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化之间的较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防疫期间,笔者从门户网站上观赏了美制大片《决战中途岛》,感佩不已。太平洋那片浩瀚的海域,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众多明星航母、战列舰与飞机的坟场,日美两国成千上万的士兵葬身其间。自此以后,这充满悲伤的波涛却激发了美日两国电影界人士丰富的创作灵感,苦难碧海成为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下面随意撷取一些耳熟能详的海战影片。
  美方有:《潜艇密航大作战》(又名《直捣东京》,1943)、《菲律宾浴血记》(又译《菲律宾浴血战》,1945)、《孤岛浴血战》(又译《南太平洋大捷》,1946)、《硫磺岛浴血战》(1949)、《浴血火海》(又名《太平洋航空作战》,1951)、《海军地狱猫》(1957)、《太平洋潜艇战》(又译《太平洋喋血记》等,1958)、《虎!虎!虎!》(又译《偷袭珍珠港》,1970)、《复活岛》(1990)、《细细的红线》(1998)、《珍珠港》(2001)、《风语者》(又译《风语战士》,2002)、《父辈的旗帜》(2006)、《硫磺岛的来信》(2007)、《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2016)、《血战钢锯岭》(2016)等。
  日方有:《珍珠港空袭》(日本第一部特摄片,1942)、《夏威夷大海戰》(1942)、《血战冲绳岛》(1971)、《姬百合之塔》(1953)、《太平洋之鹰》(1953)、《太平洋之岚》(又译《太平洋风暴》,1960)、《啊!神风特攻队》》(又译《啊!特别攻击队》,1960)、《啊,空军》(又译《啊,零战》,1965)、《啊!海军》(1969)、《决战航空队》(1974)、《联合舰队》(1981)、《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1984)、《爱与梦飞行》(1995)、《男人们的大和》(2005)、《吾为君亡》(2007)、《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2011)、《永远的零》(2013)、《日本最长的一天》(又名《大战末日》,2015)等(当然,日方部分影片的政治倾向必须批判)。单就一个中途岛海战,除了两国在多部作品里简略表现之外,1976美国拍摄了《中途岛之战》,2019又最新推出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决战中途岛》。与此前的影片相比,笔者认为这部影片通过作战双方的实际表现,突出了美国军事文化的胜利。
  一、不拘一格地拔擢人才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海军领导层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由切斯特·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太平洋舰队司令,临危受命的尼米兹实施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与人员调整,他充分信任与大力拔擢人才,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迪克·贝斯特在军中曾经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战前他与同伴驾机侦察飞行,返回“企业号”航母时,他临时预设飞机的襟翼及油箱出现险情,必须紧急迫降。他的同伴墨里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不用襟翼?”他回答说:“可能某天我们得在襟翼被击毁时迫降,所以我们最好提前演练,总有一天这会救你一命。”但他的超前意识与极限训练长期受到误解,他迟迟当不上中队长。他的妻子甚至就此当面质询,问他的主官韦德·麦克拉斯基。麦克拉斯基回答说:“每一次我们开着飞机上天战斗,都有可能有去无回。大家很难听命于一个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人,更糟糕的是,他不在乎。”尼米兹就任之时,喝得东倒西歪的贝斯特对坐在车中的他大声喊叫:“什么时候能让我们打日本人。”尼米兹没有追究其散漫的过失,而是包容其求战决心:“我很高兴有些男孩还有血性。”开战之后,贝斯特艺高胆大,出生入死,被任命为第六轰炸机大队大队长,麦克拉斯基都对他由衷钦佩:“有贝斯特这样的人,我们才能打赢战争。”由于贝斯特在中途岛战役中的优异表现,他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他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在同一天重创多艘敌军航母的飞行员之一。
  尼米兹对于美国海军情报人员埃德温·莱顿少校和密码解读天才约瑟夫·罗彻福特的信任同样值得称道。莱顿在战前曾是美国海军助力专员,对日本海军有深入研究。珍珠港被袭后,莱顿一度心怀愧疚:“我是美国历史上的最大失误的情报监控的情报负责人。”但尼米兹认为罪不在他,鼓励他放手工作,敢于坚持己见。所以,莱顿才通宵达旦地工作,大胆否定华盛顿方面的判断:“华盛顿先做出一个错误假设,然后再寻找与之相符的证据。那真正的目标是中途岛。”如果是一位平庸的领导人,尼米兹初见罗彻福特时肯定会大为光火,因为后者穿着绒毛拖鞋,一副病恹恹和睡不醒的样子。但尼米兹对此毫不在意,他对莱顿说:“只要情报准确,哪怕他一边跳舞,一边拿咖啡渣算命我都不会在乎。”正是由于莱顿、罗彻福特等人提供了惊人准确的情报,美国海军在中途岛之战中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反观日方,上级对下级的建议则武断否定的情况居多。在影片的序幕中,山本五十六曾和莱顿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对话。山本说:“我认为研究一个潜在的对手是有价值的。”莱顿说:“有传言说,你告诉首相日本一场仗都打不赢美国。”山本说:“我说我们打不赢一场持久战。”“还有传言说您的生命受到威胁,民族主义者认为您是一个中间派,把您视为暗杀目标。”山本五十六则说:“日本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因侵略中国而胆量倍增,渴望成为世界强国。但是我们80%的石油来自你们国家,如果供应受到了威胁,它将迫使我们采取极端措施。”山本五十六可谓是资深的“美国通”,他并不主张发动对美国的战争,但他的意见并不被更高层接受。作为中途岛海战的指挥官南云忠一,他对于上级的命令机械执行,而对下级的正确建议和提醒则置若罔闻。
  二、用坦诚激发爱国激情
  很多史学家认为,日本海军骄傲自大、狂妄轻敌,是中途岛海战之所以惨败的根本原因。偷袭珍珠港时,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充足,作战精确无误,日本可谓辉煌战果。因此,日本海军上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草率制定中途岛作战计划。尤为严重的是,对作战计划进行图上演习检验,也是敷衍了事、视同游戏。例如,演习中,南云部队飞机遭到美陆基飞机的攻击,裁判判定日本舰队被命中9次,两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可主持演习的宇垣少将命令将命中次数降为3次,改判为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轻伤,可不久这艘被击沉的航母竟从海底浮了上来,参加了下一阶段的战役。这种自欺欺人式的演习岂能不败?   美国海军则始终客观评价双方的作战实力,制定严密而谨慎的作战计划,即使处于最危险关头,也是将最真实的情况告知每一位成员,这反而激励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1942年4月18日,美国军方派遣詹姆斯·杜立特中校率领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式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担任空袭的是陆军的飞机,起飞时美国第16特遣舰队指挥官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深知美航母每前进一英里,都会为杜立特机队返回节省一些油料,但日军的侦察飞机就在几十英里外,他不能拿航空母舰冒险。下级问他如何跟杜立特说,他斩钉截铁回答:“照实说。”同样地,杜立特对手下飞行员也是照实说,告知此次飞行任务是九死一生,最好的结果是在中国东海岸迫降,而迎接他们的未必是中国军民。但是,杜立特团队80人无一选择退出,他们很骄傲自己属于美军第一个打到日本本土的部队。
  迪克·贝斯特每天面对同伴们在训练中的损失,心情异常沉重,他不知该如何提振士气:“不断有战友死去,甚至还未交火……倘若只有我和我的飞机,我从来不会担心,但我现在率领一支队伍,我该对他们说什么?”他的妻子安妮·贝斯特则建议他:“你只需要坦诚,告诉他们正发生的一切,他们会跟随你到任何地方的。”所以,贝斯特这样进行战前动员:“把你们的肚子都填饱了,将会是漫长的一天。我不会给你们玩虚的,伙计们,不会有人觉得我们可以打败日本人,至少正常打的话。是的,我们虽然是劣势的一方,而我,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位都战无不胜,也许因为我是个自大的混蛋,也是因为我见识过你们的本事。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这种推心置腹的战前动员激励了每一位成员的斗志。
  三、结语
  《决战中途岛》客观表现了美日双方的斗争过程,制作方也并未因日军发动不义之战而将其丑化或肆意贬低。与日本军人那种报效天皇和国家的扭曲的武士道精神相比,美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赴死精神是让人由衷钦佩的。国内著名军史作家宋宜昌在其《燃烧的岛群》中借助日本軍人的视角描写过美国人的英勇:“中途岛之战是杉本有生以来头一次被惨烈的战争场面所震骇。美国鱼雷机舍生忘死地猛扑南云的舰队,全部战死。最后,敌人的俯冲轰炸机炸毁了‘赤城’‘加贺’‘和‘苍龙号’航空母舰。当杉本他们袭击美国航空母舰‘约克城’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从未见过的猛烈炮火。”以此观之,电影中南云忠一在舰队最初遭遇美军飞机进攻时,他轻率地认为美国军机不过是误打误撞:“美国人没那种精神。”这是多么可笑的自恋啊!
  其实,日本在北扰苏联、西侵中国、东袭美国、南下东南亚时,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失败,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作为一个岛国,没有战略纵深,资源又匮乏,尽管士兵勇敢,但实在经不起一场持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战争反思其实很不彻底,有些政客一度还要推卸战争责任。国内学者陆嘉宁在其专著《银幕上的昭和——日本电影的二战创伤叙事》中说:“日本海军电影的‘沉船情节’格外突出。尤其当战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号’悲惨地在冲绳海域沉没,这艘著名战舰又是以日本民族的称号‘大和’来命名时,舰船作为民族的隐喻,不仅仅是修辞上的,几乎就在现实的。日本海军电影多次将‘大和号’的故事搬上银幕,‘大和号’是浓缩了日本人二战创伤感的重要符号。”但愿他们能在这“创伤叙事”中牢记过往的历史,充分认识所应承担的责任。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孙宗广(1968-),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其他文献
“思辨性”是指运用思考、推理、演绎等方式得出结论的特性,万事要用辩证眼光看,方能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然而,辨识能力的高低和辩证思维的巧拙常使艺术哲学出现争论,回答一个问题后,又会冒出难以定论的探讨。艺术哲学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事物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本体论哲学体系即为思辨哲学。通过对古希腊哲人的艺术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人们可以构建一个古典艺术哲学的知识谱系。  一、艺术哲
期刊
竹笛独奏曲《绿洲》创作于1988年,作曲家莫凡以新疆异域风格为主导,运用特色的新疆音乐旋律与节奏,再加上竹笛具有特色的音色与技巧,使乐曲尽显新疆异域风情,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因此,本文从新疆音乐节奏与风格、演奏技巧、乐曲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首作品。  一、新疆音乐的风格与节奏节拍  莫凡创作的作品比较广泛,数量有上百首之多,很多作品在国内外多地公演,受到热烈欢迎。其中,竹笛独奏曲《绿洲》是
期刊
《蝴蝶》这首音乐作品具有非常強烈的个人风格,其音乐魅力通过这一作品得到充分展现。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的标题为:《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作为舒曼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之一。《蝴蝶》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征,如曲式、和声以及节奏等。想要了解和演绎舒曼的这首钢琴曲,人们需要全面分
期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新婚后写下的传唱千古的小令,字数虽不多,却饱含曲折之意。因此,舞者在进行舞蹈作品演绎时既要搭建符合人物心理状态的情景构图,又要深刻领悟词中人物作为新婚少妇的伤春惜红之情。舞蹈与情感表达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附、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只有将最真实的情感融入微妙的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本文以独舞《如梦令》的情感表达为研究主题,深
期刊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突出地体现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标志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达到顶峰。它为广大钢琴专业的朋友所熟知,至今仍被列为必练曲目之一。《黎明》奏鸣曲最能体现贝多芬的创作技巧和思想灵魂,体现出创作技术之高超、演奏技能之灵炫。无论是曲思结构还是演奏技巧,《黎明》奏鸣曲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发展。《黎明》奏鸣曲总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文以《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
期刊
《随想回旋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个人情感表达较为强烈,这部作品体现了其古典与浪漫结合的创作特色,作品展现了歌唱性的旋律和华丽的技巧,带有一定的幻想性。门德尔松既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表达,又有着古典主义的严谨态度,用理性的思维抒发着内心的情感。本文从音乐结构、音乐形象和演奏方面来分析该作品,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风格。  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
期刊
电影《喜福会》是根据华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以华人移民美国的跨文化交际为背景,在中美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下,通过四对母女间的矛盾与隔阂,向观者揭示了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电影中的喜福会是君的母亲吴素云创立的华人休闲聚集地,这里聚集着包括吴素云和君在内的四对母女。母亲们从小在中国长大,接受着中国思想的熏陶,带着浓厚的中国色彩,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女儿们从小生活在美国,受着美国文
期刊
1  在我的一生中,偶然开玩笑一样,曾经让人打过几卦。几个打卦先生都说,我将来会出家皈依佛门。每次我都觉得好笑。因为我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不相信鬼神。  我的父亲身体并不怎么强壮,心理素质却超常。半夜三更走夜路的时候,穿越坟地如入无人之境;大白天在地里干活,累了枕着坟头就呼呼大睡。我也一样。在山里,我从小就常常半夜起来,摸黑去几里外上小学。山里人就说像我们这样的人,脑门子旺,鬼神让道。  真正开始
期刊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是追求自由的典型。在经历失败的婚姻后,她并没有选择离婚,而是毅然返回罗马。本文从对潘西的爱、个人选择的代价和对自由主义的超越这三个层面力图阐释伊莎贝尔返回罗马的原因。可以说,失败的婚姻让伊莎贝尔抛弃了原先抽象的自由观,将个人幸福与家庭责任相统摄,实现了对自我意识的超越。詹姆斯也借机反思美式自由主观的弊病并为其寻找出路,而这亦体现出作家本人的道德与良心。  学界对
期刊
那些年,单位的人经常开着车来我家喝酒。母亲喜滋滋卷起袖子给我们张罗酒菜,父亲端着他的大茶壶到街上照看客人的车辆,惟恐有小孩在上面划下印痕。父亲常常等我们到深夜,大口大口地抽他的“彩蝶”烟。后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星期天一家三口都要回老家团聚。每次返城时,母亲会拾掇一些干豆角干萝卜丝,还有她腌制的芥菜疙瘩,用食品袋装了挂在摩托车把上。妻子抱着我们的儿子跳上后座,母亲会追出胡同口冲我们喊:“用大衣包住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