
[8]王麟.郑州地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5.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民居建筑文化在河南省新型小镇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2400410382)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