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议论文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严密性、条理性意义深远。遗憾的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年来议论文教学一直都在论点、论据、论证的圈子里转来转去,干瘪无趣,严重影响了其课堂魅力。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妙设导语、指导诵读、激活思维等几个方面入手,曲径探幽,让议论文课堂充满活力、魅力无限。
一、妙设导语,调动学习动力
如于漪老师所说,导语就像敲击学生心灵的第一把锤子,只要能激起他们的心灵共振,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习动力与潜力。导语在迅速集中思维,衔接新旧知识,升华审美观念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老师将议论文学习划归到了理科知识的范畴,对导语设计环节不甚重视,严重削弱了议论文的课堂魅力。我们要纠正原有的思想观念,在妙设议论文课堂导语方面给予充分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八年级下册《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设计课堂导语时颇是动了一番脑筋,渗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作为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有老人上车,她就是一把拐杖;有盲人乘坐,她就是一双眼睛;有外地人问路,她就是一个向导;遇上老百姓,她就是一个女儿……爱岗敬业,是李素丽不变的人生理念,也彰显了她强大的人性光辉。
2、霍金,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广义相对论、宇宙论,被称为“宇宙之王”。探寻霍金先生的成功之路,热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在初中阶段就对物理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认为物理知识能够解决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现在还在这里等玄妙的问题。
另外,在课堂导语环节,笔者还即兴朗诵了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片段。
二、指导诵读,濡染学习兴致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师生们多急功近利,将诵读学习丢弃在了无人关注的角落。尤其是议论文这样重思维严谨、语言缜密的表达文体来说,诵读似乎是多年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这一误区,在指导诵读,濡染学习兴致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主要采取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赞颂了白求恩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限于久远的年代阻隔,现在的初中生对白求恩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单纯的理性分析又难免会陷入干瘪应试的窠臼。为此,我指导学生对以下两个句子进行了有感情地诵读,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致。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生怕人家不知道。”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朗读指导中,笔者尤其强调了两个“极端”,还有双重否定句中的“不”“无不”这几个词汇要重读。课文最后几句话,笔者指导全体学生以重章叠唱的方式进行诵读,在讲解之前,便让学生以这种方式体悟到了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所产生的伟大意义。
三、激活思维,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尤其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传统语文课堂最为人所诟病的,无疑便是僵化的课堂模式,死板的知识体系,狭窄、固定的习题答案,这一点在议论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鉴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文言文与议论文学习能力,笔者结合《鱼,我所欲也》开展了对比阅读教学活动,向他们出示了下面这道题目:
与《鱼,我所欲也》相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论证思路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联系到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还有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还有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知识点,悄然升华了自己的议论文学习能力,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一般而言,议论文学习的尾声,教师都会给出一道“同学们,请说说你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呢”这样的题目。教学这篇议论文时,笔者别出心裁,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以孟子的口吻写出几句格言,要求语言凝练、思想性强。
学生们给出的精彩答案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是想强调一点,由于积极创新了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的思维思路也更加开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赵荣刚,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一、妙设导语,调动学习动力
如于漪老师所说,导语就像敲击学生心灵的第一把锤子,只要能激起他们的心灵共振,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习动力与潜力。导语在迅速集中思维,衔接新旧知识,升华审美观念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老师将议论文学习划归到了理科知识的范畴,对导语设计环节不甚重视,严重削弱了议论文的课堂魅力。我们要纠正原有的思想观念,在妙设议论文课堂导语方面给予充分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八年级下册《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设计课堂导语时颇是动了一番脑筋,渗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作为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有老人上车,她就是一把拐杖;有盲人乘坐,她就是一双眼睛;有外地人问路,她就是一个向导;遇上老百姓,她就是一个女儿……爱岗敬业,是李素丽不变的人生理念,也彰显了她强大的人性光辉。
2、霍金,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广义相对论、宇宙论,被称为“宇宙之王”。探寻霍金先生的成功之路,热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在初中阶段就对物理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认为物理知识能够解决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现在还在这里等玄妙的问题。
另外,在课堂导语环节,笔者还即兴朗诵了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片段。
二、指导诵读,濡染学习兴致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师生们多急功近利,将诵读学习丢弃在了无人关注的角落。尤其是议论文这样重思维严谨、语言缜密的表达文体来说,诵读似乎是多年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这一误区,在指导诵读,濡染学习兴致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主要采取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赞颂了白求恩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限于久远的年代阻隔,现在的初中生对白求恩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单纯的理性分析又难免会陷入干瘪应试的窠臼。为此,我指导学生对以下两个句子进行了有感情地诵读,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致。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生怕人家不知道。”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朗读指导中,笔者尤其强调了两个“极端”,还有双重否定句中的“不”“无不”这几个词汇要重读。课文最后几句话,笔者指导全体学生以重章叠唱的方式进行诵读,在讲解之前,便让学生以这种方式体悟到了白求恩的精神,以及他所产生的伟大意义。
三、激活思维,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尤其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传统语文课堂最为人所诟病的,无疑便是僵化的课堂模式,死板的知识体系,狭窄、固定的习题答案,这一点在议论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鉴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文言文与议论文学习能力,笔者结合《鱼,我所欲也》开展了对比阅读教学活动,向他们出示了下面这道题目:
与《鱼,我所欲也》相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论证思路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联系到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还有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还有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等知识点,悄然升华了自己的议论文学习能力,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一般而言,议论文学习的尾声,教师都会给出一道“同学们,请说说你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呢”这样的题目。教学这篇议论文时,笔者别出心裁,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以孟子的口吻写出几句格言,要求语言凝练、思想性强。
学生们给出的精彩答案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是想强调一点,由于积极创新了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的思维思路也更加开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赵荣刚,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