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探索稻鸭共养模式在绿香稻生产上的应用,2015—2016年在唐河县昝岗基地进行绿香稻-鸭共养有机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下水稻抗性提高、病虫害减少,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绿香稻;稻鸭共养;有机栽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7-01
绿香稻是唐河翡翠绿米庄园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绿香米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稻鸭共养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生态效益而深受农民欢迎。为探索稻鸭共养模式在绿香稻生产上的应用,于2015—2016年在唐河县昝岗绿香稻基地进行示范试验。
1 綠香稻-鸭共养有机模式的原理
鸭子喜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利用这一生活习性,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可以由鸭子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从而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同时,鸭子粪便可以肥田,进而减少稻田化肥的使用量;鸭子散养在稻田中,其捕食等活动能起到中耕抑草、促生长的作用[1-3]。
2 绿香稻-鸭有机模式操作
2.1 放鸭与喂养
选用食量较小、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捕食性强的鸭品种。于绿香稻插秧后10 d左右、秧苗根系完全下扎时进行放鸭。放鸭数量为180只/hm2。雏鸭在初放期每天喂食3次,放到大田后每天只傍晚喂1次,要定时喂饱。
2.2 田间管理
在稻田四周用网围起50 cm高的围栏,每天巡查稻田,防止围网破洞及天敌危害。放鸭后应保持适当的水深,让鸭子既能在水面上浮游,也能在水里行走。放鸭初期鸭子较小,水不宜太深,3~5 cm为宜,不可超过10 cm。这样杂草易被鸭连根拔起吃掉,或被鸭用嘴、脚铲起浮于水面,或经鸭脚践踏至泥中而死;水生小动物以及害虫也易被捕捉。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可逐渐加深,直至保持在10~15 cm。水稻齐穗后15 d及时收鸭。在水稻灌浆、米粒形成时,将鸭子撤出稻田,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之后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7 d断水。水稻成熟收获后可将鸭子再放回稻田[4-5]。
3 绿香稻-鸭有机模式效果
3.1 有效防治病蟲草害
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对病虫草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通过观察发现,鸭子可以全天候捕食害虫,即便是夜间,活动也十分活跃。
3.2 促进水稻生长,改善稻米品质
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系统比较,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可以通过鸭子的机械刺激和损伤,促进水稻的补偿机制,导致水稻根、茎、蘖等再次发育,使根系变粗、分蘖增多、茎秆更强健,提高水稻的产量、抗病性和米质(表1)。
3.3 经济效益明显
成本收益分析见表2。稻鸭共生系统的投入只占常规稻作系统的82%,主要用于购买塑料网、鸭苗和饲料等;稻鸭系统的水稻产量与常规稻作系统的产量相当,但质量更好。若按有机食品价格高于同类商品20%的市场价格(绿香稻稻谷8元/kg)计算,加上稻田鸭子的附加产值,则稻鸭共养系统比常规稻作模式增收3 270元/hm2左右。
3.4 生态效益显著
在常规的稻作系统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无论是稻田独立的小环境,还是包括稻田在内的整个自然大环境都受到影响。但在绿香稻-鸭共生系统中,由于鸭子的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半封闭型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少了污染来源。因此,在绿香稻与鸭共生的示范田里,清香漫溢,鸭声一片,极具回归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应。
4 参考文献
[1] 魏守辉,强胜,马波,等.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1):9-16.
[2]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等.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10):2001-2008.
[3] 全国明,章家恩,杨军,等.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7):3475-3483.
[4]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等.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9008-9011.
[5]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等.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J].资源科学,2010(5):864-872.
关键词 绿香稻;稻鸭共养;有机栽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7-01
绿香稻是唐河翡翠绿米庄园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绿香米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稻鸭共养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生态效益而深受农民欢迎。为探索稻鸭共养模式在绿香稻生产上的应用,于2015—2016年在唐河县昝岗绿香稻基地进行示范试验。
1 綠香稻-鸭共养有机模式的原理
鸭子喜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利用这一生活习性,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可以由鸭子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从而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同时,鸭子粪便可以肥田,进而减少稻田化肥的使用量;鸭子散养在稻田中,其捕食等活动能起到中耕抑草、促生长的作用[1-3]。
2 绿香稻-鸭有机模式操作
2.1 放鸭与喂养
选用食量较小、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捕食性强的鸭品种。于绿香稻插秧后10 d左右、秧苗根系完全下扎时进行放鸭。放鸭数量为180只/hm2。雏鸭在初放期每天喂食3次,放到大田后每天只傍晚喂1次,要定时喂饱。
2.2 田间管理
在稻田四周用网围起50 cm高的围栏,每天巡查稻田,防止围网破洞及天敌危害。放鸭后应保持适当的水深,让鸭子既能在水面上浮游,也能在水里行走。放鸭初期鸭子较小,水不宜太深,3~5 cm为宜,不可超过10 cm。这样杂草易被鸭连根拔起吃掉,或被鸭用嘴、脚铲起浮于水面,或经鸭脚践踏至泥中而死;水生小动物以及害虫也易被捕捉。随着鸭子的长大,水层可逐渐加深,直至保持在10~15 cm。水稻齐穗后15 d及时收鸭。在水稻灌浆、米粒形成时,将鸭子撤出稻田,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之后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7 d断水。水稻成熟收获后可将鸭子再放回稻田[4-5]。
3 绿香稻-鸭有机模式效果
3.1 有效防治病蟲草害
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对病虫草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通过观察发现,鸭子可以全天候捕食害虫,即便是夜间,活动也十分活跃。
3.2 促进水稻生长,改善稻米品质
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系统比较,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可以通过鸭子的机械刺激和损伤,促进水稻的补偿机制,导致水稻根、茎、蘖等再次发育,使根系变粗、分蘖增多、茎秆更强健,提高水稻的产量、抗病性和米质(表1)。
3.3 经济效益明显
成本收益分析见表2。稻鸭共生系统的投入只占常规稻作系统的82%,主要用于购买塑料网、鸭苗和饲料等;稻鸭系统的水稻产量与常规稻作系统的产量相当,但质量更好。若按有机食品价格高于同类商品20%的市场价格(绿香稻稻谷8元/kg)计算,加上稻田鸭子的附加产值,则稻鸭共养系统比常规稻作模式增收3 270元/hm2左右。
3.4 生态效益显著
在常规的稻作系统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无论是稻田独立的小环境,还是包括稻田在内的整个自然大环境都受到影响。但在绿香稻-鸭共生系统中,由于鸭子的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半封闭型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少了污染来源。因此,在绿香稻与鸭共生的示范田里,清香漫溢,鸭声一片,极具回归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应。
4 参考文献
[1] 魏守辉,强胜,马波,等.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1):9-16.
[2]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等.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10):2001-2008.
[3] 全国明,章家恩,杨军,等.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7):3475-3483.
[4]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等.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9008-9011.
[5]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等.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J].资源科学,2010(5):86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