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特征及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发生情况及形成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阴道彩超检测25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CSD发生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二次剖宫产CSD的发生率为27.2%.58.8%CSD位于子宫前壁下段,76.5%CSD形状为三角形(包括楔形).后位子宫、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是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在二次剖宫产产妇中的发生率较高,以位于宫前壁下段和三角形(包括楔形)最为常见.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后位子宫、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
其他文献
目的 以Meta分析评估NoSAS评分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DB)的诊断效能.方法 由2名研究者分别检索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SD)、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0年12月15日的相关文献.用Endnote9.3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对文献筛选后纳入合符标准的文献,运用软件RevMan5.3及STATA15.0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16028名患者.最终合并敏感
目的 观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PICC)慢速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用mFOLFOX6方案化疗胃癌、大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5~6 h;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2~3h.比较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PICC配合慢速度输注奥沙利铂可减轻神经毒性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目的 观察推荐方案A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方法 100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推荐方案A或推荐方案A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血液流变学、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子宫及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增厚、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推荐方案A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CPID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和抗炎效果.
目的 比较经密闭式吸痰管与头皮针针头刺入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90例有创通气NRDS患儿分别采用头皮针针头刺入气管插管(对照组)或密闭式吸痰管(试验组)注入PS,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外周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PS治疗早产儿NRDS安全有效.
目的 观察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5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形成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51例,均先行脓肿切开术、脓腔冲洗和引流等换药治疗,A、B、C组分别用凡士林纱条、红霉素眼膏纱条、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纱条填塞脓腔,比较3组愈合时间.结果 A、B、C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5.3±2.7)、(12.1±2.2)、(8.1±1.9)d,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明显缩短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愈合时间.
目的 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接受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3组疗效、生命质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疾病控制率、生命质量评分高于A、B组(P<0.01或0.05),VEGF水平低于A、B组(P<0.01),无进展生存期长于A、B组(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归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ELISA筛查HIV呈阳性反应性并自愿咨询检测的无偿献血者100例,进行CLIA检测的同时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LI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ELISA(P<0.01).当CLIA结果S/CO值≥100.0时,阳性符合率显著提高;而ELISA检测只有当两种试剂结果均为阳性且S
目的 探讨生理状态下成年男性腹股沟管内环的解剖学特点,为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应用高清晰度3D腹腔镜对10例正常成年男性腹股沟内环及其周围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和摄像回放研究,分析输精管、精索血管、腹壁下血管、髂耻束、腹横肌、弓状下缘等结构的解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紧密相邻,未存在一个明确的卵圆形腔隙.传统解剖学中描述成卵圆形腔隙的内环应该是其病理状态,是腹股沟斜疝形成后被动扩大所致;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在弓状下缘下方离开内环后两者并未立刻分离,而是继续相伴行走直
目的 观察优化术前禁饮食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SAHS)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的OSAHS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禁饮食6 h;观察组术前禁固体食物6 h+术前3 h分别口服5%葡萄糖水50 mL和生理盐水50 mL.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口渴、饥饿、烦躁、术中误吸、术后24 h恶心呕吐(PONV)程度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饥饿、烦躁与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
目的 比较双腔在线血液透析滤过(PHF)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381例ESKD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PHF组(n=190)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n=191).记录患者透析相关的不良事件、全因住院和死亡情况.结果 与HFHD组相比,PHF组发生至少1次不良事件、无症状性低血压、肌肉痉挛较少,心律失常发生较多(P<0.01或0.05).PHF组全因住院309次,HFHD组346次,其中PHF组患者因血管通路功能障碍入院的比例明显低于HFHD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