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网络的隐喻与现实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79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数人还没有触网之时,吴伯凡看到了网络不同于之前。一切传媒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的大众传媒之王-电视的批判。他引用了一个来自于麦克卢汉的比喻-“娼妓”,来表达他对电视的看法,而把网络看作是“数字新娘”。作者认为,人们在网络上是自由自在而又无依无靠的,即“孤独的狂欢”。他采用麦克卢汉口中的“按摩”(massage)来描述电视:奢侈、非分的交往;抽象陌生的个体之间毫无个性的交往;内容低级的交往;最低限度的交往;快速的交往。在此基础上,作者夸赞网络,夸赞电脑文化,认为电脑是“按摩的终结者”,认为人们会在网
其他文献
关于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民生新闻工作者,常自嘲为“新闻民工”,一来接近平时接触的主体人群:民工、普通市民、有难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城市家庭或者更加广泛的农村大众;二来自身的工作状态跟民工很相似:忙碌
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法院要客观及时全面地公开法院工作信息,化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笔者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工作,也许缘于自己出生于大别山下贫困山区的农村,笔者心中常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在别人眼中咱是个新闻记者,在响自己眼中就是个“农民工”,不要
期刊
就媒体的属性而言,公益性无疑是它的重要属性之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媒体不遗余力要做的事情,仅就笔者所在的郑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郑州大民生》而言,关注弱势群体的新闻每
既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与理想和信仰相联,咱总得有点儿情怀和关怀不是?对广东的几家报纸我看得比较认真:《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可能是我比较老派,对
如果说,报纸的危机来自新闻网站,那么,电视台的危机则来自视频网站。当视频网站走过青涩期,各家平台正沿着传统电视台的发展路径,“再造”着一个个鲜活的频道;另一方面,在视频网站制
本文分析了我国参与维和行动任务区的语言情况,指出应加强对英语区域性变体及英语混合语的研究,扩大英语培训的语料来源。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汉语通过翻译西方文化汲取养分,增强表现力,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注意中文的表达习惯,就会影响中文,造成中文的畸形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