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的春节如今的“年味儿”尝起来已经不如当年的醇正。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虽然能够果腹终日,但在节日稍稍触景生情,回想起童年的“年味”大餐,自然会被回忆“秒杀”。
2016年年底,一部新春微电影《17把乐带回家》,让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结束了。同时,把80后、90后两代人带入回忆中,那些曾经快乐、温馨的场面映入脑海,让人大呼被“回忆杀”。
2004年,正是该微电影的主人公宋丹丹、高亚麟、杨紫、张一山和尤浩然 ,演绎了那部风靡全国的家庭情景剧《家有儿女》,伴随着整整两代人的成长。13年过去,80后、90后这两代人都已经长大,成家立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此时,他们感受到的年味儿也开始不同。
小时候盼着过年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都是充满着喜悦和团圆的气氛。而对80后、90后两代人,当年的记忆总是非常温馨。90后的李艾(化名)说,“小时候嘛,就是期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最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
“现在会想到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屁孩,每天比现在开心多了。”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冯琦说。小孩子的世界,快乐地玩耍是一件大事,期盼新年,也是期盼新年的专属游戏。冯琦说:“以前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放炮仗,这种小男孩的过年专属游戏不仅能娱乐自己,还能搞恶作剧,让大家一起乐,烘托节日气氛。”
人在童年时候的记忆是最值得怀念的。大学生王家玉给儿时的新年贴出了“放鞭炮、看春晚、逛庙会”几个标签,憧憬新年的到来,就是憧憬这些年复一年的老活动能带来新快乐。当然,过年在童年的回忆中不仅仅只有吃喝玩乐。
80后的研究生李源回忆说:“小时候盼望过年,就是盼望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比做什么都好。”90后的王晓娜同样觉得:“过年并不是期盼吃什么玩什么,而是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每一天的感觉。”
长大后的感受
80后与90后的成长正好经历中国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他们童年时的春节,与成年后的春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长大了,好多事情要去考虑,想的多了就没那么多心思在过年上。”李艾说。
刚毕业的王悠也这样认为:“新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但越来越匆忙,有很多比过年更重要的事情催促着我。”
人们越来越忙,距离也越来越远,春节聚在一起,也不及原来那样亲近。“现在家里老人没有了,亲戚也还走动。但孩子都大了,结婚的还好,能聊点家长里短,没结婚的却都在玩手机。”媒体从业者张虹感叹道,“另外,亲戚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变淡了,甚至有种貌合神离的感觉。以前的邻居都搬进了楼房,人和人的距离被拉长了。”
距离上的远离,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王家玉说:“现如今亲朋之间拜年,谈论的话题永远是攀比工资、学业以及财富。以至于现在过年除了能感觉自己长大一岁,再也没有其他感受了。”
不仅在心理上,在节庆活动中年轻一代也感受到了当今年味的不同。宋佳觉得:“现在的新年并没有期盼的热情,只是贴春联、放烟花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还保留着最后的年味。”
而对于过年“禁烟”的地区来说,“年味儿”似乎只能用别的程序代替这种快乐。大学生姜雨佳说:“城市禁止烟火,拿红包变成了欢庆佳节的重要环节。”
科技发展,红包也可以不用面对面地给,新媒介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人们失去了一些乐趣。研究生徐晓婷告诉记者,“这两年除夕夜家人都在摇红包,尤其是年轻一代,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家中的年长者。本来发红包是一个热闹喜庆的节庆活动,结果变成了每个人对着冰冷手机屏幕安静的竞赛。其实过年过的是文化,更是心的交流,这些都渐渐淡了。”
“年味儿”为何会淡?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研究生田宝祥认为:“年味儿只有在孩子的眼里才不会变淡,我们觉得变淡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失去了对世界的新鲜感。”而研究生尹旭则说:“虽然传统的过年仪式都还存在,但是时光过得太快了,大家对过年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再像从前一样每个人认真执行过年的程序。”
回忆中的“年味儿”
有了对比,自然就会产生对过去的回忆。80、90后的年轻人虽然常被人看成“新新人类”,但对待春节,他们更向往童年的过节方式。
张虹曾对《家有儿女》的剧情深有感触,这次《17把乐带回家》的上映,让她回忆起童年的年味。她说:“小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串亲戚觉得很放松自在,家里的老人也都健在。年夜饭都是一家人亲手做的,而不是去餐馆或者超市购买。”
回忆中的“年味儿”,不仅有和睦的氛围,也带着可爱的童真,这也许是很多都市年轻人真正怀念的味道。大学生宋佳说:“小时候新衣服一定要等到三十那天穿,白天可以和同龄的孩子出去玩,晚上在枕头底下压着压岁钱睡觉,以求祛灾避祸,直到现在我也这样做。”余国全回忆起了童年春节丰富多彩的游戏,他说:“放鞭炮是肯定的,此外我和小朋友们还会去附近的寺庙里祈福,听新年的钟声,然后还会去猜灯谜逛灯花。”
对于80后、90后两代人来说,曾经无忧无虑的他们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脑海里思考的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知识与假日的狂欢那样单纯,家庭、工作、社会等不同场景的转换,让他们肩上扛起沉甸甸的责任,即使在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无法释怀现实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
张虹深有感触地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改变了我们的人际关系,过节理念,甚至对亲情、家庭的態度。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也带走了我们记忆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将它们束之高阁,变成回忆。”
如今的“年味儿”尝起来已经不如当年的醇正。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虽然能够果腹终日,但在节日稍稍触景生情,回想起童年的“年味”大餐,自然会被回忆“秒杀”。
2016年年底,一部新春微电影《17把乐带回家》,让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结束了。同时,把80后、90后两代人带入回忆中,那些曾经快乐、温馨的场面映入脑海,让人大呼被“回忆杀”。
2004年,正是该微电影的主人公宋丹丹、高亚麟、杨紫、张一山和尤浩然 ,演绎了那部风靡全国的家庭情景剧《家有儿女》,伴随着整整两代人的成长。13年过去,80后、90后这两代人都已经长大,成家立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此时,他们感受到的年味儿也开始不同。
小时候盼着过年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都是充满着喜悦和团圆的气氛。而对80后、90后两代人,当年的记忆总是非常温馨。90后的李艾(化名)说,“小时候嘛,就是期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最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
“现在会想到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屁孩,每天比现在开心多了。”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冯琦说。小孩子的世界,快乐地玩耍是一件大事,期盼新年,也是期盼新年的专属游戏。冯琦说:“以前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放炮仗,这种小男孩的过年专属游戏不仅能娱乐自己,还能搞恶作剧,让大家一起乐,烘托节日气氛。”
人在童年时候的记忆是最值得怀念的。大学生王家玉给儿时的新年贴出了“放鞭炮、看春晚、逛庙会”几个标签,憧憬新年的到来,就是憧憬这些年复一年的老活动能带来新快乐。当然,过年在童年的回忆中不仅仅只有吃喝玩乐。
80后的研究生李源回忆说:“小时候盼望过年,就是盼望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比做什么都好。”90后的王晓娜同样觉得:“过年并不是期盼吃什么玩什么,而是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每一天的感觉。”
长大后的感受
80后与90后的成长正好经历中国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他们童年时的春节,与成年后的春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长大了,好多事情要去考虑,想的多了就没那么多心思在过年上。”李艾说。
刚毕业的王悠也这样认为:“新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但越来越匆忙,有很多比过年更重要的事情催促着我。”
人们越来越忙,距离也越来越远,春节聚在一起,也不及原来那样亲近。“现在家里老人没有了,亲戚也还走动。但孩子都大了,结婚的还好,能聊点家长里短,没结婚的却都在玩手机。”媒体从业者张虹感叹道,“另外,亲戚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变淡了,甚至有种貌合神离的感觉。以前的邻居都搬进了楼房,人和人的距离被拉长了。”
距离上的远离,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王家玉说:“现如今亲朋之间拜年,谈论的话题永远是攀比工资、学业以及财富。以至于现在过年除了能感觉自己长大一岁,再也没有其他感受了。”
不仅在心理上,在节庆活动中年轻一代也感受到了当今年味的不同。宋佳觉得:“现在的新年并没有期盼的热情,只是贴春联、放烟花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还保留着最后的年味。”
而对于过年“禁烟”的地区来说,“年味儿”似乎只能用别的程序代替这种快乐。大学生姜雨佳说:“城市禁止烟火,拿红包变成了欢庆佳节的重要环节。”
科技发展,红包也可以不用面对面地给,新媒介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人们失去了一些乐趣。研究生徐晓婷告诉记者,“这两年除夕夜家人都在摇红包,尤其是年轻一代,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家中的年长者。本来发红包是一个热闹喜庆的节庆活动,结果变成了每个人对着冰冷手机屏幕安静的竞赛。其实过年过的是文化,更是心的交流,这些都渐渐淡了。”
“年味儿”为何会淡?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研究生田宝祥认为:“年味儿只有在孩子的眼里才不会变淡,我们觉得变淡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失去了对世界的新鲜感。”而研究生尹旭则说:“虽然传统的过年仪式都还存在,但是时光过得太快了,大家对过年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再像从前一样每个人认真执行过年的程序。”
回忆中的“年味儿”
有了对比,自然就会产生对过去的回忆。80、90后的年轻人虽然常被人看成“新新人类”,但对待春节,他们更向往童年的过节方式。
张虹曾对《家有儿女》的剧情深有感触,这次《17把乐带回家》的上映,让她回忆起童年的年味。她说:“小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串亲戚觉得很放松自在,家里的老人也都健在。年夜饭都是一家人亲手做的,而不是去餐馆或者超市购买。”
回忆中的“年味儿”,不仅有和睦的氛围,也带着可爱的童真,这也许是很多都市年轻人真正怀念的味道。大学生宋佳说:“小时候新衣服一定要等到三十那天穿,白天可以和同龄的孩子出去玩,晚上在枕头底下压着压岁钱睡觉,以求祛灾避祸,直到现在我也这样做。”余国全回忆起了童年春节丰富多彩的游戏,他说:“放鞭炮是肯定的,此外我和小朋友们还会去附近的寺庙里祈福,听新年的钟声,然后还会去猜灯谜逛灯花。”
对于80后、90后两代人来说,曾经无忧无虑的他们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脑海里思考的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知识与假日的狂欢那样单纯,家庭、工作、社会等不同场景的转换,让他们肩上扛起沉甸甸的责任,即使在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无法释怀现实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
张虹深有感触地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改变了我们的人际关系,过节理念,甚至对亲情、家庭的態度。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也带走了我们记忆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将它们束之高阁,变成回忆。”
如今的“年味儿”尝起来已经不如当年的醇正。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虽然能够果腹终日,但在节日稍稍触景生情,回想起童年的“年味”大餐,自然会被回忆“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