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与创新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视媒体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应对成为当前全行业都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在互联网渠道逐渐处于垄断地位、短视频平台抢占市场资源以及营收方式发生变革等背景下,电视媒体应发挥生产优势,重新定义主流媒体,以跨界合作为抓手,推进多屏互动传播,积极塑造媒体品牌,多元深耕社群经济,实现与移动互联网资源的递进式融合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电视媒体;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9..079
  电视媒体内容形态以视频为主,而作为家庭凝合器根基的电视地位逐渐被移动终端动摇,并具有取代趋势,小屏、移动和社会化的互联接收模式成为主流,电视屏幕附属色彩愈发浓厚。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如何寻求突破和发展,成为笔者近年来不断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对电视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不论是渠道、平台建设,亦或是内容、服务生产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变革,故而电视媒体必须要牢牢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客观看待电视媒体所处的大环境,认清行业现状,在破局之路中实现生产转型。
  1. 电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自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以来,其以迅猛姿态发展,而电视也成为主流媒体的代名词,从各类收视数据来看,无疑不彰显出电视领头羊的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4G、5G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渠道播放更加流畅,移动视频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电视媒体作为曾经的主传播渠道,亦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时效性可精确到秒,即便电视媒体制作速度再快,也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网络速度。加之电视行业体制陈旧,市场机制不完善,进一步阻碍了电视媒体的发展。
  技术与渠道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势,而作为最具代表的新媒体,又兼具文字、图像、音视频驾驭的能力,可实现与受众双向互动。反观电视媒体虽然有一定受众规模,但却表现出单向互动形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实时沟通。而随着流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受众获取信息和新闻更加便捷,时效性更强,这就迫使电视媒体不得不寻求变革,积极与新媒体、自媒体等融合,利用好技术优势,发挥出自身舆论引导价值,与时俱进。
  一直以来,电视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任,但同时电视媒体亦具有经济属性,如何平衡好社会性与经济性,对于从业者而言是相当大的考验。此外,当前电视媒体并未营造出良好的产业环境,制度改革步伐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2.1. 重新定义主流媒体,自觉实现深度融合
  融合是当前主流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主流媒体融合的过程与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是同步一致的,不能再进行简单的划分。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界限逐渐弱化,新媒体形式呈多元化态势,推动了媒介组织的进一步融合。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表现出综合性特征。习总书记曾指出,必须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以及话语权牢牢抓在手里,坚决不可旁落,否则将会犯难以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包含电视媒体,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新的制高点,所以對于主流媒体而言,不仅要把握好电视渠道,还应掌握好自身在网络平台中的话语权,能够聚合、分发社会信息,充当好信息过滤与筛选角色,厘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自觉与移动互联网融合,转型发展为新型主流媒体。
  2.2. 跨界合作,多屏立体化传播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格局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处于竞相发展的格局,而两者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不得不打破媒介界限,发挥资源互动,实现跨媒体融合。对此,电视媒体应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方式,通过大小屏结合、全媒体多屏分发等形式,整合资源,扩大电视媒体的传播范畴和社会影响力。一是,以全媒体播报为载体,打通电视与网络、手机等移动媒体的联系,推动电视节目立体化、矩阵式传播。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上,依旧选择电视作为主平台,便于受众能第一时间接受节目品牌,并将官网作为网络直播的主打平台,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有效弥补了电视单次观看的缺陷。此外,电视媒体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面向广大群众传播节目与新闻信息,并作为节目播出的补充平台,吸引更多年龄层次和不同受众群体的关注。通过塑造全媒体传播形态,拓宽了节目受众领域。
  第二,电视媒体在宣传新闻节目时,可借助两微平台开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视新闻,尤其是在近两年的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大胆革新传播平台,借助最新的视频技术手段,以微信朋友圈作为平台,打造虚拟演播厅,主持人通过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屏幕右下角为广大受众播报朋友圈关于两会的留言,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使得两会信息在大众朋友圈快速传播,受到了诸多年轻网友的认可。除微信外,微博也是当前接受外界咨询比较快捷的重要平台之一,深受电视媒体重视,尤其是受到民生类节目的青睐。节目组可以将每日民生新闻制作成微视频,配上主题和关键字,推送到新浪微博,使得受众更加直观、便捷的浏览新闻。而受众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便于节目组了解观众喜好,从而优化节目内容与形式,契合新时代受众口味,真正扩大节目传播效应。
  第三,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发挥电视直播优势。一直以来,现成直播都是电视媒体最传统、最常用的手段,其在直播行业具有先天优势。在近年的两会直播中,人民网就积极跨界合作,与腾讯网强强联手,推出大型视频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直播内容不仅涵盖两会现成的前线报道,还有很多花絮视频,同时在演播厅还专门开辟了专家解读板块,从专业性角度帮助广大群众解读两会内容,直播节目符合时代特征。而在节目中,还邀请了记者、评论员等不同身份的人,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真正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两会视听盛宴。   2.3. 顺应碎片化收视,建造品牌型媒体
  家庭传统的收视模式受到网络碎片化的收视模式的强烈冲击,其主导地位被动摇,不可置否,电视媒体已经进入了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市场的主要收视资源逐渐演变成移动受众群体。而伴随着信息碎片化形态的出现,用户收视心理发生变动,收视选择更加分散且对内容挑剔性更强。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变革呢?重塑品牌是关键。一是革新观念,积极创作可再生节目。所谓电视资源可再生就是指无论节目形式如何调整、节目内容如何变化,节目类型不变、节目质量不会降低。譬如,真人秀节目就是资源再生型的典型代表,民生类节目如何制作出资源可再生节目值得我们深思。游戏也好,任务也好,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媒体融合传播,节目资源源源不断涌现,节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以节目可一期一期高质量做下去。而对于用户而言,只要你有流量、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二是与前沿热点文化合作,赋予电视产品新内涵。对于喜欢利用碎片化资源进行节目观看的受众而言,前沿、热点新闻无疑是投其所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未针对前沿热点内容制作视频产品前,通过文本、图片、音频等形式进行传播的方式已经激起了碎片化收视一族的好奇心。而在大众传播“用户时代”的定位下,这类视频产品为电视媒体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如《百家讲坛》引发国学热,《中华好诗词》《国学大讲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品牌节目应运而生。又比如,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论述后,亦衍生出了诸多中国梦系列节目:《中国新梦歌展播》《我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我的中国梦——中国杰出人物梦想追访》等等,这些节目主题与当下热点相匹配,不仅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亦收获了移动一族的观看。
  2.4. 经营创新,多元深耕社群经济
  一直以来,困扰电视行业最为复杂的命题就是“经营创新”,大到电视媒体体制改革,小到电视节目制作,其核心都离不开“经营创新”。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需要立足融合这一根本路径,以移动社交网络作为切入点,多元深耕社群经济。通过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兴趣、利益以及消费观,推动互联网社交群体的构建,给用户贴上更加明显的类别标签,如B站聚集一群年轻二次元群体,知乎聚集一群精英群体,keep APP则聚焦一群热爱运动的健身群体,且每个群体内部具有很强的黏性,这更有利于电视媒体实现精准营销。而网络平台亦实现了对电视节目的扩容,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逐渐演变为内容粉丝群。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节目进入平台后,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服务效能,深入垂直化一体经营。娱乐行业作为移动互联消费最多的领域,电视媒体应深入剖析场景化的传播特点,给用户创设多样化的娱乐消费体验,推动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实现路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以内容为切入点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设计精准节点来推送广告、电商链接,不仅可提高自有产品的价值,也为赞助商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实现了广告精准投放。此外,电视媒体还应推动内容、渠道与服务同步,扩大产业链条,结合时代特性,积极开展购物、旅游等线下产品业务,推动线上线下资源引流與整合,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经营业务占有率。
  3. 结语
  尽管移动互联网时代给电视媒体带来了不小挑战,同时亦提供了诸多机遇,关键在于电视媒体是否能够把握住,主动出击寻求变革,与时俱进谋发展,以融合为路径,提高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为媒体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婷.新时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000(007):51-52.
  [2]窦锋昌.挫折与重生:深度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轨迹(2010-2020)[J].青年记者,2020(16):8-11.
  [3]韩雪,刘涛.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J].新闻论坛,2019,000(003):104-105.
  [4]李静.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No.354(09):68-70.
其他文献
近年来,媒介形态呈现出互动、整合,甚至趋于融合的态势,改变着人们所处的信息空间和媒介环境,对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根据国内学者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理念,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针对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讨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出现的不足,进一步研究改善的方法和路径,以期能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针对目前媒介融合的趋势在课程开设、学生范围、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
【摘要】现阶段的通信网络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在5G技术的应用理念、方法上,能够按照全新的策略来完成。而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对于区域货物流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5G技术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并在5G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过程中打造全新的服务平台,促使物联网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为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做出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5G技术;物联网;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1
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关系催生了裂变传播模式,数据新闻的社交化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分享为特征的社交媒体时代,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对数据新闻进行科学的设计创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中通过对数据新闻的视觉认同和心理共鸣的分析,探讨用户参与和再传播的逻辑,以更好地促进数据新闻的传播和利用。
【摘要】政府部门于2016年农业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发展农业新方向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以传统农作物产量滞销、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为切入点,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之下对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共享、农作物认领、网络云种植为主体的APP结合具体情况就“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商业模式
【摘要】电视剧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承载着对观众审美教育功能,然而这一功能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中主要原因则是某些电视剧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美化”,在潜意识里为假、恶、丑进行辩护,对于真、善、美却没有很好的呼唤。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体现电视剧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违背了电视剧的美育功能和艺术精神,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以后的电视剧创作起到帮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传统纸媒在宣传方面的优势越发弱化。借助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传播推广新闻越发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新闻改革深入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媒体行业必须应对的常态工作,这也是扎实新闻宣传,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有利路径。基于此本文展开对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对策展开全方位阐述,为推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宣传工作效率贡献一定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
“今日头条”属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主要代表之一,“今日头条”更新的众多聚合类信息产生使“把关”模式遇到考验,传统的“把关”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聚合类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发展趋势,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饱受考验。本文重点运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今日头条”这个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代表之作展开探讨,结合相关资料,探索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信息审核。
【摘要】新华网“数据新闻”作为最早一批创办的数据新闻平台,有一定的相关经验,其内容生产策略也做出一系列比较符合融媒体背景的改变,但仍然存在一些内容生产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新华网“数据新闻”的内容生产策略,以期发现其在内容生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华网;数据新闻;内容生产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
【摘要】基于三网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地有线电视企业进入宽带网络领域,宽带业务竞争越加激烈,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针对三网融合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其后详细探讨了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最后就相关运营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发展现状;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图书+直播模式为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本文以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社会互动动力机制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工具,对图书直播中的用户互动展开具体分析,发现直播间为全体聚集提供虚拟空间,读书和喜欢的主播成为共同焦点,并且通过对局外人设限产生情感共享最终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理论;直播;图书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