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国人民最基本的价值观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诚信是人们的基本素养,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特别是身为祖国花骨朵的中小学生。因此,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学校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诚信文化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生;诚信文化素养;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还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与社会接触不多,可以说他们还几乎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画的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的好坏。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基本素养的教育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诚信文化素养,就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让他们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素养。
  一、 开设诚信文化教育课程,培养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意识
  一个社会没有诚信就会变得杂乱无章,一个人没有诚信就无法融入社会,就算拥有举世无双的才华,也不可能干大事。在教育领域,诚信文化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目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重要部分,学校应该向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样重视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开设诚信文化教育的课程,并采取严格的督促完成制度,以培养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意识。例如,学校可以把诚信文化课程列为必修课,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建立严格的学分制度。该学分制度的具体规则为诚信教育课程为必修课,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拿到诚信文化教育课程的学分,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可以下个学期再重修,即利用双休日或公休的时间去学习诚信文化教育课程,然后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学校甚至还可以要求没有拿到诚信文化课程学分的同学不能顺利毕业。通过严格的学分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诚信文化,明白诚信文化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他们的诚信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的原则,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意识。
  二、 建立“诚信之星”评比制度,鼓励中小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
  由于中小学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自身的控制力不强,倘若学校放任中小学生的德育不管不问,恐怕中小学生们无法自己主动地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可以采取一些鼓励诚信事迹的做法,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建立“诚信之星”评比制度,该制度的具体规则是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诚信之星”的候选人,根据候选人的在校表现以及诚信的表现情况来评分,评分由各科教师、班主任以及同学之间互评组成,每个班级里分数最高的前两位同学可以成为年级候选人,接着进行下一轮的评比,最终分数高的前三位年级候选人当选“诚信之星”,学校还可以举办“诚信之星”的颁奖典礼,要求全校师生必须参加,在颁奖典礼上,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个获奖人员代表发言,向全校师生宣讲诚信文化以及自己生活中的诚信事迹,以此鼓励其他同学也遵守诚信原则,争取下次当选“诚信之星”。通过“诚信之星”评比大赛,不仅能够鼓励中小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还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诚信、文明、和谐的中小学校园。
  三、 学校教职工以身作则,给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然是需要中华民族所有人一起去践行和弘扬的,作为祖国花朵灌溉者的学校教职工,更应该和中小学生们一起遵守诚信原则,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中小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他们如何做人与做事,可以说教师在学生眼里就是完美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倘若教师经常对学生们许下承诺却从来不去履行,学生们就会按照老师的做法去模仿,养成言而无信的坏习惯。其实,教师可以遵守诚信原则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在一次考试之后,教师答应奖励进步快的前三位学生,教师不可以把这项承诺只当成糖衣炮弹,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在心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们的承诺。又或者,当班上某个学生犯了错误,但是因为怕受惩罚而不敢承认,教师不应该当着全面同学批评责怪犯错的同学,而是应该先详细了解情况,然后单独找该同学面谈,明白学生的想法之后,对该同学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教育,让该同学彻底明白自己的错误,通过单独谈话的形式,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彻底明白诚信原则。
  四、 总结
  在当今这个进步迅速地诚信时代,没有基本的诚信文化素养根本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中小学生诚信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开设诚信文化教育课程来培养中小学生的诚信文化意识,通过建立“诚信之星”评比制度来鼓励中小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学校教职工还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参考文献:
  [1]邹谨,杨柳.论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学术期刊,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2]吴直福.构建诚信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浙江省常山县城关中学的实践.学术期刊,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年第16期.
  [3]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M].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张斌,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庄浪县岳堡学区。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具体论述新课标下初中课堂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寓教于境,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或具有故事性质的教学情境并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创设法,不仅能
摘 要:《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教学本文,一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法布尔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执着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然而在当今语用教学的大背景下,仅把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作为
摘 要: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令每位教师“头疼”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家长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后进生转化的重担就压在了教师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转化后进生,仅仅依靠教师的“外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后进生的“内力”。只有教师与后进生“内外发力”,才能大幅提升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农村后进生转化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农村;后进生;转化策略  后进生,顾名思义,
摘要:区域地理案例、人地关系素材可谓举不胜举,我们应该以“人地关系”为区域地理复习的逻辑主线,保证区域地理复习不是简单、类似重复,又能保证全面、客观阐释人地关系。本文结合“人地关系”的理论和以西北地区为例的区域地理教学案例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下的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规律;学习问题;教学策略  区域地理能够深刻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能够体现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
摘要: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本文指出中职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觉问题加以解决,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敏捷、灵活,大胆想象,富有激情;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他们大部分以后会肩负社会的蓝领工作。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融合,充满无尽想象力和可能的大家称之为“云时代”的环境里,
摘 要:“微课”是在大数据时代对教学的一种革新。好的微课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让学生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笔者在参加一次微课大赛中一节课的设计,对微课制作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阐述自己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资源  什么是“微课”?张一春教授指出“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整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重要规律。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摘 要: 随着“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一线英语教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为了构建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更为了确保英语课程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在教学时,英语教师要坚持贯彻落实“以学引思,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通过恰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英语学会习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  关键词: 以学引思 以学
以λ表示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以s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两质点间的距离,则利用可以解答波动的一些问题,现举例介绍如下。  1.确定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中国古诗词在借助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时,在同样的叙事模式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意蕴,从而使得人物形象呈现出“真假”之分。这其中有伤时怀人的“真”思妇,寄托个人得失的“假”思妇;表现孤傲超俗之情的“真”渔夫,垂钓功名的“假”渔夫;保家立业的“真”征夫,厌战思乡的“假”征夫……对此,需要察其史、明其实、析其理,方能把握其真实思想。  关键词:古诗词;思妇;渔夫;征夫;“真”与“假”  中国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