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ue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
  
  12月28日至翌年1月23日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2月28日至翌年1月8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1月9日至23日,省委召开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王谦就关于工作重点转移、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总结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等问题作了讲话。这两次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工作着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精神,讨论了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高度评价了山西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
  1979年
  2月闻喜、离石等地试行和推广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山西农村改革的序幕。
  2月22日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5月又确定全省30个大中型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1980年2月,全省共有110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从1981年起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企业中全面推开。这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5月5日至20日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部署全省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经过三年调整,到1982年基本上纠正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问题,并逐步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8月4日至19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应当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1980年7月30日,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纲要(草案)》。1982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综合研究。这标志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决策的基本确定。
  12月18日至26日省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召开,郑林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2月20日至25日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阮泊生当选为主任;会议决定将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改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罗贵波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1980年
  
  3月15日至23日省委召开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要认真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逐步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干部。
  7月15日省委向中共中央上报关于全省落实政策的报告。报告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待查案件涉及的103.1万多人中,已有102.8万多人的问题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
  10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霍士廉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10月21日省委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的报告。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这个报告,并在批语中指出:“各地应认真总结学大寨和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战线上的经验教训,以利于进一步肃清农业战线上‘左’倾路线的影响,更好地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政策”。
  1981年
  3月初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肯定了闻喜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仅山区可以搞,而且在其他地区也可以搞”的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双包责任制的实行。全省掀起建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热潮。到1983年底,全省农村实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到生产队总数的99.4%。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81年至1985年全省农业生产总值每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8%,其中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7.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7月11日至17日省委召开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8月13日至17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来山西考察工作。17日,胡耀邦在省委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山西干部提出希望,指出山西干部应该是建设山西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引路人、指挥者。
  1982年
  8月随着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在山西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群体专业户和重点户。到1982年8月,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64.3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的12.8%。迅速发展的专业户、重点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商品生产的排头兵。
  12月11日至18日省委召开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学习贯彻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开创山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3年
  
  1月25日至2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山区工作会议,推广河曲县户包治理小流域的经验,并决定以此作为建设山区、开发山区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截至年底,全省治理小流域面积达到273万亩。户包治理小流域是山西农民的一大创举,不仅在山西,而且在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得到迅速推广。
  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李立功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霍士廉任省顾委主任。
  4月22日至27日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武光汤当选为省政协主席。
  4月23日至29日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王森浩为山西省省长。
  5月2日全省利改税工作会议召开。从6月1日起,全省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第一步改革。
  7月1日全国重点工程之一的山西铝厂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山西铝厂为大型有色金属企业,主要生产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和水泥。
  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山西,在忻县地区考察工作,对山西户包治理小流域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7月25日全国重点工程之一的山西化肥厂正式开工。该厂是拥有中国引进的第一套以煤为原料的大型现代化复合肥料装置,年产合成氨30万吨、硝酸54万吨、硝酸磷肥90万吨的大型化肥企业。
  8月19日太原至石家庄第二回22万伏高压输电路联网工程建成送电。这项工程的投产,使山西向京、津、唐电网的送电能力成倍增加。
  1984年
  4月2日山西省首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太原召开。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其他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举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成为山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
  4月29日在邓小平倡导支持下,我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最终协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该项目由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经营,设计能力年产煤炭1500万吨,总投资约为6.5亿美元。该工程于1985年7月2日开工,1987年9月10日投产。
  7月26日至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二步利改税工作和全省商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决定从1984年10月1日起,在全省普遍进行第二步利改税。国营企业上缴财政收入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使用,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
  11月7日联邦德国北威州经济代表团应邀来山西访问,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人民政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关于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意向书》。
  
  1985年
  
  1月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对全省生猪、蔬菜和农村粮油购销政策和价格进行调整。这标志着山西农村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的开始。
  1月19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拨款2080万元为山西大学、太原工业大学、山西医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五所省属高等院校兴建住宅楼。这项工程被称为“2080”工程,实施后,兴建起了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教授讲师住宅楼43栋,有1300余名讲师以上教学骨干搬进了新居,从而使山西高等院校教师的住房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3月1日省委、省政府颁发《山西省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35条”)。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全省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规划,标志着全省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了落实《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工资、外贸、物资等12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实施细则。山西国有企业围绕增强企业活力主要进行了四项重大的改革,即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及劳动制度改革。此外,还对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6月14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山西考察工作,到雁北、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地区的13个县(市)及平朔露天煤矿进行考察,指出要使山区经济全面发展,群众尽快致富。
  6月29日至7月6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李立功作题为《团结进取,锐意改革,振兴山西》的报告。会议讨论通过《山西省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产值翻两番,使全省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7月7日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王克文为省顾委主任。
  7月8日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改革研究机构、拨款制度,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开拓技术市场,扩大研究机构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9月6日至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并修改了《山西省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步骤、按质按量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逐步形成一个布局比较合理,结构比较完善,专业比较齐全,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山西特色的新型教育体系。
  12月底“六五”计划胜利完成。198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比1980年的108.8亿元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24.99亿元,比1980年的20.95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3元,比1980年的379.7元增长56.8%;农民人均纯收入358.3元,比1980年的155.8元增长1.3倍。
  12月底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西曲煤矿、石太线电气化改造、太焦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营,大同二电厂、神头电厂、漳泽电厂部分投产,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古交矿区、山西化肥厂、山西铝厂、大秦铁路、南北同蒲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加紧建设。198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2.14亿吨,比1980年增长77%;发电量达到184.6亿千瓦时,比1980年增长53.6%。“六五”期间,山西累计输出煤炭5.5亿吨、电力69亿千瓦时,为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
  
  5月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贾俊任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5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来山西考察工作。彭真在省直部委厅局和太原市的领导干部大会上,就端正党风、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指出党风问题是全党的重要问题之一,端正党风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谋私利。在与省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干部座谈时,彭真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人大在这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9月13日省政府颁发关于贯彻国务院改革劳动制度的实施办法。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内从社会上招用的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
  
  1987年
  
  7月1日至2日省委召开全省整党工作会议,对全省整党工作作基本总结。这次整党历时三年半,全省129万名党员、3700多个党委、8万多个基层党支部,前后分两期五批参加了整党,为省委及各级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进山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8月26日至9月5日在1984年首届、1985年第二届山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的基础上,山西省举行第三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首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首届民间艺术节(简称“两会一节”),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吸引了省内外近30万人的参观者。“两会一节”是山西改革开放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开放活动。
  10月1日山西创作的大型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演出。这是山西推出的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
  11月17日省委对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三大精神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8年3月3日,省委作出《关于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的意见》。
  11月18日至21日省委、省政府在长治市召开全省深化企业改革现场会,总结企业改革经验,主要是进行党政职能分开,有效地推行厂长负责制;围绕企业领导制度这个中心,进行全面配套改革;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打破平均主义。这次会议标志着全省企业内部改革进入了全面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1988年
  
  1月18日至27日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选举李修仁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月20日至2月2日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王庭栋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5月30日至6月3日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对于促进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决策,省委制定了《抓住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山西经济发展方案》。《方案》提出,全省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使山西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工业产品的重要产区;近期任务是,抓住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电力工业,加快发展消费品工业,把发展乡镇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个体经济,鼓励城乡私营经济发展,建立有山西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开发试验区。《方案》的贯彻实施,形成加速山西改革开放的良好发展势头。
  8月5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来山西考察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
  
  1989年
  
  6月29日至7月1日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6月29日至7月1日,省委召开五届七次全体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8月11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来山西考察工作,到太原、吕梁、雁北和大同等地,对宣传工作、整顿文化市场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进行考察。
  12月21日至25日省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央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决定的实施方案》。到1991年,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财政收入增加;压缩了一批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项目;农业投入有所增加,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6.9亿公斤,为历史上首次达到90亿公斤以上,接近百亿公斤;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得到发展。
  
  1990年
  
  1月18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山西考察工作。考察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并要切实加强对青年的教育。江泽民视察太钢和太钢渣场时,接见李双良,高度评价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2月23日,省委发出《关于认真传达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我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要点的通知》。
  2月27日省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学习的决定》。李双良原是太钢加工厂渣场工段长,1984年退休后,积极治理太钢“渣山”,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了财富。
  6月15日至19日省委召开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不懈地向严重脱离群众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领导人民群众胜利前进。
  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振兴山西旅游经济,省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活动。
  7月28日省委制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共地方党委和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商,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府和政协中的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9月28日山西省“七五”计划重点工程大同至运城二级公路正式通车。大运公路全长737公里,与同蒲铁路并行,成为纵贯全省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12月底“七五”计划胜利完成。199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29.3亿元,比1985年增长96%;财政总收入51.7亿元,增长1.0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增长1.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03.51元,增长68%。
  12月底山西基本上建成了一个以煤炭、电力、机械、冶金、化工为主的较为合理的和有自己特色的能源基地。“七五”期间,全省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66亿元,比“六五”时期增长90%,其中用于能源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30.6亿元,占总投资的49%,比“六五”时期增长1.25倍。安太堡露天煤矿、马兰煤矿、东曲煤矿、神头电厂、大同二电厂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1990年原煤产量达到2.86亿吨,发电量达到314.2亿千瓦时,分别比1985年增长33.5%和70.2%。5年累计外调煤炭8.9亿吨,外送电量266.4亿千瓦时,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在积极配合国家建设大秦线,改造南北同蒲线、石太线、太焦线等6条铁路干线的同时,兴建5条地方铁路,199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达到2.33亿吨,比1985年增长44.8%。“七五”期间全省新增公路里程2022公里,纵贯全省南北的大运公路和新建、改建的9条煤炭外运公路建成通车,全省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1991年
  
  2月26日至3月4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李立功在大会上作题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兴晋富民的目标而奋斗》的报告。
  3月5日省委召开六届一次全体会议,王茂林当选为省委书记。同日,在省顾委二届一次全体会议上,李立功当选为省顾委主任。
  5月4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八五”期间,要继续把承包制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新的一轮承包要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实现利税、资产增值、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等。
  5月20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6月14日至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会议,提出“八五”期间扶贫工作的奋斗目标。
  7月13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七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6.3亿元,占到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4%。但与全国相比,山西乡镇企业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四个轮子”(乡镇办、村办、联办、户办)一起转。
  12月14日省委制定《山西省“八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12月19日我国首家实现矿井、选煤厂、热电联供“三同步”运行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阳泉矿务局贵石沟矿井暨选煤厂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原煤400万吨,年入选能力400万吨,并建热电厂一座,总投资近10亿元。
  
  1992年
  
  2月29日省委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发(1992)2号文件的通知》,全省掀起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热潮。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思想获得了又一次解放,山西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4月10日至14日省委召开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
  5月20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来山西考察工作,到大同、太原、阳泉等地对煤矿生产、铁路运输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问题进行考察。
  6月上旬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座次排定,山西太原钢铁公司、大同矿务局、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杏花村汾酒厂等15家企业进入500家之列。
  6月30日中国首台5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神头二电厂竣工投产,标志着中国坑口电站建设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8月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作出《关于拍卖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使用权,加速小流域治理的意见》,率先推出拍卖“四荒”使用权的改革举措。此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林业部、水利部先后在吕梁地区召开“四荒”拍卖工作现场会。1994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吕梁时肯定了山西的做法,指出,拍卖“四荒”,“卖掉的是使用权,得到的是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到1996年底,全省累计拍卖“四荒”1500多万亩。
  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等五个长江沿岸城市,哈尔滨等四个边境、沿海地区省城,太原等11个内陆地区省城,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8月21日至22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胡富国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10月26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同日,省委向全省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通知》。11月5日至12日,省委召开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全力以赴促进山西经济上新台阶。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山西经济上新台阶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针、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工程和加速发展的战略措施,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的意见》。随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狠抓“三个基础”(农业基础、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突出“四个重点”(挖煤、输电、引水、修路)的经济发展战略。
  12月中旬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正式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省级和省级以上开发区2000年有13个,到2007年增加到24个,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444.6亿元,工业总产值1072.6亿元,科工贸总收入1605.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04倍、8.91倍和8.01倍。
  12月21日大(同)秦(皇岛)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载重铁路,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技术和运输组织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3年
  
  1月4日至11日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召开,王茂林当选为省政协主席。
  1月6日至17日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卢功勋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富国当选为省长。
  2月22日万家寨引黄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正式立项。5月22日,万家寨引黄工程正式开工。2002年10月,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完成,引黄河水到太原。该项工程是世界级的高难度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对缓解山西水资源紧缺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3月3日太原机场新建候机楼开工兴建。1994年11月17日,候机楼落成。2006年3月26日,太原机场再次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于2008年6月竣工。太原机场是首都北京的国际备用机场。
  4月8日太原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奠基。1994年6月30日,太原火车站高架候车楼落成。
  6月太旧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太旧高速公路西起太原,东至与河北省交界的旧关,全长144公里。1996年6月25日,太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9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胡富国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9月21日至29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孙文盛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10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动员大会,动员全省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三项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
  
  1994年
  
  1月4日至6日省委召开六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山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1月6日山西省首家公开上市股票——山西汾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到2008年,山西先后有25家企业的股票上市。
  1月29日至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忻州、吕梁、运城、临汾、太原、晋中地区进行考察。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处处关心群众,事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山西“积极创造经验,努力走在前头”。
  2月4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2月21日省政府发出《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实施办法》。截至1996年底,全省有93%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
  2月22日至3月1日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召开,选举胡富国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2月24日至3月4日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选举孙文盛为山西省省长。
  3月17日至21日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培训会议在长治召开。全省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先在乡镇企业进行,随后扩展到股份合作制造地、办水利、造林、治理“四荒”和兴办第三产业等,推进农业产业化。到1997年底,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万多家,参股农户97万户,资金总额达到161亿元。
  3月25日省政府转发省经委、省体改委《关于选择30户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实施意见》。1996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又扩大为60户。到1997年底,有50户完成了改制,分别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的被兼并或整体出售。
  8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基来山西,深入太原、长治、晋城的企业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9月6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来山西,深入大同、太原、晋中等地的企业、农村和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11月29日省委作出《关于引深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年规划》。
  
  1995年
  
  2月18日至25日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郭裕怀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4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山西考察工作,深入到长治、平顺、晋城、太原、朔州等地、市、县,就如何进一步发展煤炭生产和电力建设、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调查研究。
  4月9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五个县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山西,深入到平顺县和壶关县考察工作。
  5月29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在临猗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提出全省县域经济要实施“龙头企业特色县”战略。
  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山西左权、黎城、武乡等地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老区进行了重访,出席山西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八路军总部驻太行58周年纪念大会,并作题为《缅怀先辈伟业,夺取新的胜利》的讲话。
  10月6日至8日全省第四次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议在阳泉召开。山西农村小康建设于1992年正式起步。为了推动全省的农村小康建设,从1992年至1995年,省委、省政府分别在晋城、运城、大同、阳泉连续召开了四次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议,总结了农村小康建设的经验。到1997年底,山西农村小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有阳泉、晋城两个市、32个县、726个乡、13000多个村、1300万农村人口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
  10月10日至12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太原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实施“科教兴晋”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2月底“八五”计划胜利完成。199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76亿元,比1990年增长1.5倍;,财政总收入129.4亿元,增长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9元,增长1.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208.3元,增长1倍。原煤总产量15.6亿吨,比“七五”时期增长23.9%,其中外输量11亿吨,比“七五”时期增长23.4%;发电总量2096亿千瓦时,比“七五”时期增长52%,其中向省外输出536.2亿千瓦时,比“七五”时期增长1倍。
  12月底全省开展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三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1993年起,连续三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水地900多万亩,新增基本农田227万亩。三年新建公路是前10年的两倍多,太旧高速公路和运城至风陵渡、汾阳至柳林等干线公路即将建成。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太原飞机场和太原火车站改造、古交矿区东曲特大型矿井、漳泽电厂二期工程、神头二电厂一期工程、华能榆社电厂、神(池)河(曲)铁路、孝(义)柳(林)铁路、阳(泉)涉(县)铁路、侯(马)月(山)铁路、山西铝厂二期工程、山西水泥厂、大同水泥厂扩建等建成投产和投入使用。
  
  1996年
  
  1月31日至2月6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胡富国作题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实现兴晋富民的跨世纪目标而奋斗》的报告。针对山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大会提出了兴晋富民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三步走”赶超战略。
  6月6日至9日省委召开七届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关于“九五”期间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实施意见》。扩大开放、结构调整、扶贫攻坚统称为全省的“三件大事”。
  10月21日至24日省委召开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中共山西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1997年
  1月28日阳城电厂正式开工,建设规模为210万千瓦。到2002年7月,一期工程全部建成,6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阳城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烟煤火力发电厂、中国第一座远距离输电的大型坑口电厂,是山西实施输煤变输煤与输电并举战略的重点工程。
  5月31日至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山西考察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公路、昔阳县大寨村、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
  7月29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山西推进农业产业化,是1995年正式提出,1996年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全省的农业产业化进入大跨步发展阶段。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全省加快发展小杂粮、林果、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月25日至27日省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体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2月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
  1月21日至22日省委召开七届七次全体会议,就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作出部署。全会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到2000年实现“三个基本”目标的决议》。“三个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走出困境、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4月17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开班。1997年全省工商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户67.75万户,从业人员152.93万人,注册资金150亿元,总产值114.5亿元,营业额266.3亿元,纳税13.28亿元。
  5月29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6月29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来山西考察工作。在考察中朱基总理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政策。
  11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走出困境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坚计划》,即用3年时间,使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70%实现赢利,省定34户优势企业实现利税占到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达到70%;实施减员增效、市场营销、扶优扶强、扭亏增盈、千户百强5个攻坚工程。
  
  1999年
  
  1月20日至21日省委召开农村工作暨扶贫攻坚四级书记会议。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对贫困地区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继续开展“三大温饱工程”(机修梯田、经济林、地膜覆盖),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移民扶贫,继续开展机关定点扶贫。
  6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田成平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7月5日至6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刘振华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7月26日省委召开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对在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行动员和部署。11月11日,召开了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总结大会。此前10月26日,召开全省“三讲”教育工作会议,地市厅局“三讲”教育全面展开。全省县(市)级“三讲”教育从2000年2月下旬开始分两批进行。全省集中深入开展的“三讲”教育历时两年。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9万人参加了“三讲”教育。
  10月27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在运城召开全省调整经济结构工作会议。会议对调整经济结构理清思路,提出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然后由产品到企业、由企业到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由此,全省拉开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帷幕。
  10月29日至11月8日10月29日至11月1日和1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分两次先后到山西吕梁地区和太原市考察抗灾救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情况。胡锦涛还就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第三,坚持不懈地抓好“三讲”教育,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强调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12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七届九次全体会议,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会形成了“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动力,抓好五项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和观念创新),实现三个提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标志着山西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12月19日省政府作出《关于培育一增三优发展潜力产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12月24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定》。同日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0年
  
  1月20日至28日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召开,田成平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月21日至29日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刘振华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2月22日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硝酸磷复合肥生产基地建成。
  5月26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省委提出,要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7月5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全省确定了5个试点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从2000年起步,2001年和2002年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经过试点进行税费改革,确保了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2003年,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省农民负担由改革前的20.5亿元下降到6.23亿元,减负率达到69.6%,基本上做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
  9月22日大运高速公路奠基开工。2003年9月28日,大运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大运高速公路北起大同,南至运城,纵贯全省南北,全长666公里,是全省“三纵八横”公路主骨架中最重要的快速通道,是拉动山西经济发展的“脊梁工程”。
  12月11日至13日省委召开七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2月底“九五”计划胜利完成。200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45.7亿元,比1995年增长72%;财政总收入194.6亿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4.1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61元,增长58%。
  12月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效。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组建了太钢、太化、西山煤电等大型企业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太旧、原太、晋阳、运风、晋汾、京大路山西段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34户优势企业全部进行了公司制改革;81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有59户脱困,80%的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有17户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水平。
  
  2001年
  
  1月11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来山西考察工作,看望困难职工。
  2月12日至20日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召开,郑社奎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4月下旬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结束。全省原有乡镇1910个,共撤并712个,撤并后乡镇总数为1198个,撤并率达37.27%。通过这次撤并,本省乡镇行政区划格局进一步合理。
  8月17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忻州、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地进行考察。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9月20日平遥国际摄影节开幕。从2001年起,山西每年举办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到2008年连续8届大展,打造了文化品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成为具有国际意识、时代眼光、山西特色的重要国际节庆活动,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9月29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311”规划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集中抓好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个战略性工业潜力产品、10个旅游景区景点和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311”规划更加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安排和实施,更好地体现了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和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
  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田成平作题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夺取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的报告。大会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
  11月28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意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4市28县,区域内也是全省贫困县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这一经济区内,在确保农民人均1亩高效农田或2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放手让农民种草养畜,走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的路子。2005年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在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后,对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12月28日至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全省“八七”扶贫攻坚的成就和经验,讨论《山西省2001—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总体规划》。会议提出实现扶贫开发目标的方法,一是全面实施“四大增收工程”,即旱作节水增收工程、种草养畜增收工程、农产品加工增收工程、移民开发增收工程;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扶贫投入;四是继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五是继续倡导实行广泛的社会扶贫。
  
  2002年
  
  1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山西大学光学、科学技术哲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山西医科大学的生理学等五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束了山西高等学校多年来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历史。
  3月全省85个县(区)铺开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开工率达100%。山西从2000年开始,在忻州、吕梁、临汾、运城的16个县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2002年根据国家安排,全面铺开退耕还林工程,涉及11个市、地的85个县(区)。任务是:吕梁、太行两山72县退耕还林14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0万亩,环北京防沙、治沙项目13县,退耕还林4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5万亩。年内完成总任务的一部分,北部要重视发展灌木,南部要重视发展乔灌混交、林药混交。
  3月29日至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太原、晋中、临汾等地考察。朱基总理指出,当前特别要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
  6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来山西考察工作,就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业和人大工作进行了考察。
  6月10日至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经验交流会。截至2002年4月底,首批确定的11个潜力产品项目已有9个投产见效;37个高新技术项目有25个建成投产;34个工业重点调产项目有21个投产见效。“1311”规划全面启动,70%的备选项目已确定,约2/3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近1/4的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11月18日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2月24日至25日省委召开八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2003年
  
  1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山西考察工作,深入到静乐、娄烦县的贫困乡村,太原市的企业和社区,看望困难农户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指出提高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1月8日至15日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召开,刘泽民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
  1月10日至19日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田成平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来山西考察工作,到大同煤矿慰问困难职工。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山西考察“非典”防治工作。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坚决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考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全省“非典”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7月2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全省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7月31日至8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来山西考察工作,到太原市、大同市的企业和社区就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行调研。
  8月19日经省委、省政府审批,《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2010年)》出台。《纲要》提出,培养壮大强势文化人才队伍,整合构建强势人文学科,不断推出强势文化活动,培育壮大强势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强势文化品牌。要努力实现文化及其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大、文化及其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大的目标。
  10月29日至30日山西省政府及企业界高级代表团与德国北威州政府及企业界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经贸洽谈会,并签署《联合公报》,不仅使山西与北威州的友好关系大大向前迈出了一步,同时也构筑了一个山西参与国际区域性合作的平台。
  11月20日至21日省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
  
  1月1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张宝顺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1月上旬山西22家上市公司,市值近600亿元,占全省GDP的25%左右。仅近三年,就从资本市场融资105亿元,保证了全省重要调产项目的顺利实施。22家上市公司是全省国民经济中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旗舰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2月12日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张宝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较为尖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使科学发展观在全省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落实和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计划、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绩考核等各个环节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政府工作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2月12日至19日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宝顺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4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汾阳、中阳、孝义、交城和太原等地,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5月15日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揭牌暨二期工程开工。园区总投资10亿美元,属新兴IT产业。富士康企业集团在太原创建科技工业园区,是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山西的重要标志。
  6月10日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现场会在临汾市尧都区召开。会议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于5月20日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确定部署全省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民营经济要做大做强实现新突破。到2007年底,私营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全省GDP总量的53.6%,从业人员占全省企业就业人数的80%以上。
  7月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年2亿元的纳税额,荣登2003年度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的第一名。海鑫集团是中国工业500强之一、全国民营企业30强之一,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
  8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长治等地的农村、企业、社区,考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情况。
  8月30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会议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把山西建成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要重点发展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一是加快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二是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三是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四是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五是发展新材料产业,六是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七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10月18日至20日省委召开八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005年
  
  1月11日省委作出《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1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分三批进行,每批半年左右。第一批为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第二批为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第三批为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山西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来山西考察工作,指出要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决维护党的章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6月11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石太铁路专线是连接中国西北和华北的又一条快捷运输通道,对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6月28日省委出台了《山西省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山西省考察领导干部工作规定》和《山西省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工作规定》。这三个规定的集中出台,是山西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干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月1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山西省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张宝顺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委在部署全省工作时明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动摇,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动摇,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动摇。
  7月8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于幼军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7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先后深入到长治、晋中、太原等地的乡村农户、企业车间和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就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山西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并就山西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
  8月5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的要求,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确立为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
  9月山西博物院建成布展后正式对外开放。
  11月8日太原至长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山西从省会到各市实现“三小时高速通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84公里。
  11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八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12月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179.5亿元,比2000年增长1.26倍;财政总收入758.1亿元,增长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9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66元,增长52%。
  12月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开局良好,初步形成煤电铝、煤焦化、煤钢铁产业链,在能源、冶金、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上了一批新的企业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5年累计建成高速公路1168公里,改造干线公路4500公里、通乡油路50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油)路7.5万公里,100%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及优质杂粮经济区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化经营大户达1.97万户,辐射带动150多万农户。2005年在全省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2006年
  
  1月10日至15日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张宝顺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幼军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2月22日中国第一个煤基合成油项目在长治开工。长治潞安煤基合成油生产规模为年产16万吨,是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对我国“煤变油”产业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这也是山西由煤炭大省向煤化工大省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3月1日至2日省委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十一五”期间,全省组织实施“千村试点、万村治理”工程,即在全省选择1000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重点村;对1万个村进行人居环境治理,每年治理2000个左右,到2010年使全省1/3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新的改观。全省在1098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2007年又确定了2000个重点推进村。
  3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山西考察工作,到晋南地区农村了解农民群众生活、春耕备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作重要讲话。28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月27日至28日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用大开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4月21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
  4月7日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动员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启动了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月11日至12日省政府在晋城市召开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启动大会。六大造林绿化工程是: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工程。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实施,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决策。
  4月19日国务院第133次常务会议批准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
  5月3日至16日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率山西省代表团赴美国、加拿大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先后考察了两国的城市、企业、高科技园区等,广泛接触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界人士,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和意向,在宣传、增进友谊、招商引资、深化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达到预期目的。
  6月2日全省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和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山西稳步提升城镇化率,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大力提升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工矿型城镇的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为全省的新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
  6月10日全省环境保护暨“蓝天碧水工程”启动大会召开。“蓝天碧水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11个主要城市和大运高速公路、汾河干流沿线的32个县(市),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改善环境状况、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6月15日省委召开八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7月6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意见》。
  6月21日2006·山西(上海)合作项目推介活动开幕,至24日圆满落幕。7月25日至27日,2006山西(香港)投资洽谈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沪洽会和港洽会标志着山西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
  7月12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动员会议,对加快实施“两区”开发重大战略任务作了全面的动员部署。“两区”范围包括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目前仍然比较贫困的地区,涉及全省10个市、59个县(市、区),其中54个县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区”开发坚持把强县富民作为主要目标,突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收入;坚持把产业开发作为龙头和核心,规划布局一大批产业项目;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任务,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
  7月12日至13日省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省委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了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发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强地方立法、加强监督、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和谐山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28日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六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和经验,部署了“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坚持鼓励先进和限制落后两类政策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薄弱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推进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9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太原、长治、晋城等地的农村、城市、企业进行考察,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中部崛起中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工程竣工,太钢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10月24日省委作出《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全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协调各方关系,凝聚各方力量,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6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张宝顺作题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而奋斗》的报告。大会提出,山西在发展上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即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进而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11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为中共代表团团长率团赴哈萨克斯坦、波兰进行友好访问。此次出访的目的是巩固和深化中国共产党与哈萨克斯坦公民党、波兰自卫党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交流,推进合作。
  11月28日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双双荣膺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一把酸枣》《立秋》成为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品牌。山西推出的文化艺术精品还有:电视剧《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乔家大院》《赵树理》、电影《暖春》《生死托付》、长篇小说《国家干部》、短篇小说《上边》、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京剧《走西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等,加之“华夏文明看山西”系列活动,从整体上塑造了山西的文化形象。
  12月底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由2000年的194.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048.2亿元。
  12月底全省旅游总收入由2002年的126.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28.39亿元,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4.8%提高到9.0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5.65%。
  12月底全省119个县(市、区)已在“十五”期间全部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高等院校达到7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有研究生在校生1.4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4.6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4.71万人,中等职业在校生53.23万人。山西大学成为省部共建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学科学位点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71个。山西本土培养院士实现零的突破,2003年11月下旬,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彭墀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1月,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谢克昌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王一德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12月底从2002年到2006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完成了目标任务:城镇新增人员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的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07年
  
  1月26日至27日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和省纪委二次全会召开。会议指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大力弘扬和践行中央提出的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努力开创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
  2月9日省委召开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01年以来全省统战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部署新世纪新阶段全省统战工作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作出新的贡献。
  3月22日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申纪兰同志学习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申纪兰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3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地,就进一步做好统战和政协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调研。
  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实施兴水战略动员会。兴水战略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一是全力推进应急水源工程,二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三是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四是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是大力推进城乡节水工程,六是大力推进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举全省之力实施兴水战略,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4月2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国家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掀开了山西乃至全国煤炭工业新的一页。
  4月6日省委作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定》。省委将2007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
  4月22日山西成立“焦化企业联盟”。山西是全国第一产焦大省,2006年生产焦炭9200万吨,约占全国的1/3,焦炭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比超过50%。成立“焦化企业联盟”,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调节产量,平衡供求,促进企业间相互合作,联合重组,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焦化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6月26日山西省第三届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开幕。高展会展示了山西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八大领域的1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山西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由原来的70多个亿,增加到2006年的700多个亿,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8月9日省委举行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赴任动员大会。2006年,山西成功选聘了首批119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担任村干部。200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又选聘了8500多名大学生“村官”。
  8月16日2007·山西珠三角(广州)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山西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8月27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及省政府“10+3”系列文件,即《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等10个文件和《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3个文件。2006年,全省已有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山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全省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8月30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山西省政府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孟学农任山西省委副书记。9月3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孟学农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9月17日至18日2007·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召开。这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商务部共同举办的,是我国第一个能源资源类专业性博览会,也是山西迄今为止惟一的国家级会展。
  10月24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讨论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10月25日,省委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会议。会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进一步加快新基地新山西建设步伐。
  11月20日至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和谐山西建设推进会。会议强调,着力抓好“五大惠民工程”,认真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坚持不懈、富有成效地把和谐山西建设引向深入,谱写山西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五大惠民工程”是: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创业就业工程、医疗健康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安居工程。“四项保障措施”,即通过科学的测评考核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干部下访制度保障和推进和谐山西建设。
  12月9日省委出台《山西省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工作及指标考核方案(试行)》,在全国率先对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此前,2006年1月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评办法。这三大考评体系构成完整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
  12月25日省委召开九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决议》。
  12月26日至27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重点实施“四大攻坚”、强化“四大支撑”、建设和谐山西。实施“四大攻坚”,就是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依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共创新基地新山西的美好未来。为有效实施“四大攻坚”,要着力强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才强省和科技创新“四大支撑”。
  12月底2007年与1978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88亿元上升到5733.4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9.6亿元上升到12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1.4元上升到11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1.61元上升到3665.66元。
  12月底2007年成为山西历史上第五个粮食总产超过百亿公斤的年份。
  12月底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6%,比2003年的30.8亿美元增长2.76倍。全省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2.56亿美元,超过“十五”期间利用外资的总和。
  12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99个县(市、区),占到全省115个涉农县(市、区)的86%,覆盖2091万农业人口,其中有2031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面推行。
  
  2008年
  
  1月14日至21日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召开,金银焕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10月11日,金银焕在忻州调研返并途中突遇车祸,不幸殉职。
  1月16日至23日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孟学农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1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山西考察工作,深入大同煤矿集团、大秦线湖东车站进行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着眼全国发展大局,阐明了救援南方冰雪灾害的紧迫性,对搞好煤炭生产和电煤运输提出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2月2日,省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提出,为国家分忧,为灾区解难,多产煤,保安全,促发展。
  2月23日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新基地新山西,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的同时,要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程,即抓好理论武装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文明和谐创建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山西形象提升工程。
  4月10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4月1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发展服务业电视电话会议,就全省加快发展服务业进行安排部署。
  4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铁路建设。2004年山西省与铁道部签署关于山西铁路建设会谈纪要以来,山西铁路建设掀起新的高潮,进入新的阶段。在建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准朔铁路等进展顺利,同时就建设大运快速通道、中南部出海通道、太原西南环线铁路、运三铁路、太古岚铁路、和顺至邢台铁路等做了大量推进工作。要通过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运输结构不断优化,为新基地新山西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提供有力支持。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山西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高度重视,截至5月26日,全省捐款捐物总值6亿多元,51万多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23亿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山西省作为19个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省份之一,及时开展了支援四川茂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6月19日至20日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十一五”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国家和省重点绿化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基本建成,绿化里程达到2.5万公里,绿色网络基本形成。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初具规模,新增绿化面积83万亩。村镇绿化任务过半。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成效明显,11个设区市绿化覆盖率2007年达到33.6%,比上年增加3.11个百分点。会议提出,未来三年每年完成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7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大同、太原等地考察,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8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山西实际,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该《意见》的作出,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川秀美新山西建设步伐,有着重要意义。
  8月6日省委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省城“十大建筑”建设工程。山西大医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科技馆、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太原铁路新站、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和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是省委、省政府和太原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十大建筑”。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已经竣工。建设省城“十大建筑”,对于更好地满足省城乃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展示新基地新山西的新气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月至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上,山西运动员常永祥夺得男子古典式摔跤银牌,董栋夺得男子蹦床铜牌,袁晓超夺得表演项目男子长拳金牌。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上,山西运动员张应斌夺得一枚男子标枪银牌,李小东夺得盲人柔道男子60公斤级铜牌。山西运动员取得的佳绩,展示了山西人民的精神风貌,为山西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贺电祝贺。
  9月14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宣布中央关于山西省政府领导调整的决定,王君任山西省委副书记,提名为山西省省长候选人。同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王君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
  9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开幕。
  10月7日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并举行。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把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新基地新山西进程。
  10月14日省委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全面改革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省委召开的大会强调,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牢固确立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更加自觉地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更加有效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更加全面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地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10月21日至22日省委中心组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专题学习会召开。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带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卢海明、杨玉堂执笔)
其他文献
1916年,毛泽东23岁,他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两年。他逐步摆脱纯粹的课堂学习,转而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特别可贵的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却怀有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开始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乃至国际关系的战略思考。他不仅大胆而准确地预言了20年之后将要爆发的抗日战争,而且充满激情地、乐观地描绘了太平洋战争和中美联合对日作战以及二战后,中美两国之间日益接近、建立通商贸易往来,并科学地认为中美
期刊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 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柳直荀是怎样牺牲的呢?让我们先从他的生平谈起。  柳直荀,原名柳克明,湖南长沙人。其父柳大谧,系杨开慧烈士之父杨怀中先生的同乡
期刊
笔者的藏书中,有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与流放》,记述了一位革命老人唐有章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项南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他“中国50年,苏联30年,一生革命,半生流放”,称赞他为革命兢兢业业,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红色囚徒”    唐有章190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攸县一户贫农家庭。1921年在湖南攸县一高毕业后,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一师学习期间
期刊
邬吉成,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从延安的核心警卫到北京的中央警卫局,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担负着党的领导核心和来访高级贵宾的重要警卫工作。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他接触到了一些常人接触不到的人物,与闻了一些常人难以与闻的事情,并留下一部名为《红色警卫》的回忆录。这部书凸显了一个老警卫战士的耿耿忠心,记录下中国政坛的风风雨雨,也保留了许多重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细节,其中就有一块手表的故事。邬吉成的这块手
期刊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
期刊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同藏族人民(包括上层宗教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我国民族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36年夏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坚决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规定红军不得擅自进入寺庙,不准毁坏寺庙经典,不准强借乱没收;积极团结各界人民,帮助少数民族建立人民政权和民族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深得藏、回、
期刊
人活脸树活皮。这是老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面子比性命还重要。这是极而言之的,一般专指妇女。这是老例。总之,面子对于中国人,是极为重要的。  每逢喜事,比如儿子成亲,总要请人来吃饭喝酒,大排筵宴。每当这样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花大价钱请当地一些有势力的头面人物、有名的士绅、家族的长者来撑门面,人家不来就是不给面子。穷一些的也要尽力如此办理,借钱也得办,当然那场面不论怎样还是要差得多了。很大的人物出于有
期刊
旧中国积贫积弱。为了求存图强,一批批有志青年负笈海外,走上留学之路。他们寄人篱下,奋发努力,寒窗苦读,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期盼有朝一日能“以西方之技术,灌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能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国外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去改造和建设祖国,使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无数的海外学子看到了民族振兴的曙光。于是。他们毅然放弃获得舒适生活待遇和优越工作环
期刊
一    吴亚鲁乳名肃官,学名吴肃,字亚鲁,又名吴渊,字渊之,号亚鲁,笔名耐苦生,曾化名李汉民、陈俊卿、野鹭、雅鲁、野鲁等。1898年1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潮桥镇(今属如东县)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在潮桥私塾读书,后进马塘第四国民小学(今潮桥小学)学习。吴亚鲁从小就受到父亲吴璜(绍穆)的良好教育,关心劳苦大众,乐于助人,经常接济穷友。1915年考入如皋师范学堂,毕业后在金沙小学教书半年。
期刊
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对有关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问题,作过多次论述。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邓小平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他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思想,也可以看到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又是如何紧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丰富、发展,又一步一步指导中国经济特区的试办、创建和发展的。  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
期刊