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学研究进展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j677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是系统性小血管炎(SSV)临床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指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混合抗体,其靶抗原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与血管炎相关靶抗原主要为蛋白酶3(proteinase 3, 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抗PR3抗体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特异性指标,而抗MPO抗体多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检测手段也得到快速发展,故本文针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平台和方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历代关于周围性面瘫病因颇有争议,基本分为三类:“外因致病说、内因致病说和内外因综合致病说”.经过对历代医家著作的分析与对临床有效治疗面瘫的研究总结,“外风”是面瘫的主要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热邪等依附于风邪侵袭面部,发为面瘫.本文着眼于面瘫的“内外风”之争,主要为了追寻面瘫的主要病因,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指导临床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的患者纳入A组,另外31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内固定的患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POD相关因素发生情况、POD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值、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氧血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均小于A组(P<0.05),睡眠时间值高于A组(P<0.05)
腰背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委中穴刺络放血是常用的改善腰背痛的方法.本文从《灵枢经》中引出天柱穴治疗腰背痛与委中穴的理论相似,临床疗效也是立竿见影,丝毫不亚于委中穴,在一些急性腰扭伤的病例中甚至可以起到一针止痛的效果.随着全息理论、一针疗法的提出,循经寻找压痛点的远端取穴加运动疗法开始受到各位针灸医生的推崇,“随针运动”的特色诊疗方法开始盛行.一针疗法真正做到了取穴精、疗效好、患者痛苦少、依从性增高,故如何选穴就成了针灸医生需要考虑及钻研的话题.然而,基于文献调查发现很少有作者及科研人员使用天柱穴治疗腰
通过整脊、电针及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因假性腰椎滑脱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验案一则,并参考相关典籍分析其机理,认为整脊疗法配合针刺拔罐可以作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疗法.
目的:探讨高强度踏步训练并结合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6月我院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帕金森药物治疗,且整个康复治疗期间均不调整药物;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高强度踏步训练和积极心理干预;两组常规步行训练每天1次,每周5次,观察组高强度踏步训练及心理干预为每周3次,每次60min,两组共干预3个月;训练前后,分别采用6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日常生活中的步行表现(DD
目的:观察健侧大脑半球rTMS治疗对重度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同时在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层(M1)区使用10Hz rTMS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均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及改良Bathrel指数评分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thr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8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120例及认知正常组68
泄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好发于夏秋两季,常见于湿热泻.作者探讨孙安达教授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其以三清法联合止泻五穴为主,但为避免伤阴,常配伍健脾养阴的穴位,使患儿阴阳调和,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附医案一则,以资验证.
肺血栓栓塞症多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症状,但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1例肺栓塞患者的病例分析了以肺炎为首发表现的肺栓塞临床特征,并由此对肺炎和肺栓塞进行了相关鉴别诊断区别,最后认为对于无肺栓塞危险因素的肺炎,假如存在难以解释的症状,D-二聚体明显升高、低氧血症,需考虑肺栓塞可能,尽早完善肺血管CT增强检查.
慢性肩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类型之一,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慢性肩痛的方法繁多但局限性大,智能康复诊疗模式在慢性肩痛的康复方面克服了传统慢性疼痛诊疗中的诸多不足.为了明确智能康复模式在慢性肩痛康复方面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国内智能康复研究众多,但无针对慢性肩痛问题开发的相关智能康复系统.通过总结,以慢性肩痛的智能评估、干预为例就“智能康复”诊疗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同时概括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解决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