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我们国家的第二语言来学习,如何教好英语就成为所有教师关心的共同话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 教学 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地弱化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表意性,尽量避免繁杂的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词汇教学的无限扩展,以降低语言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小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英语课不象其他课那样单一纯粹。上英语课不光学了英语,还学了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甚至于数学、地理等。英语教学应强调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寻求不同途径,按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分层进行,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
小学一、三年级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编者选择了大量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物,如上学、生日聚会、交朋友等,且语言的呈现方式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歌曲、韵句、故事、卡通人物的表演等。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功效性和教育性,使孩子们学了就能用,让他们感觉到英语的实用价值,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的努力学习。教材的特点使得教师不得不从各个方面来锻炼提高自己,去做一个多面的教师--要会说、会唱、会跳、会演,还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不断地参与学习,和学生们一起学。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讲到: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據。教师应具?quot;镜"意识。显微镜意识要求教师细微地去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放大镜意识要求教师放大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望远镜意识要求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平面镜意识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其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的差异,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往往不少有潜力的学生或朦胧状态或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的层次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机械地分类是不太科学的。应以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考察来决定学生所处的层次,就好象在给学生的作业打分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看学生作业的好坏,而应根据其进步与否来正确看待。如果我们始终用看待伤口时的眼光来看较低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品,那么肯定是没有一件作品是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时褒扬,要知道哪怕教师的一句赞扬,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并注重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评价应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新课展示会话和词汇,以整体评价为主。会话:对语境的理解是否正确,听音模仿时声音是否响亮,语音语调是否正确;词汇: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出单词,听单词指认图片或实物,听口令做动作。巩固会话和词汇时,以小组或个体评价为主。会话(一般采用二的四人一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表情动作是否得体,语言和语境是否符合,相互配合是否默契,情境是否有创意。词汇:用单词说句子,主动把词汇和句子用到情景表演中。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正确的评价,希望学生了解自己,希望学生能评出热情、评出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想办法解决,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意味着从学生应该学什么到学生应该做什么的转变。过去,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学什么,而现在关注的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什么。这种转变标志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光掌握外语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它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无论是辅导优等生还是帮助后进生,都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小学英语 教学 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地弱化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表意性,尽量避免繁杂的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词汇教学的无限扩展,以降低语言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小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英语课不象其他课那样单一纯粹。上英语课不光学了英语,还学了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甚至于数学、地理等。英语教学应强调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寻求不同途径,按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分层进行,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
小学一、三年级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编者选择了大量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物,如上学、生日聚会、交朋友等,且语言的呈现方式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歌曲、韵句、故事、卡通人物的表演等。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功效性和教育性,使孩子们学了就能用,让他们感觉到英语的实用价值,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的努力学习。教材的特点使得教师不得不从各个方面来锻炼提高自己,去做一个多面的教师--要会说、会唱、会跳、会演,还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不断地参与学习,和学生们一起学。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讲到: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據。教师应具?quot;镜"意识。显微镜意识要求教师细微地去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放大镜意识要求教师放大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望远镜意识要求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平面镜意识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其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的差异,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往往不少有潜力的学生或朦胧状态或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的层次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机械地分类是不太科学的。应以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考察来决定学生所处的层次,就好象在给学生的作业打分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看学生作业的好坏,而应根据其进步与否来正确看待。如果我们始终用看待伤口时的眼光来看较低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品,那么肯定是没有一件作品是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时褒扬,要知道哪怕教师的一句赞扬,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并注重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评价应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新课展示会话和词汇,以整体评价为主。会话:对语境的理解是否正确,听音模仿时声音是否响亮,语音语调是否正确;词汇: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出单词,听单词指认图片或实物,听口令做动作。巩固会话和词汇时,以小组或个体评价为主。会话(一般采用二的四人一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表情动作是否得体,语言和语境是否符合,相互配合是否默契,情境是否有创意。词汇:用单词说句子,主动把词汇和句子用到情景表演中。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正确的评价,希望学生了解自己,希望学生能评出热情、评出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想办法解决,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意味着从学生应该学什么到学生应该做什么的转变。过去,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学什么,而现在关注的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什么。这种转变标志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光掌握外语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它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无论是辅导优等生还是帮助后进生,都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