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辨别与运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其实语言表达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所以很多省市出题时就在这里大胆尝试各种新题型,而且语用题中的确特别钟爱对比喻句的考查,它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就在2008年高考中15个省市的高考题将近有一半都出现了与比喻修辞格相关的题目。尤其考仿句,大多都在比喻上下功夫。
  我认为做这样一类题目,有两个方面必须做好。首先要判定是否出现比喻,然后是做到准确使用比喻。
  我们先来谈谈怎样辨别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句子的形式上看,最易误判的是暗喻和借喻。是否是暗喻或借喻,要看是否能还原成一个明喻句。
  第二,从句子的内容上看,两种相比的事物是否有相似点。
  第三,从表达的意义上看,只能用较浅易的来比较深奥的,讲究通俗性和形象性。
  如:“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我们可以把句子转变为“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像一字一样摆开”。这样一个暗喻句就被我们还原成了一个明喻句。船排列的方式我们不熟悉,但“一”字的形象我们都熟知,通过“一字儿摆开”这样一个说法,我们就很快能明白船是怎样排列的了。如此我们便能准确辨析了。
  下一步是如何写好一个比喻句,同样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形似,以实喻实。用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来相比。如:“脸蛋像苹果。”
  第二,要神似,以实喻虚。用实在事物来喻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如:“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把心里难以言状的滋味比作酸甜苦辣揉和在一起的况昧。
  第三,要异质,用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相比,切忌性质相同。如:①我们现在的关系就像马克思跟恩格斯一样。②他做事一向像他的哥哥。这里的“像”相当于“和……差不多”,没有比的含义。
  只有注意了以上三点,才能掌握运用好比喻这种修辞形式。我们可以再看几个例子来加强巩固这几个概念。
  [例1](2008年高考四川卷)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此题要求很明确,必须写比喻句。首先我们研读例句,例句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比作“白纸、诗歌、散文、百科全书”,鲜明体现以实喻虚的特征。比喻词“是”确定了格式为暗喻。并且四者依次层进。我们便可以着笔:将“小学、中学、大学、社会”比作“清泉、小溪、大河、汪洋”。用“是”连接,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定要注意此题决不能投机取巧去照搬示例句中已有的喻体。
  [例2](2008年高考武汉市9月调考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改成一个切合语境的比喻句,使之更形象生动。
  科学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话语和方法。面对世界,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发现。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受不一样,这样我们共同得出的东西可能就和世界的关系同构度高一些。
  面对世界,_________
  [解析]答案是:我们都是摸象的瞎子。(或我们都像摸象的瞎子一样)此题同上题一样,也是要求必须写比喻句,只是我们要做的不是仿写而是改写。首先要确定本体是什么,这是答题关键。二者的状态具有相似性,因为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二者的结局也相似,都是只知局部却错误地以为就是整体。
  如此看来,写好比喻句的确是不容易的,大家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体验,而且遇到好的比喻句也要注意收集、思考和总结。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范例供参阅。
  ◎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关于价值的比喻
  价值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
  价值是记载生活的一本史书。
  价值是对人类奉献的蜜果。
  价值是一块无私奉献的墓碑。
  价值是创造天平上的砝码。
  ◎关于追求的比喻
  追求是赛跑者勇往直前的脚步。
  追求是小船搏击风浪的发动机。
  追求是射向靶心的飞舞的箭羽。
  追求是搭建在奋斗与事业之间的一座桥梁。
  追求是穿越大漠的骆驼眉眼中的那片绿洲。
  
  实战演练
  
  一、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之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也许孩子是首诗,而老师就是诗的作者,在作者的精心的创作下,小诗才能清新隽永。
  也许弦子是棵树,而老师就是_________,小树才能茁壮成长。
  也许孩子是梅花,而老师就是_________,梅花才能傲立风霜。
  二、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教义: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
  三、下面这首小诗借“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件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蚌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难。
  历经了苦难,你便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四、仿照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手法、格式和内容再写一段:
  请不要对我施朱抹粉,
  施朱则太红,
  抹粉则太白,
  因为我的名字叫——历史。
  [参考答案]一、树的土壤,在土壤提供的营养中//苦寒的风雪,在风雪的考验下
  二、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
  时而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里徘徊;时而在耸入云霄地大钟楼里远眺(第一,所涉及的必须是大部头名著;第二,必须点出名著的地点及特点;第三,前一句必须填中国名著,后一句是外国名著)
  三、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便呼唤了理性和良知。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了自然,你便孕育出果实和丰收。路:一路辙印,是一段经历;回顾了经历,你便开发了近邻和远山。
  四、请不要对我摇尾乞怜,摇尾我不会走得更快,乞怜我也不会停滞不前,因为我的名字叫——时间。
其他文献
词语部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
期刊
[美文展示]    藏獒  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  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么都能干,你们把它养大吧。  小藏獒对我们哥俩很冷漠,从来不会冲我们摇头摆尾。我们也不喜欢它。半个月以后用它换了一只哈巴狗。父亲很生气,却没有让我们换回它来。过了两天。小藏獒自己跑回来了。父亲咧嘴笑着对我们说:“我早就知道它会回来。这就叫忠诚
期刊
一株行走的草  简 媜    [美文展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  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人的眼眸与耳识总是停伫在尘世的荣华上,遗忘了草原上有更深奥的交谈。  我逐渐明了,其实人世的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
期刊
这些年来,不少名噪一时的作家似乎已经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佳作。不少文学编辑们也常常叹息组不来好稿子,刊物的定数持续低迷。评论界还有人把国外“文学消亡论”搬来,预言文学即将死亡。乍一看去,文坛好像真是一派萧条景象!  可另一方面,当成千上万的青年在网络上开博客、在博客中展示自己文学化的人生心得、谈论他们心中的文学经典(从王小波到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时,当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能涌现出
期刊
扩展语句这种题型经过几年发展,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题目约束条件的设置日益巧妙,让人难以觉察。研究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语用题题干,发现其约束条件的设置有以下特点:    一、情景限制    [例1](2008年高考安徽卷)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根谦和地回答:_____________
期刊
美文欣赏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母亲赋予我生命。她只有我一个儿子,不可谓不疼,也不可谓不娇。然而好多年,母亲对我总是淡淡的。起初我不甚了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对慈母之心有了一些理解。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左邻右舍的道贺声中,一片“啧啧”,“啧啧”里还含着惊诧!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
期刊
[考点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近年来,修辞手法的考查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或者与仿写、补写等题型相结合,重点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理解
期刊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语的性质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根据语体风格可分为口语句、书面句;根据句式整齐与否可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数量可分为单句、复句。高考常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你好!在语言表达与运用题中,常会遇到一些句式转换的题目。其中会涉及到单句、复句之间的转换。可是,我至今连单句、复句都不会判断,更不用说做这类句式转换的题目了。照理说,有关联词的应该是复句,可是有时我看到一个句子明明用了关联词,老师却说它是单句。单句和复句到底如何判断?请您帮我解答一下这方面的疑问谢谢!    教师解惑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日常教学中,
期刊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反映个人命运的贬逐诗和国家命运的衰亡诗作为阅读材料,频频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鉴赏这类诗歌有别于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特别要关注以下两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