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 翡翠般的活化石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邮政局曾在2006年推出四枚“孑遗植物”特种邮票,邮票图名分别是银杏、水松、珙桐、鹅掌楸,其中“成员”之一水松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几千万年前古老的孑遗树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树木,被誉为“活化石”。这些“活化石”水松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闽江下游,如今在我国的野生水松总株数不到1000株,且数量不断减少,目前国内已无野生水松种群,集中分布的水松种群均为人工栽植。而珠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松栽植数量最多的地区,六乡竹洲头岛水松林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水松林。


  前人栽种翡翠岛
  在珠海斗门,山水相拥,清波连绵,白蕉镇和莲洲镇的磨刀门水道中,横卧着一枚碧绿的翡翠。登岛入林,在林中抬头往上望,高达十多米的细瘦树干整齐排列,笔直指向蓝天,叶如青针,细密排列,万株树冠集聚成云,风拂过便簌簌响起一阵澎湃松涛——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片水松林,小岛上分布着7万多棵水松树,近年又补植幼树1万多株,如此蔚为壮观的自然之景,只能在珠海得见。
  珠海与水松的缘分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不久,斗门区在西江下游黄杨河两岸及江心洲处大量栽植水松护岸林,另外在磨刀门水道中央河心竹洲头岛上栽种了这片水松林群落。当年斗门区种植大片水松,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原计划在林子长大之后卖掉,为村民增加收益,并且水松的根系发达,长期浸泡在水中也能生长良好,且耐水湿、抗风力强,是优良的防风护岸林树种,可以帮助抵抗西江水冲刷河岸,减少波浪的冲击破坏,保护沿江堤围,使得农作物正常生长。而今,历经近三十年的环境变迁与演替,这片水松林依然矗立,绿意森森,尽显生态之美,在临水处还可以见到活跃的蟛蜞与其他两栖动物。
  水松如今主要用于水域景观的绿化造景,是湖泊、河流以及沼泽地景观中最出效果的一类树种。水松喜光、喜湿、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有些侧根粗壮向两边延伸,常长成突起成笋状或屈膝状的呼吸根。这些膨大的树干基部如同裙撑,倘若不是水松通常能长到十米多高,“比例”不太协调,那么撑开的底座配上瘦挺的树干,有几分像穿着裙撑长裙的亭亭淑女。
  由于水松外形合宜,针叶美观,树干基部与藤状吸收根别具特色,所以近年来逐渐受到岭南盆景界的青睐,时有见到水松作品参加展览。有一盆景名为《南粤独秀》的超大型水松作品,曾先后斩获2013容桂大型盆景精品展总冠军、2014第十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超大型盆景荣誉奖等大奖。
  人类文明的见证者
  2019年,一部名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上线,其第一集便先跨越时空,介绍了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与地貌多样且悬殊,自然也因此给予丰厚的馈赠:如今中国已知的植物有三万五千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其中包括水松在内的一些孑遗生物为中国特有,有“活化石”之美名。
  “活化石”是指起源久远、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其同时代的其它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保留下来。地球上的生命最初孕育于海洋之中,植物从蓝藻开始进化为登陆地面的蕨类植物,再到更适合繁衍与生存的裸子植物,乃至后面的被子植物。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约在34500万年前至39500万年之间的古生代泥盆纪。地球沧海桑田,植物也随之多次演变更替,新旧演替,生生不息,现代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是新生代第三纪出现的,又经过第四纪冰川时期繁衍至今,其中便有水松。水松是第三纪特有、历经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单种属孑遗植物,对研究松杉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直观来说,人类有记录的文明不过只延续了几千年,而水松已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千万年的时光。
  这些古老的植物历经千万年的巨变,也与人类的世界息息相关。前不久,微博被一棵西安市长安区古观音禅寺的银杏古树刷屏,银杏也与水松一样,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又是一年秋天,这棵已历经一千四百年的银杏一树金黄,满地叶海,美不胜收。人类寿命有百年极限,古树却能历经几百年、上千年光阴,无言注视一切,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植物从不缺席,在我国千年的历史中,古代文人热爱歌咏风物,山川天地,树木花草,无不可入诗入赋,人与植物之间的联系也由此缔结。在广东省东莞市的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棵罗浮山水松,为清代雍正五年酥醪观道长柯善智法师亲手栽植。《浮山志》中记载:“罗浮山皆山松,惟酥醪观前大池左右有水松二株,高十余丈,樱枝密叶,苍翠下垂若幡幢然,柯善智师手植。”这棵水松就栽种在酥醪观门前右侧,至今已近三百年。这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史料记载的古水松。透过沉睡的水松古木在千百年前也曾高大挺立,枝繁叶茂,撑开一片绿意,庇佑一方荫凉,见证几百年来罗浮山与酥醪观的更迭变迁。
  “地下森林”的答案
  古树不仅是无言陪伴的见证者,而且还是一名出色的记录者。在它们的身体里,隐藏着山川、气候等环境巨变和生物演替的信息,刻下了降水量、地下水的年代变化。每一棵古树都是一座值得研究的基因库,在其复杂的年轮结构中,在其核染色体的迷宫中,记录和蕴含着可供人们发掘利用的信息和基因。科学家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年轮的分析,可获得一部古代气候变化、环境变迁、水文状况、地质运动的编年史,还可以为预测未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解放初期,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时,曾指出在两千至三千年前,南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寒冷的时期,可是这个猜测并没有得到实物的例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内大片“地下森林”被发现,它们集中在珠三角西北部的四会、高要、三水、高明、鹤山、云浮、新兴一带。这些“古木”大多为古代水松,虽然已经失去生命,但是树形仍然保持原貌,许多树木的直径达一米以上,个别树木年轮达到500圈。   其中最有名气的四会“地下森林”,就隐藏在四会县城为中心方圆20千米范围内的地下。根据碳14测定,这些水松最下一层距今3000年左右,中间一层距今2000年左右,最上面一层距今约500年。从出土的现场情况观察,未曾发现过这些树木被大火焚烧过所产生的灰烬,加上水松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下便成片冻死,所以它们面对的“灭顶之灾”更像一场大面积的寒流。而四会这片区域属于珠江三角洲低洼盆地,这个盆地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下沉,而每年降水时冲来的泥沙又快速将这2毫米的空隙填平,经过多年冲刷,死亡的水松林被层层掩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地下森林”。


  四会地下这片年代不一的水松林可以证明,历史上广东地区曾遭遇三次小冰冻期,导致喜热畏寒的水松三次大面积死亡,这同时也解释一些前人留下来的记载。杨孚为东汉番禺人,是史载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岭南学者,他回乡后的住宅位于今日的广州海珠区内,黄佐所著的《广州先贤传》记载:“杨孚宅在江浒南岸,尝移洛阳松柏植宅前,隆冬飞雪盈树。”杨孚将河南洛阳的松树带回广州种植,由于岭南冬季向来温暖,所以人们将“飞雪盈树”的现象传为是因为松柏思念家乡所致,是杨公的品行感动了上天,遂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用作为广州珠江南岸的代称。这本来只是一则故事,没有旁证,但是如今地下水松林的发现,一定程度上能与“飞雪盈树”的记载以及竺可桢的猜想相互印证。此外,15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明清时期,广东有一段约四百年的气候寒冷时期,史料多有记载,如1488年高明县的“冬大雪”,阳春县“冬十一月大霜”等等,也与“地下森林”最上方那层距今500年的水松对应。


  国家邮政局推出“孑遗植物”特种邮票,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千万年风霜后,濒危的水松仍在人类的爱护下挺立于地球表面,未来随着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这片翡翠般的绿岛也将会在陆地上蔓延。
  水松档案
  中文名:水松
  学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 Koch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杉科
  属:水松属
  水松林里的美食——蟛蜞
  蟛蜞是常見的淡水小型蟹类,形似小螃蟹,大者如大拇指般大小,钻洞能力很强,行走速度快,多栖息于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


  礼云子
  礼云子是蟛蜞子的雅称,因蟛蜞两螯状若作揖,有人巧取《论语·阳货》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之句,给蟛蜞子(卵)取了这个雅名。礼云子多产自鱼米之乡南海、番禹、顺德,尤以番禺出产的为上佳,当地的人们都喜以礼云子为配料,用作蒸火腩、蒸鸡蛋、蒸豆腐等菜式之用。新鲜的礼云子呈红棕色,颗粒非常细小,如沙状,质感幼滑软嫩,入口却有浓郁鲜味。
  蟛蜞汁
  蟛蜞汁又叫黄钳汁,是广东湛江吴川市的特产之一。将蟛蜞盐腌一周,放入特质的陶盆内擂研成浆,滤去壳渣后即成蟛蜞汁。再将蟛蜞汁装进瓦罂内,用灰泥浆密封罂口,贮放阴凉干燥地方,待蟛蜞汁发酵成熟,开封取食。蟛蜞汁制作过程中没有加热煮熟的步骤,制好的蟛蜞汁带有一股腥味,食用起来却口感鲜香。
  蟛蜞档案
  中文名:蟛蜞
  学名:相手蟹
  别名:磨蜞、螃蜞
  分布区域:辽东半岛、江苏、福建、
  台湾、广东、浙江沿海等地


  蟛蜞酱
  蟛蜞酱为福州特色美食佐料,将捕到的蟛蜞用清水养净,除去尾部,加上黄酒、酒糟、味精、糖等辅料,用碾成酱,加入适量食盐,就成为美味可口的佐料。在福州地区,蟛蜞酱是婚宴酒席的必备,其美味食之回味难忘。


  蟛蜞酥
  把蟛蜞洗净剁碎,加食盐、砂糖、红酒糟、高粱酒等调料,腌制数日即成蟛蜞酥。蟛蜞酥贵在酥,据说加入高粱酒犹酥、犹香。如今的高级酒楼在设计“六盖碟”时,也常有蟛蜞酥这道小菜,有的客人每宴必点。
其他文献
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依法促进市场主体再生或有序退出,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切实保障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  出台多项工作规范,着力提升审判绩效。  积极推进和规范破产案件审判,出台了《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清算案件管理人工作规范(试行)》等多个文件。针对无财产破产案件管理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改进管理人选任
期刊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水开始的。位于珠江口的斗门,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因水而兴的福地。珠江八大门,有四道从斗门而过,斗门的河涌数量之多,不胜枚举。交织的河网如筋脉一般连接着土地,盘活了这片沃土,鱼塘虾池星罗棋布,居民傍水而生。数不清的河涌与斗门的历史彼此交融,无论沧海桑田,河水静静流淌一直惠泽着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在土地与水的包围中,斗门人历练出勇敢、勤劳、开放、创新的为人品格。先民积累的精神力量如水一般
期刊
珠江口,伶仃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10月24日上午,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的超级工程,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海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一年来,大桥热度不减。一方面它本身憑借“风帆”“中国结”“海豚”等地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景点,多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另一方面,大桥的连接让
期刊
一  未来十年,哪个产业会成为下一个风口?我想,答案可能是养老产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养老产业需求非常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2.49亿,占总人口的18%。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大概有4亿人,将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另外一方面是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非常大。十年后,所有的60
期刊
火锅,让人沉醉于舌尖的欢愉,又让心灵得以放松。祖国疆域辽阔,南北食材不尽相同,口感细节追求上人们各有喜好。火锅有种弹性的魔力,在一口锅中统一了大部分中国人饮食偏好。志同道合的几位好友围炉而坐,热气腾腾的烟雾,朴实而香气四溢,边烧边吃,极富情趣的饮食场景祖国大江南北皆可见。在口味上,又能百锅千味。火锅的底汤既能简单,也能繁复;食材既可单一,也可多样;不过是汤底、食材和蘸料的组合,各地都演化出独具地方
期刊
为推进珠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展示珠海城市魅力,7月4日下午,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第一届澳门国际书展现场举办“不一样的珠海”珠海系列城市宣传品新书发布会活动,中文画册《珠海》和英文画册《Multifaceted ZHUHAI》在活动中首次亮相。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珠海市委宣传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并向澳门公益机构
期刊
1938年,19岁的古元离开家乡那洲,辗转几千里奔赴延安,后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木刻。他在进入鲁艺学习不久之后就创作了他的第一套木刻连环画《走向自由》。故事讲述了出身雇农的主人公,饱受地主压榨、资本家剥削、日寇侵略之后,最终蜕变为一名革命战士的历程。现在,不少研究者认为这套版画的最后一张作品是古元的自画像,在那张14.4厘米高、11.8厘米宽的黑白木刻上,一个青年人脸上迎着光前行。  那时
期刊
珠海  ZHUHAI  “联袂献演,精彩纷呈”  —— 第六届中国国际马戏节落幕  11月23日,为期8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横琴长隆旅游度假区落幕。今年盛会亮点之一是与全球极负盛名的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联袂出演。除此之外,本届活动还聚齐来自世界五大洲、22个国家的24支马戏团队,超过200名演职人员同台献技。其中中国的演出队伍以《红高粱》为背景,融合民族风情音乐《九儿》,用集体造型、肩
期刊
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开馆以来共举办580个展览,其中与古元相关的重大展览有“红色经典·流金岁月——古元美术馆落成暨古元捐赠作品展”“纪念古元90华诞——古元作品回顾展”“纪念古元诞辰95周年系列展览活动暨薪火传承·古元师生作品展”“薪火相传——古元学生作品展以及古元精品巡展”等;其余重大展览有“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展特展”“许鸿飞雕塑展”“中韩美术作品交流展”“法国油画家让·皮埃尔·切瓦休·阿涅斯画
期刊
“林断山明竹隐墙”,背倚凤凰山麓,侧靠石溪公园,一片茂林修竹环绕下,一栋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建筑静静矗立,它的前方,一塊天然质朴的巨石上镌刻着“古元美术馆”五个汉字,红色书法与侧畔的翠绿竹丛、底部的素雅花坛相互映衬,展露出清新别致的艺术气韵。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美术馆则是一座城市的艺术标志。古元美术馆是以中国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先生命名的公益性公立美术馆。它以古元作品为研究收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