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力哈木案看言论自由的规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谭静洁,女,宜春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指导老师:邹建辉。
  摘 要: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言论自由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民主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和其他法律权利一样,权利行使不是无边无际的,言论自由也受法律的规制。伊力哈木案的判决给我们提供了探讨言论自由的规制问题的一个标本,有助于我们厘清言论自由的真正含义,更好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利。
  关键词:言论自由;权利;权利限制
  中央民族大学原教师伊力哈木·土赫提因分裂国家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案件的法庭审理已经尘埃落定,但在庭审中伊力哈木以言论自由权利应受保护为由为自己辩护,虽然被公诉人驳回,但如何区分正当言论自由和违法犯罪言论,权利是否需要限制,如何确定限制的界限等法律问题仍有人存在模糊认识,很有认真探讨的必要。
  一、言论自由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在人类所有自由权利中,言论自由是基础权利,是实现其他自由权利的核心,卡多索认为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马克思也提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权利的基础,也是自由中最神圣的。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言论自由是公民充分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基本途径,各国宪法均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如发表文章权、批评建议权、抗辩申述权、出版自由权等。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把言论自由规定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也把言论自由列为首要的公民权。其后各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都用宪法的形式赋予公民以言论自由。《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人可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也可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第十九条:一.人人有保持意见不受干预的权利。二.人人有发表自由的权利;此种权利包括通过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术或自己选择的其他方式,不分国界,寻求、接受及传播各种消息及思想之自由。在中国,宪法确认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二)言论自由的意义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欧根尼说世上最美好最珍贵的事物是言论自由,结合世界各国对言论自由的研究和实践,一致认为言论自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催生、促进和保护民主。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关键,是民主社会的基石。要实现民主政治,就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2.探求真理。人类思想活动只有在言论的交锋中才可更好的交流,才能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更接近真理。在开放宽容的环境中让实践来检验这些言论和观点,披沙拣金,社会因此进步。3.促进自我价值实现。言论自由是公民人格及自主性成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人通过言论自由获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是一个自由人被视为具有正常理性的标志。
  二、对言论自由行使法律限制的正当性
  (一)权利有界限限制是必然
  历史上的哲人学者对此做过很多阐述,其中的基本要义已经成为法律界的共识,并在法律制定和执行中得到完整体现。如洛克、孟德斯鸠均指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当代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无论如何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但都必然认同言论自由也应有行使的界限,应该接受法律规制。
  (二)限制的理由
  哈耶克认为:“坚信个人自由的时代,始终亦是崇尚个人责任的时代。”言论自由不仅仅是自由也不仅仅是权利,它更是一种最具效率的法则,还是一种社会规则。言论自由需要法律对其适当限制以保障言论自由的充分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权利之间,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公众权利之间具有天然的张力,必须保持合理距离,通过明确界限保证权利实现而不是相互摧毁。只有权利有序行使,才能实现权利。法律通过明确界限,构建这种权利存在和实现形态,达到既保障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又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秩序的目的。这是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权利内在本身的限制。
  (三)对言论自由权限制的法律规定枚举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权当然也要接受这一原则限制。
  西班牙人民成文法(宪法)第十二条規定:“每个西班牙人均得自由表达其思想,但以不攻击国家的基本原则为限”。瑞典宪法文件之一的《出版自由法》规定:印刷品中鼓吹“以暴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或利用外国的支援,阴谋使我国领土或其部分领土奉送给外国或依附于该强国,煽动犯罪行为、玩忽公民义务、或违抗当局”都属于所谓“依法可受惩罚的陈述”。美国1798年制定的《惩治煽动叛乱法》中规定:任何人如果发表文章,出版著作“来攻击美国政府、参众两院、或攻击总统……企图破坏该政府的名誉、……使他们蒙受耻辱或声名狼藉、……煽起美国善良人民的仇恨……则将被罚以二千美元以下的罚款和判处两年以下的监禁”,1918年5月通过《危害治安取缔法》,规定:任何对美国政府,如对宪法、陆海军、国旗,或美国陆海军制服发表不忠实、亵渎的、无礼的、辱骂的言论、任何蓄意对上述有关政府方面所作的“藐视、辱骂、或毁坏名誉”的言论,都是违法的,其行为者要处以罚款或监禁。1919年美国社会党总书记申克散发了数千份鼓动青年抵制征兵的传单,遭到逮捕,申克声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他的这一行为,然而,联邦最高法院坚持对他定罪。首席法官霍尔姆斯提出,如果人们的言论引起“明显而现实的危险”,就不属于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   三、伊力哈木·土赫提的言论明显越出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
  (一)伊力哈木受指控的言论性质上已经不属于合法的言论自由
  1,伊力哈木的有关言论出发点是分裂国家,煽动民族仇恨,宣扬暴力。伊力哈木以维吾尔在线为平台,以中央民族大学教师身份蛊惑、拉拢、胁迫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加入该网站,形成了以伊力哈木为首要分子的分裂国家犯罪集团。通过“维吾尔在线”平台宣扬分裂思想,培养自己的团队,在一些社会问题上挑拨民族关系,通过在网上发表维吾尔不断被打压的文章,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以寻求新疆“高度自治”。实际就是分裂统一多民族国家。2,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是捏造事实,散步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言论。伊力哈木利用大学教师身份,通过授课活动传播民族分裂思想。公诉人出具的学校教学视频资料显示,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在课堂上公然宣扬分裂思想,鼓吹新疆独立,诋毁攻击我国涉疆政策,煽动以暴力手段对抗政府。杜撰社会问卷调查报告,伪造支持新疆独立和“高度自治”的虚假民意。借个案造谣生事,制造事端,煽动民族仇恨。2013年4月24日,中央民族大学校内发生一起普通的民汉两学生斗殴案件,伊力哈木·土赫提指使集团成员歪曲事实真相,撰写《中央民大发生汉族学生群殴维吾尔学生事件》等文章,捏造所谓的维吾尔族学生被汉族室友围殴致重伤,可能导致失明等事实,并暗示该事件与“巴楚事件”有关,恶意制造民族矛盾。可见伊力哈木的言论根本不是正常的意见表达,而是出于直接故意,以分裂国家、煽动民族仇恨,鼓动暴力为目的,性质上已经不属于受法律保护的言论自由。
  (二)伊力哈木受指控的言论在时空、受众、频度烈度方面大大超过法律限制的数量要求。言论自由的界限尽管很难通过量化来划出界限,但可以从另一方面使言论的界限更为清晰化,便于查清言论的危害程度。伊力哈木的言论不属于一时口误,有着明确的目的动机,表现为通过互联网走出国界,煽动对象经过精心选择、手段多样化,一直持续,并和境外敌视中国的反动势力长期紧密联系,与言论性质相结合,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构成了紧急且实实在在的重大危险,早已大大超越言论自由的界限。此种言论不仅不应受我国宪法保护,而且必须依法制裁。这是权利行使的必然要求,不论民族种族,也无分国界。
  (作者單位:宜春学院)
  指导老师:邹建辉
  参考文献:
  [1]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生活.读书.新知识三联书店,19977.
  [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 王锋.表达自由及其界限[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4] 王四新.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企业的“企”字,少了“人”则变成了“止业”。人力资源匮乏,有人力却不胜任,或是员工缺乏积极性,都会使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创办了卡耐基管理的安德鲁·卡耐基说:“带
期刊
一日打开某本杂志,读到了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穷汉相逢了,富翁说:“我非常珍惜自己的财富,不敢轻易挥霍一分钱,因为挥霍财富就等于挥霍生命。”穷汉接过话题说:“我非常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政府行为适当介入以保障本国公民就业权的实现,本文对就业权保障中的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和政府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The appropriate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日益庞大,情况日益复杂,债务风险大大增加,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越来越大。本文即在
电动汽车代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在这一领域,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从19世纪第一辆电动车诞生以来,电动汽车技术几经沉浮,终于在21世纪又一次成为全球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