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教学改进是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学练反馈和学习参与等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达成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这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传授;反馈;参与;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41-03
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育教学方针,落实课程理念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和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客观反映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是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活动是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重要平台。教师的知识传授活动是将课程要求掌握和学生现实需要的相关知识,经过系统的组织架构和巧妙的教学设计,用教师能够驾驭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1.基础知识可积极运用课前预习
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特性,使得精讲多练成为体育教师一直秉承的教学行为准则。然而,对于那些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必须知晓的知识,教师仍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传授。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都通过学生直接习得的方式进行传授,那么教师只能通过讲授方式传授知识。随着讲授知识点的增多,即便原本已经十分精练的精讲也变得拖沓,失去了精讲多练的特征和本质。同时,现代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微课系统和慕课平台,正在课堂教学的前置性学习中被广泛应用。这为体育教师解决精讲多练的教学准则与知识传授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能。
(1)素材类知识可借助公众媒体进行预习了解。
体育实践课多在室外开放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的关注容易受到干扰而导致注意力难以保持。特别多班级同时授课时,教师讲的越多反而导致讲授效果下降。对于诸如篮球场地米数、比赛人数、每球分数等简单的素材类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公众媒体进行预习了解。例如,下周是七年级篮球单元的第一次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相关知识并感受运动魅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星期五晚饭后观看20分钟的央视五套CBA比赛直播,如果无法观看直播可通过搜狐体育等网络媒体观看视频回放。在观看时要清楚篮球场上每队有几名队员参赛,注意场上的每球得分数,明确两种以上的投篮动作方法。在下周的篮球课前将利用候课时间进行提问和检查。这样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在休闲放松中获取有益知识,同时也有效减少课堂教学讲授量。
(2)要素类知识可通过特定微课实现预习掌握。
网络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甄别和选择的难度。初中生课业负担较小学明显加重但对知识的甄别能力却并未显著增强,让学生通过公众媒体获取体育知识常会因时效问题而难以达成预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将相关专题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教学资源,精心制作成适宜时长并突出教学要素的微课视频供学生预习使用。例如,在八年级实心球课前,教师通过优酷网以实心球为关键词进行视频搜索,将“18米弯弓实心球教学”等视频制作成5分钟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家长QQ群,要求家长将视频下载供学生预习。在微视频中教师通过录制旁白语音提出问题:
“几位投掷者的动作共性是什么?按照我市中考规则,他们的投掷动作是否犯规?”学生观看过后往往对视频中“夸张”的背弓动作念念不忘,在课堂上争相模仿,同时也提出了投掷者踩超投掷线的犯规问题。
2.重要知识需努力强化课中示范
从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到课时设计的微观目标,所有目标均指向体育课堂教学效能评价的指标底限。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现实所需所要的重要知识,不但要让学生能够识记表达,还要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方法原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强化。同时,课堂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方位路线、内容次序、术语指令等信息作为体育教学的构成性知识一直客观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对于这部分存在于教学组织之中的信息式知识,其传授情况往往关系到教师教学设计执行的具体表现,成为评价教师教学基本素养和掌控能力的重要指标。
(1)充分发挥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
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是课堂教学最简洁高效的知识传授方法。而身体练习的基本组成要件是技术动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展示动作到学生再现动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教师动作示范的视觉观察,来形成动作认知并支配肢体再现动作。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为了解读动作和突出要点,这是体育教学倡导“精讲多练”和动作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原理所在,故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示范对学习重难点的强调作用。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地做到最标准和规范的讲解示范。同时,还要设置便于全员观察的教学组织队形,选择学生最佳视角的场地示范位置,变换学生动作学习需要的示范角度,并通过最佳的语调、语态和语言促进学生建立动作认知。而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练习问题做略带夸张的错误动作示范。这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练习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不断纠正和完善自身动作练习。
(2)有效利用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示范有利于达成课程标准赋予体育教学的多元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在群体注视下客观表现自己所需的心理品质。在动作练习时,学生示范还常被作为“奖优醒劣”的教学管理手段。教师让学优生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做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无疑胜过对他无数次的口头表扬,同时还会激起其他同学你追我赶的练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参与动作示范有时还是教学组织信息传递的必然选择。在合作学习、组合练习和战术配合等复杂教学组织环节的呈现时,由于教师无法同时分饰多人角色,让学生参与示范是最高效的做法之一。例如,在七年级以跳跃组合练习为主的小体能单元教学课次上,教师为了向学生快速呈现和传递四人小组连续跳跃的组织方法,便设置了学生示范环节以强化示范效果。这避免了教师一个人满场跑还不一定能够说清楚让学生如何练习的尴尬。如果练习场地布局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在缩小版的模拟场地上进行教学组织方法的示范,这有利于缩减不必要的示范时间和保证学生的听讲效果。 5.关键知识要尝试布置课后复习
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是动作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复习巩固。而课堂教学无论是时间还是时机都无法满足复习的客观需要,那么只能借助课后复习来促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现今体质健康测试广泛开展和中考体育测试有序进行的大背景下,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和全面,这使得通过体育作业形式进行课后复习成为可能。例如,为迎接体质健康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和规则后,布置了仰卧起坐的课后复习作业。要求女生在家校联系本上书写“直角屈膝手抱头,平躺开始脚上垫,仰起肘部要触膝,卧下双肩要触垫”的动作要求,同时记录自己一分钟标准仰卧起坐的个数。体育教师可在下次体育课前或利用学生晨读时间进行作业检查。另外,由于很多体育练习需要借助专门的场地器材方能完成,教师可将此类课后复习通过自选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对于没有器材的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教师设置的其他供选内容来完成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差别化的作业布置,以提高课后复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二、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学练反馈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是针对学生的学练过程进行合理反馈。学练反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客观统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体现。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渠道和平台很多,网络上不仅可以看到国家队教练的专业讲解和队员训练,甚至还可以看到世界级运动员动作的慢放示范和动画解析。所以,单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讲,教师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正不断削弱。但目前学生还无法通过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渠道,高效获得针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优质指导,而这恰恰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强化学练反馈既是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必然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
1.强化反馈对学生学练的改进作用
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均指向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从原有的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而新旧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教学难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从教学实践来看,即便教师对单元教学按照不同课次进行合理的难度梯级设置,仍有很多单元目标无法通过一次新授课解决,而需要设置后续的复习课进行改进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其专项储备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提出合理反馈,积极帮助学生改进学练过程。
(1)避免和改进学生学练的认知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很难让每个学生均处于距离自己均等的学习位置,加之学生自身感知觉的客观差异,使得教师的讲授示范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觉时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学生动作认知的不足和错误。为此,教师除了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位置,还要简化要点和突出重点进行简洁明了的讲解和示范,这有利于学生的注意保持和信息提取,以形成高质量的动作认知。对于认知习惯和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最佳的学习位置上,既可增强他们感知到的信息强度,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注意干扰。而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的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不足,教师应该通过知识问答和学练观察及时捕捉问题,并进行积极反馈。否则学生按照错误认知练习越久,改进动作的难度就越大。例如,在八年级排球单元第二次课的传球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手指“戳击球”的现象强调在触球后要进行必要的缓冲,结果有几位学生因为缓冲过度而造成了持球动作。此时,教师就需要将这几位学生召集过来进行快速的问题反馈,说明无须主动缓冲只需被动弹性即可的改进方向。
(2)预判和辅导学生学练的体验不足。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练体验是其建立条件反射形成运动技能的基本元素。因练习环境、密度强度、即时效果等条件制约,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习体验不足的问题,而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教师应该精确预判目标统领下的教学难点,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预设。同时,对于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的体验不足问题,教师要做出针对性的及时辅导。例如,在实心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加大投掷动作的前后幅度,可以在学生背后约一米远的头部高度拉一条弹力绳,要求学生触碰绳子后迅速向前投掷,这对改善学生用力过程效果显著。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个别学生投掷动作标准、用力幅度和投掷角度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投不远。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练习积极性,还使他们对教师教学的认可产生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解决学生这种成功体验不足的学练问题。比如对因身体素质差而导致的体验不足,可以让学生用减重实心球投掷来对比新旧技术的效果差异,增强其学练体验。
2.加强反馈对学生学练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的学练不足进行积极的反馈指导,还要对学生看似正确的学练活动给予适当评价反馈。这是因为学生在练习之初的动作尚未定型,即便正确的动作也具有偶然性和一过性。为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以强化学生的条件反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例如,在武术“马步架打”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能够按动作规格将左臂微曲架掌于头上进行练习,这时可以反馈给他“正确”或“到位”的口头反馈。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所做的动作是对的,可以继续练习。这对于以动作难、美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运动项群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积极的学练态度和优异的学练效果进行必要的反馈。由于学生运动素养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速度也各不相同。未必学得快的学生,其动作掌握就扎实。相反,经过反复练习的学生往往对动作体会更深刻、掌握更扎实和更有成就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积极学练行为和取得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告诉那些协调性差的学生,只要行进问上篮勤加练习就可以改善投球的时机和用力问题,更容易投篮命中。还可以告诉那些因力量素质好而轻易满分的学生,如果能够继续完善实心球的投掷动作,他的投掷远度还可以显著提高。
5.增强反馈对学生学练的推进作用
信息时代学习渠道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情的复杂化,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设置一定的预习底限,但无法也不能控制学生自学的上限。在体育课堂上穿着限量版球鞋并谈论着NBA赛况,在教师未教过行进问运球已经能够三步上篮的学生大有人在。如果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仍旧按部就班的教学,甚至把他们看成调皮捣蛋的学生,课堂教学状况可想而知。此时,教师应该围绕着的课程标准的多元目标,通过增强反馈推进学优生的学练活动走向更高层次。
(1)改变条件,增加动作练习难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有责任让学优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学习上的收获和进步。在教学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最容易操作的差异化教学就是调整相应学生的学练难度。例如,在排球传球的学习过程中,当其他同学练习低高度自传球时,可让学优生直接练习对墙自传球或者原地连续自传高球的练习。这样的传球学练能够让学生各取所需和分层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2)小组合作,推进动作技术内化。
体育学优生在相应的体育学习中,不仅是可转化的课程资源,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练过程中围绕学优生建立异质练习小组,让他们帮助同学纠正和完善动作。在向同学的一次次讲解和示范过程中,加深了他们的动作认识,促进了技术内化。例如,在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该班校武术社团的几位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同学练习。通过观察发现这几名学优生的动作质量均较以前有显著提升。他们还反馈说以前只是模仿老师做动作,现在不但要模仿重现老师动作,还要能够界定和解析动作才能给同学讲解和示范清楚。可见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练反馈,推动了他们动作技术的内化过程。
(3)体验运用,加快动作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性的知识技能运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设置接近动作运用的练习环境,通过条件反射信息的反馈强化可快速推进学生学练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篮球行进间急起急停运球教学时,可安排同是校篮球队的两位同学进行突防模拟的运球练习。这不但能让其他同学看到急起急停是什么,还能促进他们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
关键词:传授;反馈;参与;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41-03
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育教学方针,落实课程理念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和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客观反映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是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活动是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重要平台。教师的知识传授活动是将课程要求掌握和学生现实需要的相关知识,经过系统的组织架构和巧妙的教学设计,用教师能够驾驭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1.基础知识可积极运用课前预习
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特性,使得精讲多练成为体育教师一直秉承的教学行为准则。然而,对于那些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必须知晓的知识,教师仍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传授。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都通过学生直接习得的方式进行传授,那么教师只能通过讲授方式传授知识。随着讲授知识点的增多,即便原本已经十分精练的精讲也变得拖沓,失去了精讲多练的特征和本质。同时,现代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微课系统和慕课平台,正在课堂教学的前置性学习中被广泛应用。这为体育教师解决精讲多练的教学准则与知识传授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能。
(1)素材类知识可借助公众媒体进行预习了解。
体育实践课多在室外开放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的关注容易受到干扰而导致注意力难以保持。特别多班级同时授课时,教师讲的越多反而导致讲授效果下降。对于诸如篮球场地米数、比赛人数、每球分数等简单的素材类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公众媒体进行预习了解。例如,下周是七年级篮球单元的第一次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相关知识并感受运动魅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星期五晚饭后观看20分钟的央视五套CBA比赛直播,如果无法观看直播可通过搜狐体育等网络媒体观看视频回放。在观看时要清楚篮球场上每队有几名队员参赛,注意场上的每球得分数,明确两种以上的投篮动作方法。在下周的篮球课前将利用候课时间进行提问和检查。这样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在休闲放松中获取有益知识,同时也有效减少课堂教学讲授量。
(2)要素类知识可通过特定微课实现预习掌握。
网络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甄别和选择的难度。初中生课业负担较小学明显加重但对知识的甄别能力却并未显著增强,让学生通过公众媒体获取体育知识常会因时效问题而难以达成预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将相关专题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教学资源,精心制作成适宜时长并突出教学要素的微课视频供学生预习使用。例如,在八年级实心球课前,教师通过优酷网以实心球为关键词进行视频搜索,将“18米弯弓实心球教学”等视频制作成5分钟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家长QQ群,要求家长将视频下载供学生预习。在微视频中教师通过录制旁白语音提出问题:
“几位投掷者的动作共性是什么?按照我市中考规则,他们的投掷动作是否犯规?”学生观看过后往往对视频中“夸张”的背弓动作念念不忘,在课堂上争相模仿,同时也提出了投掷者踩超投掷线的犯规问题。
2.重要知识需努力强化课中示范
从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到课时设计的微观目标,所有目标均指向体育课堂教学效能评价的指标底限。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现实所需所要的重要知识,不但要让学生能够识记表达,还要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方法原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强化。同时,课堂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方位路线、内容次序、术语指令等信息作为体育教学的构成性知识一直客观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对于这部分存在于教学组织之中的信息式知识,其传授情况往往关系到教师教学设计执行的具体表现,成为评价教师教学基本素养和掌控能力的重要指标。
(1)充分发挥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
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是课堂教学最简洁高效的知识传授方法。而身体练习的基本组成要件是技术动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展示动作到学生再现动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教师动作示范的视觉观察,来形成动作认知并支配肢体再现动作。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为了解读动作和突出要点,这是体育教学倡导“精讲多练”和动作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原理所在,故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示范对学习重难点的强调作用。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地做到最标准和规范的讲解示范。同时,还要设置便于全员观察的教学组织队形,选择学生最佳视角的场地示范位置,变换学生动作学习需要的示范角度,并通过最佳的语调、语态和语言促进学生建立动作认知。而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练习问题做略带夸张的错误动作示范。这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练习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不断纠正和完善自身动作练习。
(2)有效利用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示范有利于达成课程标准赋予体育教学的多元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在群体注视下客观表现自己所需的心理品质。在动作练习时,学生示范还常被作为“奖优醒劣”的教学管理手段。教师让学优生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做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无疑胜过对他无数次的口头表扬,同时还会激起其他同学你追我赶的练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参与动作示范有时还是教学组织信息传递的必然选择。在合作学习、组合练习和战术配合等复杂教学组织环节的呈现时,由于教师无法同时分饰多人角色,让学生参与示范是最高效的做法之一。例如,在七年级以跳跃组合练习为主的小体能单元教学课次上,教师为了向学生快速呈现和传递四人小组连续跳跃的组织方法,便设置了学生示范环节以强化示范效果。这避免了教师一个人满场跑还不一定能够说清楚让学生如何练习的尴尬。如果练习场地布局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在缩小版的模拟场地上进行教学组织方法的示范,这有利于缩减不必要的示范时间和保证学生的听讲效果。 5.关键知识要尝试布置课后复习
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是动作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复习巩固。而课堂教学无论是时间还是时机都无法满足复习的客观需要,那么只能借助课后复习来促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现今体质健康测试广泛开展和中考体育测试有序进行的大背景下,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和全面,这使得通过体育作业形式进行课后复习成为可能。例如,为迎接体质健康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和规则后,布置了仰卧起坐的课后复习作业。要求女生在家校联系本上书写“直角屈膝手抱头,平躺开始脚上垫,仰起肘部要触膝,卧下双肩要触垫”的动作要求,同时记录自己一分钟标准仰卧起坐的个数。体育教师可在下次体育课前或利用学生晨读时间进行作业检查。另外,由于很多体育练习需要借助专门的场地器材方能完成,教师可将此类课后复习通过自选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对于没有器材的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教师设置的其他供选内容来完成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差别化的作业布置,以提高课后复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二、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学练反馈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是针对学生的学练过程进行合理反馈。学练反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客观统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体现。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渠道和平台很多,网络上不仅可以看到国家队教练的专业讲解和队员训练,甚至还可以看到世界级运动员动作的慢放示范和动画解析。所以,单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讲,教师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正不断削弱。但目前学生还无法通过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渠道,高效获得针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优质指导,而这恰恰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强化学练反馈既是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必然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
1.强化反馈对学生学练的改进作用
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均指向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从原有的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而新旧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教学难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从教学实践来看,即便教师对单元教学按照不同课次进行合理的难度梯级设置,仍有很多单元目标无法通过一次新授课解决,而需要设置后续的复习课进行改进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其专项储备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提出合理反馈,积极帮助学生改进学练过程。
(1)避免和改进学生学练的认知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很难让每个学生均处于距离自己均等的学习位置,加之学生自身感知觉的客观差异,使得教师的讲授示范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觉时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学生动作认知的不足和错误。为此,教师除了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位置,还要简化要点和突出重点进行简洁明了的讲解和示范,这有利于学生的注意保持和信息提取,以形成高质量的动作认知。对于认知习惯和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最佳的学习位置上,既可增强他们感知到的信息强度,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注意干扰。而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的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不足,教师应该通过知识问答和学练观察及时捕捉问题,并进行积极反馈。否则学生按照错误认知练习越久,改进动作的难度就越大。例如,在八年级排球单元第二次课的传球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手指“戳击球”的现象强调在触球后要进行必要的缓冲,结果有几位学生因为缓冲过度而造成了持球动作。此时,教师就需要将这几位学生召集过来进行快速的问题反馈,说明无须主动缓冲只需被动弹性即可的改进方向。
(2)预判和辅导学生学练的体验不足。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练体验是其建立条件反射形成运动技能的基本元素。因练习环境、密度强度、即时效果等条件制约,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习体验不足的问题,而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教师应该精确预判目标统领下的教学难点,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预设。同时,对于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的体验不足问题,教师要做出针对性的及时辅导。例如,在实心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加大投掷动作的前后幅度,可以在学生背后约一米远的头部高度拉一条弹力绳,要求学生触碰绳子后迅速向前投掷,这对改善学生用力过程效果显著。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个别学生投掷动作标准、用力幅度和投掷角度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投不远。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练习积极性,还使他们对教师教学的认可产生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解决学生这种成功体验不足的学练问题。比如对因身体素质差而导致的体验不足,可以让学生用减重实心球投掷来对比新旧技术的效果差异,增强其学练体验。
2.加强反馈对学生学练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的学练不足进行积极的反馈指导,还要对学生看似正确的学练活动给予适当评价反馈。这是因为学生在练习之初的动作尚未定型,即便正确的动作也具有偶然性和一过性。为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以强化学生的条件反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例如,在武术“马步架打”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能够按动作规格将左臂微曲架掌于头上进行练习,这时可以反馈给他“正确”或“到位”的口头反馈。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所做的动作是对的,可以继续练习。这对于以动作难、美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运动项群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积极的学练态度和优异的学练效果进行必要的反馈。由于学生运动素养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速度也各不相同。未必学得快的学生,其动作掌握就扎实。相反,经过反复练习的学生往往对动作体会更深刻、掌握更扎实和更有成就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积极学练行为和取得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告诉那些协调性差的学生,只要行进问上篮勤加练习就可以改善投球的时机和用力问题,更容易投篮命中。还可以告诉那些因力量素质好而轻易满分的学生,如果能够继续完善实心球的投掷动作,他的投掷远度还可以显著提高。
5.增强反馈对学生学练的推进作用
信息时代学习渠道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情的复杂化,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设置一定的预习底限,但无法也不能控制学生自学的上限。在体育课堂上穿着限量版球鞋并谈论着NBA赛况,在教师未教过行进问运球已经能够三步上篮的学生大有人在。如果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仍旧按部就班的教学,甚至把他们看成调皮捣蛋的学生,课堂教学状况可想而知。此时,教师应该围绕着的课程标准的多元目标,通过增强反馈推进学优生的学练活动走向更高层次。
(1)改变条件,增加动作练习难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有责任让学优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学习上的收获和进步。在教学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最容易操作的差异化教学就是调整相应学生的学练难度。例如,在排球传球的学习过程中,当其他同学练习低高度自传球时,可让学优生直接练习对墙自传球或者原地连续自传高球的练习。这样的传球学练能够让学生各取所需和分层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2)小组合作,推进动作技术内化。
体育学优生在相应的体育学习中,不仅是可转化的课程资源,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练过程中围绕学优生建立异质练习小组,让他们帮助同学纠正和完善动作。在向同学的一次次讲解和示范过程中,加深了他们的动作认识,促进了技术内化。例如,在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该班校武术社团的几位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同学练习。通过观察发现这几名学优生的动作质量均较以前有显著提升。他们还反馈说以前只是模仿老师做动作,现在不但要模仿重现老师动作,还要能够界定和解析动作才能给同学讲解和示范清楚。可见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练反馈,推动了他们动作技术的内化过程。
(3)体验运用,加快动作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性的知识技能运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设置接近动作运用的练习环境,通过条件反射信息的反馈强化可快速推进学生学练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篮球行进间急起急停运球教学时,可安排同是校篮球队的两位同学进行突防模拟的运球练习。这不但能让其他同学看到急起急停是什么,还能促进他们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